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性辛、溫。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銀箔性辛,平,大寒,無毒。主要功效鎮驚;安神;定癇。主心悸恍惚;驚癇癲狂;夜不安寐
橘皮性辛苦、溫。主治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牽牛子性苦、寒有毒。主治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
氣寶丸, 出處:《醫方大成》卷六引《簡易》。 組成:黑牽牛2兩,大黃1兩半,檳榔2兩,青皮(去白)2兩,木香半兩,羌活半兩,川芎半兩,陳皮半兩,茴香(炒)半兩,當歸半兩。 主治:腰脅俱病,如抱一甕,肌膚堅硬,按之如鼓,兩腳腫滿,曲膝仰卧,不能屈伸,自頭至膻中,瘠瘦露骨;一切氣積、食積;並腳氣走註,大便秘結,寒熱往來,狀如傷寒。
氣寶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組成:茴香子(揀淨,銀石器內紙襯炒)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檳榔(銼)1兩,木香1分(4味同杵,羅爲末),黑牽牛(揀淨稱)4兩(用吳萸2兩慢火同炒茱萸焦,隻取牽牛子,1向杵取末2兩)。 主治:膈氣嘔逆,心胸痞滿,食飲不下。一切滯氣,腹中積聚,心胸痞滿,腹悶喘急;及風邪久滯,痰飲咳嗽,酒食有傷,脾胃滯氣,膀胱寒氣,攻註體背,腰脊痛腫,不可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