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散火湯

SHENG YANG SAN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脾胃論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2%
肝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7%
三焦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升陽散火湯」,主要成分包括:黃耆、蒼朮、甘草、黃連、黃芩、羌活、升麻、柴胡、人參、石膏。

主治功效

白喉初期,熱毒還在體表,白色的斑塊出現在外關(咽喉),有的薄有的小,淡紅微腫,略微疼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有影響,口乾,頭悶眼睛腫脹,舌苔和尿液微黃。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升陽散火湯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白喉初期,熱毒還在體表,白色的斑塊出現在外關(咽喉),有的薄有的小,淡紅微腫,略微疼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有影響,口乾,頭悶眼睛腫脹,舌苔和尿液微黃。

傳統服藥法


撫芎6分,蔓荊子1錢,白芍(酒炒)1錢,防風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人參1錢,柴胡1錢5分,香附1錢5分,葛根1錢,升麻1錢,僵蠶(炒)1錢5分。
加生薑1片,紅棗肉1枚,水3鐘,煎1鐘,食遠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升陽散火湯由黃耆、蒼朮、甘草、黃連、黃芩、羌活、升麻、柴胡、人參、石膏等中藥組成。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蒼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透熱的功效;升麻具有升舉陽氣、解表透熱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升陽散火湯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白喉初起。但該方劑性味寒涼,不宜長期服用。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腹瀉大便秘結手心腳心發熱大便像羊屎經常疲勞想睡發燒胃腸脹氣發燒及發冷感冒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鼻炎牙齦腫脹痛貧血耳聾瘧疾白喉嗜眠症(嗜睡症)口乾口渴手腳(四肢)發熱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散火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 組成: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葛根、白芍、防風、甘草。 主治:瘧疾熱厥。

升陽散火湯, 出處:《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朮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主治:傷寒汗熱乘於肺金,元氣虛不能自主持所致的撮空證。症見叉手冒胸,尋衣摸床,譫語昏沉,不醒人事。

升陽散火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荊芥、焦梔、防風、甘草、細辛、白芍、生地、當歸、麥冬、川芎、柴胡、黃芩、澤瀉、茯苓。 主治:清相火,除浮熱,滋陰血,養胎元。主治:妊娠腎水虛不能制火,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兩經之火妄行於頭面及耳內外,以致卒然耳聾者。

升陽散火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三。 組成:撫芎6分,蔓荊子1錢,白芍(酒炒)1錢,防風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人參1錢,柴胡1錢5分,香附1錢5分,葛根1錢,升麻1錢,僵蠶(炒)1錢5分。 主治:頰瘍過敷寒藥,以致肌冷凝結,堅硬難消難潰者。

升陽散火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升麻5錢,葛根5錢,獨活5錢,羌活5錢,白芍藥5錢,人參5錢,甘草(炙)3錢,柴胡3錢,防風2錢5分,甘草(生)2錢。 主治:血虛或胃虛過食冷物,鬱遏陽氣於脾土之中,致使四肢發困熱,肌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熱厥。

升陽散火湯,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柴胡(去蘆)2錢,連翹2錢,僵蠶(薑汁炒)2錢,防風(去蘆)2錢,桔梗3錢,鼠粘子3錢,蟬蛻7隻(去頭翅足),山豆根1錢,射乾1錢,薄荷1錢,荊芥1錢,人中黃1錢,皂角刺3針(煨)。 主治:白喉初起,熱邪尚在表,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乾,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