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朴胃苓湯
HUO PU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濕溫時疫治療法》引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3-09-12
主治功效
藿樸胃苓湯
整體功效
主治
濕霍亂。上吐下瀉,胸痞腹痛,口膩不渴,小便短少,脈多弦滯,或沉而緩,舌苔白滑。又治濕瀉,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黃,口膩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脈右緩滯,舌苔滑白而膩。
藿樸胃苓湯由陳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甘草組成,具有和胃止嘔、化濕止瀉的功效。主治濕霍亂,症狀為上吐下瀉、胸痞腹痛、口膩不渴、小便短少、脈多弦滯,或沉而緩,舌苔白滑。又治濕瀉,症狀為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黃,口膩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脈右緩滯,舌苔滑白而膩。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藿香 | 辛溫解表,芳香化溼 | 可發汗解表,散寒除溼,化溼和胃。 |
佩蘭 | 辛溫解表,芳香化溼 | 可發汗解表,散寒除溼,化溼和胃。 |
白朮 | 健脾益氣,燥溼利水 | 可健脾益氣,燥溼利水,和胃止嘔。 |
茯苓 | 健脾益氣,利水滲溼 | 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溼,和胃止嘔。 |
豬苓 | 利水滲溼 | 可利水滲溼,健脾和胃。 |
澤瀉 | 利水滲溼 | 可利水滲溼,健脾和胃。 |
肉桂 | 溫中散寒 | 可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
甘草 | 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 可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
文獻參考
方劑組成解釋
藿朴胃苓湯由辛溫解表、芳香化湿、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藥物組成,具有和胃止嘔、化湿止瀉的功效。其中,藿香、佩蘭辛溫解表,芳香化湿;白朮、茯苓、豬苓健脾和胃,利水滲濕;澤瀉利水滲濕;肉桂溫中散寒。諸藥合用,共奏和胃止嘔、化湿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适用于湿霍乱、湿泻等症。
- 本方中含有肉桂,孕妇慎用。
- 本方中含有甘草,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藿朴胃苓湯, 出處:《醫原》卷下。 組成: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豬苓、澤瀉。 主治:啓上閘,開支河,導濕下行。宣化暢中,芳香化濕。主治:濕氣內蘊,氤氳濁膩,證見面色混濁如油膩,口氣濁膩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膩;膜原邪重則舌苔滿布,厚如積粉,闆貼不松,脈息模糊不清,或沉細似伏,斷續不勻,神多沉困、嗜睡。
藿朴胃苓湯, 出處:《濕溫時疫治療法》引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組成:杜藿梗3錢,真川朴1錢,杜蒼朮8分,炒廣皮1錢半,炙甘草5分,生曬朮1錢半,浙茯苓3錢,豬苓1錢半,建澤瀉1錢半,官桂5分。 主治:辛淡泄濕,芳香化濁。主治:濕霍亂。上吐下瀉,胸痞腹痛,口膩不渴,小便短少,脈多弦滯,或沉而緩,舌苔白滑。又治濕瀉,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黃,口膩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脈右緩滯,舌苔滑白而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