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拈痛散

DANG GUI NIAN T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7%
胃經 12%
腎經 11%
心經 10%
膀胱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當歸拈痛散

**主治功效:**濕熱導致的疾病,四肢關節疼痛難忍,肩背沉重痠痛,濕氣流動到足脛,疼痛難以忍受,口乾舌燥,發熱,兩隻腳濕毒瘡痛癢。

**組成:**當歸,防風,黃耆,甘草,黃柏,玄參,人參,茯苓,白朮,蒼朮,葛根,升麻,知母,茵陳蒿,羌活

藥方組成介紹: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總結:**當歸拈痛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治療濕熱導致的疾病,四肢關節疼痛難忍,肩背沉重痠痛,濕氣流動到足脛,疼痛難以忍受,口乾舌燥,發熱,兩隻腳濕毒瘡痛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防風1錢,黃耆1錢,甘草5分,黃柏8分,玄參8分,人參8分,茯苓8分,白朮8分,蒼朮8分,乾葛6分,升麻6分,知母6分,茵陳6分,羌活6分。
水2鐘,煎8分服。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拈痛散由當歸、防風、黃耆、甘草、黃柏、玄參、人參、茯苓、白朮、蒼朮、葛根、升麻、知母、茵陳蒿、羌活等16味中藥組成。方中當歸、黃柏、玄參、知母、茵陳蒿等藥物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防風、黃耆、甘草、人參、茯苓、白朮、蒼朮、葛根、升麻等藥物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當歸拈痛散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肢節疼痛、肩背沉重、流註足脛、口乾壯熱、兩足濕毒瘡痛癢等症狀。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腳氣病化膿性關節炎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拈痛散,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組成:當歸、苦參、人參、豬苓、澤瀉、羌活、黃芩、蒼朮、白朮、茵陳、葛根、升麻、防風、知母、茯苓、甘草。 主治:兩足或左或右忽腫而痛者,乃濕熱也,恐成腳氣。

當歸拈痛散,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當歸1錢,防風1錢,黃耆1錢,甘草5分,黃柏8分,玄參8分,人參8分,茯苓8分,白朮8分,蒼朮8分,乾葛6分,升麻6分,知母6分,茵陳6分,羌活6分。 主治:濕熱爲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流注足脛,痛不可忍,口乾壯熱,兩足濕毒瘡痛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