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苓湯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腎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0%
膀胱經 7%
肝經 7%
大腸經 3%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胃苓湯」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蒼朮: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4.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5.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6. 厚朴: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7. 肉桂: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8. 澤瀉: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9. 豬苓: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胃苓湯」,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澤瀉,厚朴,豬苓,陳皮,甘草,肉桂,蒼朮, 主治功效是:

傳統服藥法


五苓散與平胃散(各3g) 上合方,薑、棗煎湯,空心服。

方劑組成解釋


胃苓湯為「五苓散」與「平胃散」合方,取五芩散利水滲濕,平胃散燥濕運脾,行氣和胃,共奏祛濕和胃,行氣利水之功。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大便膿血手腳容易出汗口唇濕爛皮膚糜爛眼瞼丹毒上吐下瀉面色發黃腹部皮膚青筋暴露四肢筋肉筋攣僵硬皮膚表面起水疱嗜眠症(嗜睡症)癱瘓肌膚甲錯胃腸脹氣帶狀疱疹大腿內側疼痛氣喘全身性水腫指縫濕爛

相同名稱方劑


胃苓湯,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五苓散、平胃散。 主治:傷暑煩渴引飲,所下如水。

胃苓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七。 組成:白朮、茯苓、澤瀉、厚朴、豬苓、陳皮、甘草(炒)各等分,桂少許。 主治:腸胃受濕,嘔吐泄瀉。

胃苓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赤苓、豬苓、厚朴、甘草、陳皮、澤瀉、薑、棗。 主治:白痢水濕,小便短澀,虛熱瀉利,煩躁不眠。

胃苓湯,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澤瀉、白朮、陳皮、雲茯苓、蒼朮(制)、川朴、甘草、肉桂、三棱、莪朮。 主治:痘疹吐瀉,灰白陷伏不起者。

胃苓湯,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制茅朮2錢,川朴1錢,赤苓3錢,豬苓3錢,澤瀉2錢,廣木香1錢,白豆蔻8分(研,衝),陳皮1錢,浙藿香2錢。 主治:暑濕傷中,腹痛泄瀉,或氣悶胸滿,舌白而滑,脈細而滯。

胃苓湯,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局方》。 組成:蒼朮(泔浸)8錢,陳皮5錢,厚朴(薑制)5錢,甘草(蜜炙)3錢,澤瀉2錢5分,豬苓1錢半,赤茯苓(去皮)1錢半,白朮1錢半,肉桂1錢。 主治:安胃利水止瀉。祛濕和胃。主治:脾濕過盛,浮腫泄瀉,嘔吐黃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閒,大便飧泄,濡瀉。夏秋之間,脾胃傷冷,水谷不分,泄瀉不止。沉冷證小便不利,及胃虛不和,早晨心腹痛。陰囊腫,狀如水晶,時痛時癢出水,小腹按之作聲,小便頻數,脈遲緩。脾胃受濕,嘔吐泄瀉。黃疸。陰水。中暑挾食不消,吐瀉腹痛。飲食停積,浮腫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