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醫學啟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肺經 14%
膀胱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0%
腎經 10%
心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本方主治:濕熱腳氣表邪不解,脈浮數者。濕熱相搏、遍身骨節煩痛、肩背沈重、胸膈不利足脛腫痛關節腫痛。一切風濕熱毒、侵淫瘡瘍、膿水不絕或痛或癢,脈沈實緊數或動滑者

本方適用濕熱流注肢體關節而引起的痹痛、瘡瘍。方中黃芩、清熱燥濕;羌活祛風勝濕,宣痹止痛;當歸養血和血;共為君。

苦參清熱燥濕;蒼朮運脾燥濕,合黃芩使濕從內消;茵陳清熱利濕;澤瀉、豬苓滲濕利水,三藥使濕從小便出;五藥為臣。

防風、升麻、葛根配羌活祛風勝濕,使濕從外散,並可宣痹止痛;人參益氣合當歸以調養氣血,使氣血和而疼痛止;白朮助人參益氣健脾,以固中土。

知母清熱生津養陰,亦可制羌、防、二朮之燥,六藥均為佐,炙甘草合參、朮益氣健脾,並調和諸藥為使也。

現代應用於慢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下肢皮膚病、腳氣腫痛、疥癬及外科諸瘡腫痛。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羌活1錢半,蒼朮1錢半(炒),防風1錢半,白朮1錢半(炒),黃芩1錢半(酒炒),澤瀉1錢半,黃柏1錢半(酒炒),豬苓1錢半。
水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非濕熱引起之痹痛慎用

相關證候

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

肝鬱氣滯,肝鬱

相關疾病

四肢感到疼痛
小腿痠軟無力
腰骶痛
產後浮腫
腳氣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吞咽障礙
腳背痛
腳二趾痛
腳三趾痛
腳五趾(小腳趾)痛
腳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拈痛湯, 出處:《醫門補要》。 組成:苦參(炒)、海南子、當歸、茵陳、獨活、木通、防已、川柏(炒)、蘇葉、蒼朮、知母、木瓜。 主治:濕腳氣。

當歸拈痛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組成:當歸3錢,羌活1錢半,蒼朮1錢半(炒),防風1錢半,白朮1錢半(炒),黃芩1錢半(酒炒),澤瀉1錢半,黃柏1錢半(酒炒),豬苓1錢半。 主治:濕熱腳氣,表邪不解,脈浮數者。

當歸拈痛湯, 出處:《醫學啓源》卷下。 組成:羌活半兩,防風3錢,升麻1錢,葛根2錢,白朮1錢,蒼朮3錢,當歸身3錢,人參2錢,甘草5錢,苦參(酒浸)2錢,黃芩1錢(炒),知母3錢(酒洗),茵陳5錢(酒炒),豬芩3錢,澤瀉3錢。 主治:濕熱爲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於脛,腫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當歸治痛飲

相似度 86%

當歸拈痛散

相似度 73%

調元滲濕湯

相似度 66%

腎疸湯

相似度 64%

清震湯

相似度 62%

痛寧酒

相似度 62%

分理湯

相似度 61%

生薑和中湯

相似度 6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