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痰散子

LI TAN SA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大腸經 16%
肺經 12%
膀胱經 12%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8%
脾經 8%
三焦經 4%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利痰散子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逐水之功效,以通利水道,消痰化瘀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效。其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對於痰濕阻滯、水腫積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在利痰散子中,牽牛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目的。

利痰散子方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降逆化痰: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消食化積、行氣利水之功效。對於痰氣上逆、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檳榔能降氣化痰,促進痰液排出。
  2. 開胃消積:檳榔亦能消食導滯,對於因痰濕積聚而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開胃消積,促進消化吸收。

因此,利痰散子方中加入檳榔,不僅能有效化痰止咳,更能輔助改善食慾不振等伴隨症狀,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利痰散子方劑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功效。對於痰濕阻滯、咳嗽氣喘等症,茵陳蒿可起到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祛痰止咳的目的。
  2.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茵陳蒿亦具疏肝解鬱、和胃止嘔之功效。對於痰濕阻滯、脾胃不和、嘔吐等症,茵陳蒿可起到疏肝解鬱、和胃止嘔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痰液排出,緩解病症。

綜上所述,茵陳蒿在利痰散子方劑中起到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疏肝解鬱、和胃止嘔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痰濕阻滯、咳嗽氣喘等病症的效果。

利痰散子方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化痰之功效。利痰散子主治痰熱鬱肺,咳喘痰多,木香能理氣降逆,促進痰液排出,並緩解胸悶氣促等不適。

2. 調和脾胃: 木香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消化吸收,改善痰液粘稠,使其更容易排出。對於痰熱鬱肺導致的脾胃虛弱,木香能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利痰散子」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利痰散子」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寒熱、痘疹等諸多疾病,尤其是兼有痰症的情況。此外,還可應用於風癇多痰、癡而不慧等與痰相關的病症。總而言之,「利痰散子」以治痰為主,凡是因痰而生的疾病,皆可應用。

治療原理

古文指出「小兒驚癇寒熱痘疹諸疾,未有不兼痰者」,說明痰在小兒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有明顯的專症時,可以先治療主要症狀,痰也會隨之消除。然而,當沒有明顯專症,反而因痰引發其他疾病時,則需要直接針對痰進行治療,「利痰散子」便應運而生。

從「利痰散子」的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強力祛痰: 方中白醜(牽牛子) 為君藥,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可引導痰濁從大便排出。這與「量大小白湯下一錢匕,以痰下病愈」的服用方法相呼應,強調了通過瀉下祛痰的重要性。
  2. 驅蟲殺菌: 檳榔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等功效,可針對痰症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或細菌感染。
  3. 清熱利濕: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的作用,可輔助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減少痰的生成。
  4. 行氣化痰: 木香能夠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氣機運行,促進痰的運化和排出。
  5. 制約藥性: 方中牙皂有祛頑痰、開竅、散腫的作用,但牙皂有小毒,因此原方使用檳榔與之制約,以減輕毒性。

綜合來看,「利痰散子」通過瀉下、驅蟲、清熱、行氣等多重作用,達到祛除痰濁、治療疾病的目的。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痰生百病」的理論,針對痰這一病理因素,採用針對性的藥物組合,以期恢復機體的陰陽平衡。

傳統服藥法


白醜5錢,檳榔8分,茵陳5分,木香5分。
上為末。
每服1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小毒,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麻疹癲癇腹瀉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利痰散子, 出處:《慈幼新書》卷九。 組成:白醜5錢,檳榔8分,茵陳5分,木香5分。 主治:小兒驚癇、寒熱、痘疹諸疾,兼痰而生他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