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濕散
XIAO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大腸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12%
脾經 12%
腎經 8%
肝經 8%
心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濕散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的功效。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肝、腎經,具有瀉水逐瘀、消腫通便的功效。其主要作用在於:
- 瀉下通便: 牽牛子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有助於排出體內積聚的水分和濕氣。
- 利水消腫: 牽牛子能利尿消腫,對於水腫、腹水等濕濁內停的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消濕散方劑中加入牽牛子,可以起到通利水道,消散濕氣,改善水腫等病症的作用。
消濕散方劑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消濕散旨在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便溏泄瀉等症,赤茯苓可健脾利濕,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消除濕邪對脾胃的困阻。
- 滲濕利水:赤茯苓還有滲濕利水之功,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將濕邪排出體外。消濕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蒼朮、厚朴等,也具有利濕化濕的作用,與赤茯苓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濕散結、利水通淋的效果。
消濕散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健脾: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之效。消濕散方劑主治濕邪困脾,脾虛不運所致的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狀,而木香能燥濕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邪困脾的病症。
- 行氣止痛:木香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肝理氣,緩解濕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消濕散方劑中也常配合其他行氣止痛的藥物,如陳皮、枳實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濕邪困脾的目標。
消濕散方劑中包含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濕邪阻滯,易致脾胃不和,氣機阻滯,而橘皮能疏肝理氣,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之症。
- 行氣消脹:橘皮還具備行氣消脹的作用。濕邪困脾,常會導致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橘皮的理氣功效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因此,消濕散方劑中加入橘皮,可有效地解決濕邪困脾、氣機阻滯等問題,達到理氣燥濕、行氣消脹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消濕散
中藥方劑「消濕散」,主要成分有:牽牛子、赤茯苓、木香、橘皮。其主治功效如下:
傷寒瘀熱在內:
- 寒邪和熱邪同時作用於人體,寒邪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熱邪導致體內產生瘀血。
濕氣鬱而不散:
- 濕邪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
燻發肌肉:
- 濕熱之氣蒸騰,使肌肉發熱、腫脹、疼痛。
小便不利:
- 小便排泄不暢,尿量減少。
身體發黃:
- 皮膚和鞏膜發黃,這通常是肝膽疾病的徵兆。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牽牛子
- 性寒、味苦,歸腎、大腸經。
- 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 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
- 此外,牽牛子性寒涼,味甘苦,能瀉火通便,驅蟲殺蟲。
- 可治療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蟯蟲、絛蟲等;頭蝨;皮膚瘙癢等。
橘皮
- 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 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
- 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牽牛子半斤(炒,取末2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利水道。
上為散。
每服2錢匕,煎蔥白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濕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組成:牽牛子半斤(炒,取末2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主治:利水道。主治:傷寒瘀熱在內,濕氣鬱而不散,熏發肌肉,小便不利,身體發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