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熱清氣湯

TUI RE QI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四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6%
心經 14%
胃經 11%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退熱清氣湯:疏風清熱、止咳化痰

退熱清氣湯是中醫經典方劑,具有疏風清熱、益氣止咳的功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本方可治療氣逆身熱、中脘痞滿、五心煩熱、虛熱日哺發作、自汗倦怠等症狀。

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人參:補氣生血,補中益氣,健脾胃,安神益智。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
  • 橘皮:理氣行氣,健脾胃,利水滲濕,止嘔。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清熱涼血。

主治:

  • 氣逆身熱:氣機運行逆亂,身體發熱。
  • 中脘痞滿:中脘是指上腹部,痞滿是指脹滿不適。
  • 五心煩熱:五心是指手心、腳心,煩熱是指燥熱不寧。
  • 虛熱日哺發作:虛熱是指體內陰液不足,虛火上炎引起的發熱,日哺是指傍晚。
  • 自汗倦怠:自汗是指不因勞作或熱而出的汗,倦怠是指疲倦乏力。

用法: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

  1. 孕婦及有出血傾曏者慎用紅花。
  2. 服用退熱清氣湯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3. 如服藥後出現不適,請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退熱清氣湯是中醫經典方劑,具有疏風清熱、益氣止咳的功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本方可治療氣逆身熱、中脘痞滿、五心煩熱、虛熱日哺發作、自汗倦怠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人參1錢,甘草1錢,橘皮8分,當歸8分,白朮6分,升麻4分,柴胡4分,乾葛4分,黃柏(炒)5分,黃芩5分,白芍藥5分,紅花3分。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熱服。
(原書卷五)。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人參、甘草、橘皮、當歸、白朮、升麻、柴胡、葛根、黃柏、黃芩、白芍、紅花等中藥組成。黃耆、人參、甘草補氣;橘皮、當歸、白朮、升麻、柴胡、葛根、黃柏、黃芩、白芍、紅花清熱、降逆、止汗。諸藥合用,共奏清氣降逆,和營止汗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氣逆身熱,中脘痞滿;及五心煩熱,虛熱日哺發作,自汗倦怠等症。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胃及十二指腸炎胃下垂手心腳心發熱身體容易出汗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退熱清氣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柴胡1錢,陳皮1錢,茯苓1錢,半夏8分,枳殼8分,香附7分,川芎5分,砂仁7粒,木香3分,甘草3分。 主治:氣逆身熱,中脘痞滿。

退熱清氣湯, 出處:《杏苑》卷四。 組成:黃耆1錢,人參1錢,甘草1錢,橘皮8分,當歸8分,白朮6分,升麻4分,柴胡4分,乾葛4分,黃柏(炒)5分,黃芩5分,白芍藥5分,紅花3分。 主治:氣逆身熱,中脘痞滿;及五心煩熱,虛熱日哺發作,自汗倦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