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退熱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益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對於因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幫助機體恢復正常體溫。
- 託毒外出: 退熱湯多用於外感發熱,而黃耆亦可託毒外出,將體內的病邪驅逐出體外,促進體溫下降,幫助機體恢復健康。
因此,退熱湯中加入黃耆,不僅能補氣固表,更能託毒外出,有助於退熱消炎,促進疾病康復。
退熱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熱: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具有解表散熱、疏肝解鬱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柴胡可通過疏散風邪、清熱解表,達到退熱的效果。
2. 調和氣機: 柴胡能調節肝氣,疏肝解鬱,對於因肝氣鬱結所致的發熱,柴胡可起到調和氣機、解鬱散熱的作用。
因此,在退熱湯中加入柴胡,不僅有助於解表散熱,也能起到疏肝解鬱,調和氣機的作用,達到更好的退熱效果。
退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藥性,調和脾胃:退熱湯通常由多味藥材組成,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同時有助於保護脾胃,減少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解毒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退熱效果更明顯。此外,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例如降低一些藥物對肝腎的毒性。
退熱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藥理作用。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功效,能降解體內熱邪,對於因熱邪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便祕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黃連還能解毒燥濕,對因濕熱引起的發熱、腹瀉、黃疸等症狀也有療效。
因此,退熱湯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發熱症狀,是治療發熱的常用藥材。
退熱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之功,適用於熱病發熱、心煩口渴、神昏譫語等症狀。同時,黃芩也能清肺熱,對於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病症也有效。此外,黃芩還具有燥濕止痢的功效,對於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病症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黃芩在退熱湯中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發熱等症狀,起到退熱的作用。
退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熱病之寒熱往來症狀: 白芍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之效,可緩解熱病過程中因陽熱亢盛而出現的寒熱交替、發熱盜汗等症狀,有助於調和陰陽、恢復體內平衡。
- 保護脾胃,防止虛寒: 退熱湯多用於熱病初期,此時胃氣虛弱,易受寒邪侵襲。白芍能補脾益氣、養血柔肝,可保護脾胃功能,防止因清熱藥物過寒而導致脾胃虛寒,進一步加重病情。
退熱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退熱解毒的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有效清解肺熱,對於外感風熱、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地骨皮還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退熱湯中加入地骨皮,可以有效地幫助退熱,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退熱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退熱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症,而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發熱症狀。
2. 滋陰潤燥:熱症常伴隨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陰虛表現,生地黃能夠滋陰潤燥,緩解因熱症引起的陰虛症狀,使治療更為全面。
綜上,生地黃在退熱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發熱症狀,同時改善因熱症引起的陰虛表現。
退熱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 疏風散寒,燥濕健脾: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疏散風寒、燥濕健脾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發熱,蒼朮能有效驅散外邪,同時健脾利濕,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退熱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退熱湯通常會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等功效的藥材,蒼朮與這些藥材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退熱的效果。例如,蒼朮配合黃芩、柴胡等藥材,可以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發熱。
退熱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當歸性微溫,但入血分,有清熱涼血之效,可緩解熱病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對於因血熱造成的熱病,當歸可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退熱效果。
- 滋陰養血: 退熱過程中,人體往往會耗損陰血,導致氣血不足。當歸有補血活血之功,能滋養血液,補充因發熱而損失的津液,有助於恢復體力,促進身體康復。
因此,退熱湯中加入當歸,不僅可清熱退熱,還可滋陰養血,促進身體整體恢復。
退熱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升麻性微寒,味辛,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外襲而導致的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升麻可以起到清熱解表的作用,幫助退熱。
- 升陽解表:升麻具有升陽解表的功效,可以幫助氣血上行,促進陽氣外達,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緩解因風寒表虛而導致的發熱症狀。
因此,升麻在退熱湯中可以起到疏散風熱、升陽解表的作用,有助於退熱解毒。
主治功效
退熱湯
中藥方劑「退熱湯」,主要成分是:黃耆、柴胡、甘草、黃連、黃芩、白芍、地骨皮、生地黃、蒼朮、當歸、升麻。主治功效是:身體內部有虛熱,或在夜晚時症狀特別明顯。
退熱湯方劑組成介紹: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退熱湯」,主要成分是:黃耆、柴胡、甘草、黃連、黃芩、白芍、地骨皮、生地黃、蒼朮、當歸、升麻。主治功效是:身體內部有虛熱,或在夜晚時症狀特別明顯。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柴胡7分,生甘草5分,黃連(酒制)5分,黃芩5分,芍藥5分,地骨皮5分,生地黃(去血熱)5分,蒼朮5分,當歸身3分,升麻3分。
如身體力困者,加麥門冬、五味子各5分,人參、甘草各1錢。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退熱湯具有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退熱湯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退熱湯, 出處:《眼科菁華》卷上。 組成:黃芩、黃連、知母、黃柏、丹皮、甘草、木通、生地、白芍、當歸。 主治:白睛赤絲密佈。
退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組成:人參2兩,甘草(炙)2兩,黃芩(去黑心)2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梔子仁1兩,防風(去叉)1兩,柴胡(去苗)1兩。 主治:妊娠虛煩懊熱。
退熱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黃耆1錢,柴胡7分,生甘草5分,黃連(酒制)5分,黃芩5分,芍藥5分,地骨皮5分,生地黃(去血熱)5分,蒼朮5分,當歸身3分,升麻3分。 主治:表中虛熱,或遇夜則甚。
退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柴胡(去苗)1兩,青蒿(乾者)1兩,甘草(炙,銼)1兩,知母(焙)1兩,龍膽(去苗)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 主治:急勞。四肢煩疼,手足心熱,憎寒,飲食不得,口乾心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