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涼血四物湯

ZI YIN LIANG XUE SI W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8%
脾經 12%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0%
膽經 8%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滋陰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其補血作用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而活血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緩和藥性,協調各藥: 四物湯本身偏溫燥,加入當歸可以緩和其燥性,並滋陰潤燥,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同時,當歸與其他藥物配合,能起到協調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四物湯本身偏於滋陰涼血,加入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效的發揮,避免滋陰涼血藥物因瘀血阻滯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2. 疏散風邪: 川芎亦有疏散風邪的功效,在某些陰虛內熱、伴有風邪外襲的症狀時,加入川芎可以起到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川芎的加入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更能協調方劑的寒熱,使滋陰涼血的效果更顯著,更全面地治療疾病。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四物湯以補血為主,但若患者出現血熱妄行、心煩口渴等症狀,生地黃就能發揮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平衡補血的燥熱,使藥性更加和緩。
  2. 生血潤燥: 生地黃能滋潤陰血,促進血液生成。四物湯補血,但若氣血不足,需配合生地黃的滋陰生血功效,才能達到更好的補血效果。同時,生地黃也能潤燥生津,緩解因血虛引起的燥熱症狀。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添加黃耆,看似與方劑的「滋陰涼血」功效相悖,實則另有深意。

黃耆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在「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黃耆旨在緩解四物湯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正氣。同時,黃耆可補氣升陽,增強機體抵抗力,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涼血止血、滋陰養血的效果。

因此,黃耆在「滋陰涼血四物湯」中扮演着平衡寒涼、補益正氣的重要角色,使方劑更具臨牀療效。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黃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膽經,能清熱解毒,瀉肺火,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四物湯原本補血活血,加入黃芩後,可避免補血過於燥熱,同時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熱盛血瘀的患者使用。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槐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角性寒,味苦,歸肝、大腸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牙齦出血、便血等。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槐角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

因此,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槐角,可加強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效果,並輔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使方劑更具療效。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血虛: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四物湯以補血爲主,白芍可緩解血虛所致的疼痛、口乾、面色蒼白等症狀。

2. 涼血止血:白芍能涼血止血,配合生地、丹皮等藥材,共同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這對於因熱毒入血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等,有緩解作用。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黃連味苦寒,善於清心火、降胃火,並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四物湯本用於滋陰補血,但若患者伴隨熱毒內盛、血熱妄行的情況,則需加入黃連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避免滋補助長邪火。
  2. 抑制血熱妄行,防止出血:四物湯以補血為主要功效,但若血熱過盛,容易引起出血。黃連性寒,能抑制血熱,避免血熱妄行,起到止血的作用,防止補血後出現出血的風險。

滋陰涼血四物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經過精心挑選,旨在調理人體陰虛火旺或血熱之症。此方基於經典的四物湯(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之上進行加減變通,加入秦艽等藥材以增強涼血滋陰之效。秦艽在本方中的應用,主要因其具有清熱涼血、袪風除濕的功效,對於治療因陰虛而導致的血熱有著獨特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上,秦艽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補肝腎之陰、清解內熱的目的,從而對症治療如月經不調、崩漏、潮熱汗出等症狀。綜觀全方,秦艽與其它藥材相互協同,使整體方劑既能滋養陰液,又能清熱涼血,適宜於陰虛血熱所致的各種病證,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導致的陰虛血熱症狀,如口渴、心煩、失眠等,升麻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輔助四物湯滋陰涼血,達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2. 升陽舉陷,利水消腫:升麻亦有升陽舉陷、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因血虛導致的氣虛乏力、頭昏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升麻可起到升陽舉陷、補氣固表的作用,協同四物湯補血養血,改善血虛引起的症狀。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是為了疏肝理氣,行氣活血,以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其 疏肝理氣 的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促進藥效的吸收和發揮。同時,枳殼還有 行氣活血 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進一步達到涼血止血的效果。

因此,在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地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更全面地達到滋陰涼血的目的。

滋陰涼血四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四物湯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為主,藥性偏溫,容易燥熱。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藥物燥熱傷陰。
  2. 增強補益功效:甘草性甘,味甘入脾,能健脾益氣。四物湯以補血養血為主,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進一步提升補血效果。

總之,甘草在滋陰涼血四物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補益功效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使用更加安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滋陰涼血四物湯」

由甘草、白芍、川芎、當歸、黃連、黃芩、黃耆、秦艽、升麻、枳殼等藥材組成。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秦艽

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升麻

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中藥方劑「滋陰涼血四物湯」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益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便血和痔瘡初期濕熱。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半,川芎1錢,生地(酒洗)1錢,黃耆1錢,條黃芩1錢,槐角子1錢,白芍藥8分,黃連8分,秦艽8分,升麻5分,枳殼5分,甘草3分。上銼。
水煎,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涼血四物湯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適合於便血及痔漏初起濕熱的患者使用。但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涼血四物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六十三。 組成:當歸1錢半,川芎1錢,生地(酒洗)1錢,黃耆1錢,條黃芩1錢,槐角子1錢,白芍藥8分,黃連8分,秦艽8分,升麻5分,枳殼5分,甘草3分。 主治:便血及痔漏初起濕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