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拈痛湯

DANG GUI NIAN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啟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5%
胃經 15%
膀胱經 12%
肝經 10%
腎經 9%
心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4%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拈痛湯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潤腸通便、止痛之功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當歸能有效活血化瘀,解除經絡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補血益氣:當歸有補血益氣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體質,緩解疼痛。疼痛往往伴隨氣血不足,而當歸能補益氣血,從根本上減輕疼痛,提高療效。

因此,當歸在當歸拈痛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補血益氣,是治療疼痛的常用藥材。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黃芩味苦寒,性寒,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當歸拈痛湯主要針對疼痛,而黃芩可清熱解毒,防止因熱毒瘀阻而加重疼痛。
  2. 配伍相宜,協同作用: 當歸拈痛湯中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黃芩與之配伍,可降低當歸等藥物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陰,並輔助其清熱止痛,使藥效更佳。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疼痛,以及伴隨的瘙癢、濕疹等症狀,苦參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當歸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而苦參的清熱燥濕作用,可以幫助當歸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當歸拈痛湯中加入苦參,是為了更好地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並配合當歸活血化瘀,達到止痛的效果。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和藥物副作用的作用。當歸拈痛湯中含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藥物,甘草可以調和這些藥物的偏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造成對身體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當歸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能補氣益血,與當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病所: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痛止瀉的功效。當歸拈痛湯以活血化瘀、止痛為主,白朮的加入能增強脾胃功能,使藥力更易於運化,更好地達到病所,提高療效。
  2. 配伍當歸,調和藥性: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但當歸偏於滋潤,易導致脾胃虛寒,白朮的加入則可健脾燥濕,與當歸相配,起到調和藥性、協調藥力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是為了燥濕健脾祛除寒濕

方中當歸、川芎、芍藥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但若患者體內寒濕較重,則會阻礙藥效的發揮,導致疼痛難消。蒼朮性溫燥,入脾胃經,能燥濕健脾,祛除寒濕,為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蒼朮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幫助改善寒濕所致的肢體麻木、腫脹等症狀。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疏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能。當歸拈痛湯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而防風可以驅散風寒,緩解疼痛,提升藥效。
  2. 引藥入血: 防風具有引藥入血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當歸拈痛湯中包含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防風的加入可以促進這些藥物更好地滲透到血液中,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總之,防風在當歸拈痛湯中扮演著疏風止痛、引藥入血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發揮更好的療效。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葛根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肌的功效,能疏散風寒之邪,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疼痛。而當歸拈痛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疼痛,葛根能與當歸等藥材協同作用,有效止痛解痙,緩解疼痛症狀。
  2. 活血通絡,舒筋活絡:葛根亦有活血通絡、舒筋活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舒緩筋骨疼痛。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通經活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辛溫,入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羌活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配合當歸,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羌活與當歸相配,既能疏散風寒,又能活血化瘀,可有效改善因氣血凝滯引起的疼痛。

總而言之,羌活在當歸拈痛湯中扮演著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並配合當歸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共同發揮止痛的效果。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養血,緩解疼痛: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功效。當歸拈痛湯以當歸為主藥,具有活血止痛、補血養血之效。人參的加入,可與當歸相輔相成,共同補益氣血,從而緩解疼痛。
  2.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疼痛往往與氣血虧虛、正氣不足有關。人參補氣固本,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促進疼痛的緩解。同時,人參還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更佳的療效。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當歸拈痛湯主要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升麻可協助疏散外邪,減輕疼痛不適。
  2. 升提陽氣,止痛止癢: 升麻可升提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當歸拈痛湯中含有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升麻的加入可促進藥效的發揮,提升療效。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消脹:茵陳蒿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理氣、清熱利濕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茵陳蒿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與當歸、川芎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奏止痛消脹之效。
  2.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茵陳蒿兼具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茵陳蒿能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疼痛症狀。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功效。當歸拈痛湯主治血瘀氣滯所致的疼痛,而濕氣阻滯亦可加重疼痛。澤瀉利水滲濕,可去除濕氣,減輕疼痛,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病竈。
  2. 配伍當歸,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澤瀉性寒,與當歸配伍,可起到寒熱相濟、調和氣血的作用,避免當歸溫燥之性過於燥烈,更利於緩解疼痛。

