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朴胃苓湯
HUO PU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濕溫時疫治療法》引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以幫助理氣解鬱,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濕困脾胃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材如藿香、厚朴等偏寒涼,而陳皮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脾胃。同時,陳皮的理氣作用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白朮能健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減少嘔吐腹瀉的發生。
- 助補脾胃,固護中氣:藿樸胃苓湯中含有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白朮的加入則可進一步補益脾胃,固護中氣,增強脾胃功能,使濕熱得以消散,嘔吐腹瀉得以緩解。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胃苓湯以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為主要功效,茯苓可健脾利濕,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有助於改善濕熱導致的腹脹、泄瀉等症狀。
- 滲濕除煩:濕熱內蘊,易導致心煩不寐。茯苓能滲濕除煩,清熱安神,有助於緩解濕熱引起的煩躁、口渴、失眠等症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促進疾病恢復。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豬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能利水滲濕,對於脾虛濕盛、水濕停滯所致的腹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豬苓還能健脾止瀉,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藿樸胃苓湯中加入豬苓,可以更好地發揮方劑的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效。方中因濕濁內阻,脾胃失運,故以澤瀉利水滲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腹脹、噁心等症狀。
二、 配合茯苓健脾: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澤瀉與茯苓相伍,一利水滲濕,一健脾利濕,協同作用,更能有效祛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 溫陽散寒、化濕止瀉。
方中藿香、厚朴、茯苓等清暑化濕,但脾胃虛寒者易致脾陽不振,濕邪難去,故佐以肉桂溫陽散寒,助脾運化濕邪,並可配合苓桂之辛溫之性,引濕外出。
此外,肉桂亦可溫通心陽,改善因脾胃寒濕所致的胸悶氣短等症狀,配合全方,使清濁得宜,達到溫陽化濕、止瀉止嘔之效。
藿樸胃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偏激的功效。藿樸胃苓湯中含有多味藥材,性質較為寒涼,甘草能有效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對脾胃造成損傷,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 增強療效,補益脾胃: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止痛等功效。在藿樸胃苓湯中,甘草可以增強藥效,補益脾胃,更好地促進體內水濕代謝,改善脾胃功能,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藿樸胃苓湯」,主要成分是:陳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甘草。
主治功效:
- 濕霍亂:症狀:嘔吐、腹瀉、胸悶、腹痛、口中黏膩不渴、小便減少、脈搏多弦細弱,或深沉而緩慢、舌苔白滑。治療:治法以祛濕化濁、止吐瀉為主。方藥如藿香正氣散、香薷飲、白頭翁湯等。
- 濕瀉:症狀:腹部隱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黃、口膩不渴、胸悶四肢無力、身體沉重、精神疲憊、脈右緩弱、舌苔滑白而膩。治療:治法以健脾除濕、止瀉為主。方藥如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四君湯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适用于湿霍乱、湿泻等症。
- 本方中含有肉桂,孕妇慎用。
- 本方中含有甘草,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藿朴胃苓湯, 出處:《醫原》卷下。 組成: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豬苓、澤瀉。 主治:啓上閘,開支河,導濕下行。宣化暢中,芳香化濕。主治:濕氣內蘊,氤氳濁膩,證見面色混濁如油膩,口氣濁膩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膩;膜原邪重則舌苔滿布,厚如積粉,闆貼不松,脈息模糊不清,或沉細似伏,斷續不勻,神多沉困、嗜睡。
藿朴胃苓湯, 出處:《濕溫時疫治療法》引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組成:杜藿梗3錢,真川朴1錢,杜蒼朮8分,炒廣皮1錢半,炙甘草5分,生曬朮1錢半,浙茯苓3錢,豬苓1錢半,建澤瀉1錢半,官桂5分。 主治:辛淡泄濕,芳香化濁。主治:濕霍亂。上吐下瀉,胸痞腹痛,口膩不渴,小便短少,脈多弦滯,或沉而緩,舌苔白滑。又治濕瀉,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黃,口膩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脈右緩滯,舌苔滑白而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