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升陽散火湯
整體功效
主治
白喉初起,熱邪尚在表,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乾,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
白喉初起,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由白喉桿菌引起。該病的臨床特徵是咽喉部出現灰白色假膜,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全身中毒症狀。升陽散火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白喉初起。
文獻參考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黃耆 | 補氣固表 | 具有補益脾肺之氣,固表止汗的功效。 |
蒼朮 | 健脾燥濕 | 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甘草 | 清熱解毒 | 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
黃連 | 清熱燥濕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黃芩 | 清熱燥濕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羌活 | 祛風散寒 | 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透熱的功效。 |
升麻 | 升舉陽氣 | 具有升舉陽氣、解表透熱的功效。 |
柴胡 | 疏肝解郁 | 具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 |
人參 | 大補元氣 | 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 |
石膏 | 清熱瀉火 | 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
傳統服藥法
撫芎6分,蔓荊子1錢,白芍(酒炒)1錢,防風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人參1錢,柴胡1錢5分,香附1錢5分,葛根1錢,升麻1錢,僵蠶(炒)1錢5分。
加生薑1片,紅棗肉1枚,水3鐘,煎1鐘,食遠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升陽散火湯由黃耆、蒼朮、甘草、黃連、黃芩、羌活、升麻、柴胡、人參、石膏等中藥組成。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蒼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透熱的功效;升麻具有升舉陽氣、解表透熱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升陽散火湯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白喉初起。但該方劑性味寒涼,不宜長期服用。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散火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 組成: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葛根、白芍、防風、甘草。 主治:瘧疾熱厥。
升陽散火湯, 出處:《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朮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主治:傷寒汗熱乘於肺金,元氣虛不能自主持所致的撮空證。症見叉手冒胸,尋衣摸床,譫語昏沉,不醒人事。
升陽散火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荊芥、焦梔、防風、甘草、細辛、白芍、生地、當歸、麥冬、川芎、柴胡、黃芩、澤瀉、茯苓。 主治:清相火,除浮熱,滋陰血,養胎元。主治:妊娠腎水虛不能制火,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兩經之火妄行於頭面及耳內外,以致卒然耳聾者。
升陽散火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三。 組成:撫芎6分,蔓荊子1錢,白芍(酒炒)1錢,防風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人參1錢,柴胡1錢5分,香附1錢5分,葛根1錢,升麻1錢,僵蠶(炒)1錢5分。 主治:頰瘍過敷寒藥,以致肌冷凝結,堅硬難消難潰者。
升陽散火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升麻5錢,葛根5錢,獨活5錢,羌活5錢,白芍藥5錢,人參5錢,甘草(炙)3錢,柴胡3錢,防風2錢5分,甘草(生)2錢。 主治:血虛或胃虛過食冷物,鬱遏陽氣於脾土之中,致使四肢發困熱,肌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熱厥。
升陽散火湯,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柴胡(去蘆)2錢,連翹2錢,僵蠶(薑汁炒)2錢,防風(去蘆)2錢,桔梗3錢,鼠粘子3錢,蟬蛻7隻(去頭翅足),山豆根1錢,射乾1錢,薄荷1錢,荊芥1錢,人中黃1錢,皂角刺3針(煨)。 主治:白喉初起,熱邪尚在表,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乾,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