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和中湯

SHENG YANG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6%
心經 13%
腎經 9%
大腸經 7%
胃經 7%
肝經 7%
三焦經 5%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升陽和中湯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解毒的功效。升陽和中湯多用於治療陽氣虛衰、脾胃不和,而黃柏在此處可起到清瀉脾胃之火,避免熱邪壅滯,阻礙陽氣升發的作用。
  2. 制約藥性: 升陽和中湯中常包含溫補陽氣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等。黃柏的寒性可以制約溫熱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溫補過度,導致陰虛火旺。

總之,黃柏在升陽和中湯中起到清熱瀉火、制約藥性的作用,有助於平衡藥性,使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升陽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升陽和中湯旨在益氣升陽,而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虛濕困則會阻礙陽氣上升。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去除脾胃濕邪,促進脾陽升發,進一步提升陽氣,達到升陽和中的目的。
  2. 寧心安神,協調心脾: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脾虛心悸、失眠等症狀。升陽和中湯中常配合其他補益心脾的藥物,茯苓的加入可以協調心脾,增強整體療效。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之效。升陽和中湯旨在溫陽健脾,但若脾陽不足導致水濕內停,則會影響脾胃運化,不利於升陽和中。澤瀉利水滲濕,可協助脾胃運化,使陽氣得升,中氣得和。
  2. 通調水道:澤瀉不僅利水滲濕,同時還能通調水道,使水液運行通暢。升陽和中湯中往往含有溫陽藥物,可能導致水液運行不暢,甚至出現水腫等症狀。澤瀉的通調水道作用,可避免溫陽藥物過於燥烈,使水液運行平衡,達到升陽和中的目的。

升陽和中湯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舉陽氣: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升散、發汗、解表之功效。方中以其辛溫之性,可鼓舞脾陽,升舉中氣,振奮陽氣,以改善因陽氣不足導致的氣虛、脾虛、中氣下陷等症狀。
  2. 疏散風邪: 升麻亦有疏散風邪之功,可解表散寒,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感冒、發熱、惡寒等症狀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之,升麻在升陽和中湯中發揮着升舉陽氣、疏散風邪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補脾陽、振奮中氣、解表散寒之目的。

升陽和中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柴胡性微寒,入肝經,擅長疏解肝氣鬱結,並能升舉陽氣,使氣機暢達,恢復機體的正氣。此作用與升陽和中湯整體提升陽氣、扶正祛邪的功效相符,能有效改善因肝氣鬱結導致的氣機不暢、陽氣虛衰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助消化:柴胡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能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吸收。升陽和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陽氣不足所致的症狀,柴胡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調和脾胃、增強消化功能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行氣止痛的作用。方中加入橘皮,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健脾和胃: 橘皮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脘不適,橘皮能起到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升陽和中的目的。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益氣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益氣養血之功效。升陽和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而當歸可以補益氣血,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面色蒼白,因此方中加入當歸。
  2. 調和藥性: 升陽和中湯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白朮等均屬溫燥之品,易燥氣傷陰。而當歸性溫而不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得方劑更加平和有效。

升陽和中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升陽補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升陽補氣的功效。升陽和中湯旨在升陽健脾,扶正祛邪,而白朮能補脾胃之氣,益脾胃之陽,正好符合方劑的用意。
  2. 燥濕化痰,和胃止嘔: 白朮亦能燥濕化痰,和胃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濕痰停滯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具有輔助治療作用。升陽和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白朮的燥濕化痰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提高療效。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肝解鬱,和中理脾: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緩肝解鬱之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白芍還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達到和中理脾的效果。
  2. 收斂止痛,調和陰陽: 白芍還有收斂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以及肝鬱脾虛引起的脘腹疼痛。此外,白芍能夠調和陰陽,平衡肝脾之間的關係,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昇陽和中的目的。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固陽: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升陽和中湯針對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症狀,人參可補益脾陽,溫中散寒,提升陽氣,達到溫補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
  2. 益氣養血: 人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氧供應,增強心臟功能,對氣血不足引起的疲乏、面色蒼白、心悸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升陽和中湯的補益作用,人參的加入能更全面地提升人體機能,促進整體恢復。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升陽: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升陽舉陷之效。升陽和中湯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提升陽氣,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
  2. 益氣固表: 黃耆還有益氣固表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升陽和中湯除了補脾益氣外,也常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容易感冒、反覆咳嗽等症狀。黃耆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進一步鞏固脾胃之陽氣。

