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訶子(煨)4分,肉豆蔻(煨)4分,白朮4分,陳皮2錢,厚朴2錢,蒼朮2錢,炙甘草2錢,茯苓2錢,豬冬2錢,澤瀉2錢。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用蓮子(去心)煎湯或清米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訶子、肉荳蔻、白朮、陳皮、厚朴、蒼朮、茯苓、豬苓、澤瀉、甘草等均具有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的功效。其中,訶子、肉荳蔻、白朮、陳皮、厚朴、蒼朮等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茯苓、豬苓、澤瀉等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燥濕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助胃固腸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訶子(煨)4分,肉豆蔻(煨)4分,白朮4分,陳皮2錢,厚朴2錢,蒼朮2錢,炙甘草2錢,茯苓2錢,豬苓2錢,澤瀉2錢。 主治:泄瀉,或食積停飲,濕熱走腹。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