威靈仙方

威靈仙方

WEI LING XI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7)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胃經 16%
腎經 12%
肺經 12%
肝經 12%
脾經 11%
膀胱經 9%
膽經 4%
三焦經 4%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威靈仙方,顧名思義,其方劑的核心藥材便是威靈仙。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溼、通經絡、止痛的功效。

方劑中以威靈仙爲主藥,是因爲其在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方面有着顯著的療效。威靈仙可疏通經絡,驅散寒溼,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風溼病的目的。此外,威靈仙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進一步減輕疼痛,促進康復。

威靈仙方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消腫止痛: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威靈仙方所治療的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牽牛子能通過瀉下通便,排除體內濕熱,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牽牛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緩解疼痛。此外,牽牛子還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威靈仙方中加入牽牛子,能起到瀉下通便、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多重作用,有效增強方劑的療效。

威靈仙方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行滯:橘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疏肝健脾的功效。威靈仙方以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為主,但若氣滯血瘀,則藥效難以發揮。橘皮加入可理氣行滯,促進藥物流通,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威靈仙方中,威靈仙、防己等藥物性寒,易傷脾胃。橘皮性溫,可緩解寒涼之性,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提高藥物安全性。

威靈仙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 威靈仙性寒,擅長祛風濕,但寒性過強易傷陽氣,而吳茱萸性溫,可溫中散寒,溫經止痛,與威靈仙相配,可緩解其寒性,增強藥效,並提升止痛效果。

2. 助威靈仙除濕: 吳茱萸辛溫,有燥濕散寒之效,可助威靈仙祛風除濕,對於風寒濕痹、痛楚難忍者,可起到更佳的治療作用。

威靈仙方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痛: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驅風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與威靈仙等藥材配合,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腰腿疼痛等。
  2. 活血化瘀:檳榔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進一步減輕疼痛。與威靈仙的活血通絡功效相輔相成,使藥效更顯著。

威靈仙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威靈仙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而木香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它可以幫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協同威靈仙等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2. 調和脾胃: 威靈仙方中的一些藥材如威靈仙、秦艽等性寒,容易損傷脾胃。而木香能健脾和胃,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使藥效得以更好地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威靈仙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 「腰腳疼痛,經年不癒」,意指因風濕、瘀血或氣滯導致的慢性腰腿痠痛、痺證,病程纏綿難癒。其特色為服後 「瀉下惡物為效」,推測此方藉通利二便、祛除體內風濕濁邪與積滯以緩解疼痛,屬「通瀉止痛」之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味配伍分析

  • 君藥:威靈仙(1.5兩)
    辛鹹溫,主入膀胱經,性善走竄,長於 祛風濕、通經絡、消骨鯁,針對風濕阻絡之痺痛,尤善下行腰腳。

  • 臣藥:牽牛子(1兩,微炒)、檳榔(1兩)

    • 牽牛子(黑白丑):苦寒瀉下,炒製緩其峻性,能 逐水消腫、通利二便,使濕濁瘀滯從下而解。
    • 檳榔:辛散苦降,破氣行滯,兼能 消積、利水,助牽牛子導邪外出。
    • 兩者協同,宣通三焦氣機,開瀉水濕瘀結,符合「通則不痛」之理。
  • 佐藥:陳橘皮(半兩)、木香(1兩)、吳茱萸(1分)

    • 陳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防攻逐藥傷胃。
    • 木香:行氣止痛,醒脾調中,助氣血流通。
    • 吳茱萸:辛熱散寒,溫肝腎而止痛,少量用於反佐牽牛子之寒性,兼治寒濕腳氣。

2. 治療原理

  • 祛風濕+瀉濁通滯:威靈仙祛風除痺,牽牛子、檳榔瀉下逐水濕,針對 「濕濁瘀阻經絡」 之病機。
  • 行氣活血+溫散止痛:木香、陳皮理氣,吳茱萸溫散,氣行則血行,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給邪出路:通過瀉下(二便)排除體內積聚之病理產物(「惡物」),減輕經絡壓迫,緩解疼痛。

3. 適用證型推測

此方適合 實證為主 的腰腳疼痛:

  • 風濕夾積滯:痛處固定、重着酸脹,或伴水腫、便秘。
  • 氣滯血瘀:疼痛拒按,活動加劇,舌暗或有瘀斑。
  • 寒熱錯雜:吳茱萸溫寒,牽牛子清熱,可調和寒熱。

三、現代理解延伸

從方劑結構看,此方 側重「通利」,類似現代「消炎+改善循環」思路:

  • 威靈仙含皂苷,能抗炎鎮痛;牽牛子刺激腸道蠕動,減輕局部水腫;檳榔鹼促進代謝。
  • 適用於 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 等屬痰瘀阻絡者,但需辨證體質強弱。

(完)

傳統服藥法


威靈仙1兩半,牽牛子1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檳榔1兩,木香1兩。
上為散。
每服3錢,於食前以溫酒調服。服之瀉下惡物為效。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威靈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威靈仙方, 出處:《聖惠》卷四十四。 組成:威靈仙1兩半,牽牛子1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檳榔1兩,木香1兩。 主治:腰腳疼痛,經年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