當歸拈痛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痛: 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痛的功效。當歸拈痛湯主治熱毒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知母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經絡的刺激,達到止痛的效果。
  2. 佐使當歸,緩解燥熱: 當歸性溫,擅長補血活血,但長期服用容易燥熱。知母性寒,可以起到協調當歸的作用,緩解當歸的燥熱之性,避免藥物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當歸拈痛湯是一個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了豬苓這一重要藥材。豬苓性平,味甘淡,能夠利水滲濕,常用於治療因體內濕氣過重所引起的水腫、腰膝痠痛等症狀。在當歸拈痛湯的配方中,豬苓的加入可以增強湯劑的整體效果,除了有助於利尿,還能改善血液循環。當歸作為主藥,主要功能是補血調經,與豬苓的相互協調,有助於舒緩因血虛引起的疼痛。這種搭配不僅能夠緩解疼痛,還可以促進全身的代謝功能,進一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整體來看,豬苓在當歸拈痛湯中的作用十分關鍵,它不僅強化了方劑的療效,也使其在治療痛症方面更加全面,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緩解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拈痛湯」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

【組成】

  • 當歸
  • 黃芩
  • 苦參
  • 甘草
  • 白朮
  • 蒼朮
  • 防風
  • 葛根
  • 羌活
  • 人參
  • 升麻
  • 茵陳蒿
  • 澤瀉
  • 知母
  • 豬苓

【功效】

  • 清熱利濕
  • 活血止痛
  • 補氣益血
  • 調經止痛
  • 祛風除濕
  • 消腫止痛
  • 鎮靜安神
  • 滋陰潤燥
  • 健脾益氣
  • 固表止汗

【主治】

  • 月經不調
  • 痛經
  • 經閉
  • 產後腹痛
  • 風濕性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濕疹
  • 皮膚瘙癢
  • 神經衰弱
  • 失眠
  • 陰虛發熱
  • 骨蒸勞熱
  • 肺熱咳嗽
  • 咽喉腫痛
  • 口乾舌燥
  • 肺熱咳嗽
  • 陰虛燥咳
  • 痰黃粘稠
  • 乾咳少痰
  • 胎熱
  • 胎毒
  • 流產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慎用。
  • 服用本藥物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 服用本藥物後,可能出現口乾、咽乾、大便乾燥等症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
  • 如服用本藥物後,出現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等,應停止服用並諮詢醫生。
  • 本藥物不宜與其他清熱利濕藥物同服。

總結

當歸拈痛湯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補氣益血、調經止痛、祛風除濕、消腫止痛、鎮靜安神、滋陰潤燥、健脾益氣、固表止汗、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等多種功效,臨牀上常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疹、皮膚瘙癢、神經衰弱、失眠、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羌活1錢半,蒼朮1錢半(炒),防風1錢半,白朮1錢半(炒),黃芩1錢半(酒炒),澤瀉1錢半,黃柏1錢半(酒炒),豬苓1錢半。
水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非濕熱引起之痹痛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四肢感到疼痛小腿痠軟無力腰骶痛產後浮腫腳氣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腹瀉全身酸痛吞咽障礙五十肩肩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腳背痛腳踝外側前側痛腳二趾痛腳三趾痛腳五趾痛腳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拈痛湯, 出處:《醫門補要》。 組成:苦參(炒)、海南子、當歸、茵陳、獨活、木通、防已、川柏(炒)、蘇葉、蒼朮、知母、木瓜。 主治:濕腳氣。

當歸拈痛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組成:當歸3錢,羌活1錢半,蒼朮1錢半(炒),防風1錢半,白朮1錢半(炒),黃芩1錢半(酒炒),澤瀉1錢半,黃柏1錢半(酒炒),豬苓1錢半。 主治:濕熱腳氣,表邪不解,脈浮數者。

當歸拈痛湯, 出處:《醫學啓源》卷下。 組成:羌活半兩,防風3錢,升麻1錢,葛根2錢,白朮1錢,蒼朮3錢,當歸身3錢,人參2錢,甘草5錢,苦參(酒浸)2錢,黃芩1錢(炒),知母3錢(酒洗),茵陳5錢(酒炒),豬芩3錢,澤瀉3錢。 主治:濕熱爲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於脛,腫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