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散火湯

SHENG YANG SAN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脾胃論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2%
肝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7%
三焦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升陽散火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升陽: 黃耆為補氣藥之首,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生津養血等功效。升陽散火湯多用於陽氣虛弱、氣血不足、體虛乏力、面色蒼白、自汗盜汗等症。黃耆可補益氣血,提升陽氣,溫煦臟腑,改善陽虛之症。
  2. 扶正祛邪: 升陽散火湯多用於邪氣侵襲,正氣不足之症。黃耆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扶正祛邪,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改善疾病狀態。

升陽散火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升陽散火:蒼朮性溫燥,能健脾燥濕,化濕濁而升陽氣。此方以升陽散火為目的,蒼朮有助於祛除脾濕,提升陽氣,進而達到散火的目的。

2. 疏風散寒,通陽化濕:蒼朮亦具疏風散寒之功,可幫助祛除寒邪,通暢陽氣。濕邪易與寒邪相合,蒼朮的疏風散寒作用能促進濕邪的排出,進一步提升陽氣,達到散火的效果。

升陽散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燥之效。升陽散火湯中多用辛熱之品,如柴胡、黃芩等,易傷陰津,甘草可緩解其燥烈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對機體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益氣健脾,有助於脾胃運化,提升機體正氣,進一步增強升陽散火之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減輕藥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升陽散火湯中加入黃連,是利用其清熱瀉火之性,以達致「散火」之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能清心火、胃火,並可瀉肝火。方中若出現心煩、口渴、舌紅苔黃等熱象,黃連便能清熱降火,改善症狀。同時,黃連也能抑制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胃痛、泛酸等。

因此,黃連在升陽散火湯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瀉火角色,有助於平衡體內陰陽,達到散火之效。

升陽散火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瀉火的功效。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該方劑旨在升陽散火,而黃芩的清熱瀉火之性,可以抑制體內虛火上炎,避免火氣過盛,進而達到升陽散火的效果。此外,黃芩還能抑制因火熱引起的炎症,有助於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升陽散火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考慮其 疏散風寒、解表發汗 的功效。

羌活味辛性溫,入膀胱、肝經,善於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方中加入羌活,旨在 疏解外邪,宣通腠理,使體內陽氣得以升發,散除寒邪,達到 散寒解表、升陽止痛 的作用,從而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陽氣不振、身體虛弱、頭身疼痛等症狀。

升陽散火湯中包含升麻,主要是因為升麻具有升陽散寒、疏風解表的功效,用於治療陽氣虛弱、寒邪內侵所致的表寒証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能升發陽氣,驅散體內寒邪,使陽氣上升,達到溫陽解表的效果。對於寒邪阻遏,陽氣不振所導致的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等症狀,升麻可以起到解表散寒、宣肺利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散火升陽的目的。

升陽散火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升陽散火: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散火之功效。方劑中柴胡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導致的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口苦咽乾,以及陽氣不足,導致的頭暈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瀉火解鬱,升陽散寒的作用。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有助於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升陽散火湯中包含人參,乃因人參具有大補元氣之功效,可 扶正祛邪,以 升陽散火

人參能 益氣補脾,使脾胃運化正常,為後天之本,能 固護正氣,增強抵抗力;同時,人參亦能 養心安神,使心神安定,避免虛火上升。

因此,在升陽散火湯中加入人參,可 增強正氣抵抗邪火,達到 升陽散火之目的。

升陽散火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升陽散火湯用於治療陽虛火旺,症狀如心煩、口渴、脈數等。石膏可以清熱降火,緩解這些症狀。
  2. 滋陰生津: 石膏不僅清熱瀉火,更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陽虛火旺,常伴有陰虛津傷。石膏可以滋陰潤燥,補充體內津液,改善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

總之,升陽散火湯中加入石膏,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的雙重作用,有效緩解陽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升陽散火湯」,主要成分包括:黃耆、蒼朮、甘草、黃連、黃芩、羌活、升麻、柴胡、人參、石膏。

主治功效

白喉初期,熱毒還在體表,白色的斑塊出現在外關(咽喉),有的薄有的小,淡紅微腫,略微疼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有影響,口乾,頭悶眼睛腫脹,舌苔和尿液微黃。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升陽散火湯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白喉初期,熱毒還在體表,白色的斑塊出現在外關(咽喉),有的薄有的小,淡紅微腫,略微疼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有影響,口乾,頭悶眼睛腫脹,舌苔和尿液微黃。

傳統服藥法


撫芎6分,蔓荊子1錢,白芍(酒炒)1錢,防風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人參1錢,柴胡1錢5分,香附1錢5分,葛根1錢,升麻1錢,僵蠶(炒)1錢5分。
加生薑1片,紅棗肉1枚,水3鐘,煎1鐘,食遠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升陽散火湯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白喉初起。但該方劑性味寒涼,不宜長期服用。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腹瀉大便秘結手心腳心發熱大便像羊屎經常疲勞想睡發燒胃腸脹氣發燒及發冷感冒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鼻炎牙齦腫脹痛貧血耳聾瘧疾白喉嗜眠症(嗜睡症)口乾口渴手腳(四肢)發熱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散火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 組成: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葛根、白芍、防風、甘草。 主治:瘧疾熱厥。

升陽散火湯, 出處:《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朮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主治:傷寒汗熱乘於肺金,元氣虛不能自主持所致的撮空證。症見叉手冒胸,尋衣摸床,譫語昏沉,不醒人事。

升陽散火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荊芥、焦梔、防風、甘草、細辛、白芍、生地、當歸、麥冬、川芎、柴胡、黃芩、澤瀉、茯苓。 主治:清相火,除浮熱,滋陰血,養胎元。主治:妊娠腎水虛不能制火,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兩經之火妄行於頭面及耳內外,以致卒然耳聾者。

升陽散火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三。 組成:撫芎6分,蔓荊子1錢,白芍(酒炒)1錢,防風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人參1錢,柴胡1錢5分,香附1錢5分,葛根1錢,升麻1錢,僵蠶(炒)1錢5分。 主治:頰瘍過敷寒藥,以致肌冷凝結,堅硬難消難潰者。

升陽散火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升麻5錢,葛根5錢,獨活5錢,羌活5錢,白芍藥5錢,人參5錢,甘草(炙)3錢,柴胡3錢,防風2錢5分,甘草(生)2錢。 主治:血虛或胃虛過食冷物,鬱遏陽氣於脾土之中,致使四肢發困熱,肌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熱厥。

升陽散火湯,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柴胡(去蘆)2錢,連翹2錢,僵蠶(薑汁炒)2錢,防風(去蘆)2錢,桔梗3錢,鼠粘子3錢,蟬蛻7隻(去頭翅足),山豆根1錢,射乾1錢,薄荷1錢,荊芥1錢,人中黃1錢,皂角刺3針(煨)。 主治:白喉初起,熱邪尚在表,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乾,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