升陽和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緩藥性: 升陽和中湯以溫補脾陽為主,藥性偏溫燥。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緩解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力更平和,達到溫補而不燥的效果。
  2. 益氣健脾,增強藥效: 甘草入脾經,具有益氣健脾之功效,可以增強人體的正氣,提高脾胃的運化能力,從而更好地吸收藥物,提升藥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副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主治功效


升陽和中湯功效、主治及組成

**功效:**補氣、補血、補陰、利水、清熱解毒

  • 補氣:人參、黃耆、升麻、柴胡、甘草、白朮
  • 補血:黃耆、當歸、白芍
  • 補陰:黃柏、茯苓
  • 利水:澤瀉、茯苓、白朮
  • 清熱解毒:黃柏、甘草、茯苓、柴胡

**主治:**身體虛弱,陰氣盛,沒有外感風寒,眼睛閉上時全身麻木,白天症狀減輕,晚上症狀加重,醒來睜開眼睛後麻木感逐漸消失。有時咳嗽氣喘,胸中不舒服。

組成:

  1.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2.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安神、補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3. **澤瀉:**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的功效。
  4.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的功效。
  5. **柴胡:**性微寒、味苦,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發表散熱、止咳化痰、利膽退黃的功效。
  6. **橘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止咳化痰、燥濕的功效。
  7.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補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
  8. **白朮:**性溫、味苦,具有補氣、健脾胃、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的功效。
  9. **白芍:**性微寒,味甘、酸,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功效。
  10. **人參:**性甘、微苦,味微溫,具有補氣、益氣養陰、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的功效。
  11.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
  12. **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升陽和中湯,是中醫方劑中治療虛弱、陰氣盛的一種常見方劑。中藥組成包括:黃柏、茯苓、澤瀉、升麻、柴胡、橘皮、當歸、白朮、白芍、人參、黃耆、甘草。各組成年藥效齊全,補氣、補血、補陰、利水、清熱解毒。此方適用於身體虛弱、陰氣盛,沒有外感風寒,眼睛閉上時全身麻木,白天症狀減輕,晚上症狀加重,醒來睜開眼睛後麻木感逐漸消失。有時咳嗽氣喘,胸中不舒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1.5分,黃柏1.5分,白茯苓1.5分,澤瀉1.5分,升麻1.5分,柴胡1.5分,橘皮2分,當歸2分,白朮2分,白芍3分,人參3分,佛耳草4分,炙甘草4分,黃耆5分。
補肺,瀉陰火與濕,通行經脈,調和陰陽。
水煎,食遠熱服。
《杏苑》有草豆蔻、蒼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升陽和中、溫陽散寒、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陽衰陰旺,非有風邪,閉目渾身麻木,晝減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漸退。有時痰嗽氣促而喘,胸中不利。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氣喘麻痺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和中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四。 組成:生甘草1分半,黃柏1分半,白茯苓1分半,澤瀉1分半,升麻1分半,柴胡1分半,橘皮2分,當歸2分,白朮2分,白芍3分,人參3分,佛耳草4分,炙甘草4分,黃耆5分。 主治:補肺,瀉陰火與濕,通行經脈,調和陰陽。主治:陽衰陰旺,非有風邪,閉目渾身麻木,晝減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漸退。有時痰嗽氣促而喘,胸中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