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和中湯

SHENG JIANG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脾胃論》卷下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1%
肺經 20%
心經 14%
膀胱經 6%
肝經 5%
腎經 2%
大腸經 2%
膽經 1%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生薑和中湯加入黃芩,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止渴: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渴生津的功效。生薑和中湯多用於治療熱病、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加入黃芩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和胃止嘔,降逆止瀉: 黃芩還具有和胃止嘔、降逆止瀉的功效。生薑和中湯有時也會用於治療胃熱嘔吐、脾胃不和、腹瀉等症狀,黃芩的加入可以協同生薑和中湯的其他藥物,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柴胡在「生薑和中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於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清熱除濕的功效,其加入的原因主要為:

  1.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 生薑和中湯的主要功效為和胃止嘔,而柴胡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嘔吐,與生薑共同達到和胃止嘔的功效。
  2. 升陽解表,助脾胃運化: 柴胡具有升陽解表之效,可以輔助生薑溫中散寒,提升脾胃陽氣,促進脾胃運化,達到和中止嘔的效果。

生薑和中湯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理氣行氣: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化痰止咳、健脾消食的功效。配合生薑溫中散寒,共同作用於脾胃,能有效改善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滿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散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但容易燥熱。橘皮味辛,性溫,但兼具清熱燥濕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生薑的燥熱之性,使方劑更趨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中藥方劑「生薑和中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原因有二:

一、升麻性寒,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升陽解毒之功效。方劑中加入升麻,可助生薑解表散寒,尤其適用於風寒表證,伴有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二、升麻可升陽氣,助氣血上行,可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氣虛乏力、頭昏腦脹等症狀。生薑亦具溫陽散寒之效,二者相輔相成,可增強解表散寒之效,並提升患者的正氣,助其恢復健康。

「生薑和中湯」中加入人參,乃因其補氣之效,與生薑溫中散寒之性相輔相成。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可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尤其適合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而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兩者合用,一則補益氣血,二則溫中散寒,可有效治療因脾胃虛寒導致的各種不適,例如胃寒腹痛、嘔吐、腹瀉等。

「生薑和中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表發汗,祛風解表: 生薑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而葛根則能解肌發表,二者相輔相成,有助於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2. 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葛根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肌,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肌肉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質。

「生薑和中湯」中加入藁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止痛止痙: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痙的功效。生薑和中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藁本的加入可加強解表散寒、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2. 配合生薑,溫中和胃:藁本性溫,與生薑一同入湯,可溫中和胃,有助於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胃寒、嘔吐等症狀。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提升藥效,更能達到溫中散寒、止痛解表的效果。

[生薑和中湯]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薑湯本身辛溫,可溫中散寒,與白朮合用,可加強健脾益氣、溫陽化濕之功效,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緩解寒濕: 生薑和中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症狀,白朮可燥濕健脾,與薑湯合用,可有效祛除寒濕,改善寒邪入侵導致的症狀。

薑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利用羌活的辛溫解表之效,與生薑相輔相成,加強解表散寒的效果。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與生薑搭配,能更好地發揮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適合於風寒感冒初期,表現為怕冷、發熱、鼻塞、流清涕等症狀。

此外,羌活還有舒筋活絡、止痛的功效,能配合生薑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頭痛、關節痛等症狀。

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祛除脾胃濕氣,增進脾胃運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寒、濕困中焦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能起到改善作用。
  2. 祛風止痛: 蒼朮還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在生薑和中湯中,蒼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劑「生薑和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甘草性甘平,二者相配,可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生薑辛溫之性過於燥烈,而甘草又能增強生薑的止嘔作用,使藥效更為協調。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脾胃、緩解疼痛、解毒的功效。與生薑搭配,可加強其解表散寒、止嘔止瀉、祛風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生薑和中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生薑和中湯 」介紹

中藥方劑「 生薑和中湯 」的主要成分包括:黃芩、柴胡、橘皮、升麻、人參、葛根、藁本、白朮、羌活、蒼朮、甘草。

方劑組成介紹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火,平肝息風,散風熱,發汗解表,止渴止咳,清膽退黃等功效。

  • 橘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肝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補中,燥濕化痰,消食導滯,降逆止嘔,解毒消腫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歸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人參: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葛根:性味甘、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補氣養陰等功效。

  • 藁本:性味辛、溫,歸肝、腎二經,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性味甘、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消食化積,平肝熄風,生津止渴等功效。

  • 羌活:性味辛、溫,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舒筋活絡,祛風濕等功效。

  • 蒼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生薑和中湯 」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吃飯沒有胃口,嘴巴乾澀感覺口渴,手腳軟弱無力,身體疲倦。

總結

中藥方劑「 生薑和中湯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在使用中藥方劑「 生薑和中湯 」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本方劑不宜久服,以免傷及正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中藥方劑「 生薑和中湯 」期間,應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1分, 炙甘草1分, 酒黃芩2分, 柴胡2分, 橘皮2分, 升麻3分, 人參5分, 葛根5分, 藁本5分, 白朮5分, 羌活7分, 蒼朮1錢,生黃芩2錢。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加生薑5片,大棗2枚(擘開),同煎至1盞,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乾口渴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和中湯, 出處:《脾胃論》卷下。 組成:生甘草1分,炙甘草1分,酒黃芩2分,柴胡2分,橘皮2分,升麻3分,人參5分,葛根5分,藁本5分,白朮5分,羌活7分,蒼朮1錢,生黃芩2錢。 主治:食不下,口乾虛渴,四肢困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