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乾飲

射乾飲

SHE QIA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2%
心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6%
胃經 6%
三焦經 6%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射干飲方劑中包含射干,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射干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對於熱毒蘊結咽喉,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乾舌燥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其二,射干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痰液排出,對於痰熱阻肺、咳嗽痰多等症狀,亦有顯著療效。

因此,射干在射干飲中起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祛痰止咳的關鍵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射乾飲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尤其針對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射乾飲主治濕熱蘊結,脾胃氣滯,故以木香行氣止痛,以助脾胃運化,消除濕熱。
  2. 燥濕健脾: 木香兼具燥濕健脾的功效。射乾飲中因含有大量滋潤的藥材,如滑石、豬苓等,易造成脾胃濕困。而木香的燥濕作用可與之相輔相成,避免滋膩傷脾,增強脾胃運化濕熱的能力,達到更好的療效。

射乾飲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胃經,能利水滲濕,使體內濕邪排出,並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射乾飲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赤茯苓正是通過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效果。

射乾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肺: 射乾飲用於治療肺氣虛弱之證,而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效。人參可補肺氣,改善肺虛所致的咳嗽、氣短、乏力等症狀,與射乾飲中其他藥物如麥冬、五味子等相輔相成,共奏補肺益氣之效。
  2. 扶正祛邪: 人參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機體自我修復。射乾飲多用於肺虛咳嗽,兼有外邪侵襲的情況。人參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幫助機體恢復健康。

射乾飲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消脹: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行氣消脹、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因脾胃虛寒,氣機不暢而致腹脹,橘皮可助於行氣消脹,緩解腹脹不適。

2. 和胃降逆:橘皮還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射乾飲中因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容易導致氣逆上衝,橘皮可以幫助降逆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射乾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射乾飲主治「腳氣,咽塞胸滿,不下食,嘔哕」,其病機多與濕熱壅滯、氣機不暢有關。古代所謂「腳氣」非現代之真菌感染,而是指因濕熱或寒濕下注所致之足脛腫滿、疼痛,甚則上衝心胸,導致胸悶、嘔吐、食不下等症狀。此方主要針對濕熱鬱結於中上二焦,氣機升降失常之證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

  1. 升麻(2兩)

    • 性味:辛、甘,微寒。
    • 功效:升舉陽氣、清熱解毒、透發鬱火。
    • 在本方作用:升麻能引邪熱外透,解除咽喉鬱閉,同時其升提之性可緩解胸悶氣逆。
  2. 烏(羽妾)(2兩)

    • 此藥名較為罕見,考證可能為「烏喙」(即烏頭或附子之別稱),或為「烏扇」(射乾之別名)。
      • 若為烏頭/附子:辛熱,散寒通絡,可用於寒濕腳氣,但與升麻配伍較為矛盾。
      • 若為射乾(烏扇):苦寒,清熱解毒、散結利咽,更符合方名「射乾飲」及「咽塞胸滿」之主治。
    • 推測此處「烏(羽妾)」應為射乾之異名,與升麻共為君藥,清熱利咽、散結消腫。

配伍邏輯

  1. 清熱散結:射乾苦寒,直折咽喉及胸膈鬱熱;升麻辛涼,助射乾透發鬱火。二藥相配,一清一透,解除熱毒壅滯。
  2. 調暢氣機:升麻升散,可解除胸悶氣逆;射乾降氣化痰,針對嘔哕、不下食。二者一升一降,恢復中焦氣機升降。
  3. 外敷滓用:藥渣外敷瘡瘍(可能為腳氣引發之皮膚潰爛),利用殘餘藥力清熱解毒,內外兼治。

推論可能功效

  • 清熱利咽:適用於咽喉腫痛、吞咽困難。
  • 寬胸降逆:針對胸悶、嘔吐、食不下。
  • 散結消腫:對熱毒壅滯之瘡瘍(外敷)或腳氣腫痛可能有效。

總結

射乾飲以射乾、升麻為核心,通過清熱解毒、調暢氣機,治療濕熱鬱結所致之腳氣上衝、咽喉塞滯、胸滿嘔逆。其配伍簡潔,體現了「清解鬱熱、升降並用」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升麻2兩,烏(羽妾)2兩。
水3升,煮取1升,盡服之;滓敷瘡上。不愈更作。
射乾散(《普濟方》卷三○八)、和氣散(《普濟方》卷三○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射乾飲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射乾飲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腳氣病神經性厭食症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射乾飲, 出處:《肘後方》卷七。 組成:升麻2兩,烏(羽妾)2兩。 主治:卒中射工水弩毒。

射乾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射乾1兩半,木香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1兩。 主治:腳氣,咽塞胸滿,不下食,嘔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