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耳益氣湯

CONG ER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增補內經拾遺》卷四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9%
心經 13%
肝經 13%
胃經 8%
大腸經 6%
三焦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聰耳益氣

整體功效: 補氣聰耳。

主治: 精脫耳聾

精脫耳聾,是指精氣虧虛,耳竅失養所致的耳聾。本方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當歸、防風、荊芥、橘皮、升麻、柴胡、石菖蒲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益精、聰耳開竅的功效。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八:「聰耳益氣湯,治精脫耳聾,耳鳴失聰,頭目眩暈,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
  • 本草綱目》卷二十九:「石菖蒲,味辛,性溫,無毒。主開心孔,聰耳明目,止驚,去痰,殺蟲。」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耆、當歸、防風、荊芥、橘皮、升麻、柴胡、石菖蒲。
益氣聰耳。
上(口父)咀,作1服。水2鐘,煎8分。空心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補氣健脾,益精生髓。
  • 當歸、防風、荊芥、橘皮、升麻、柴胡:祛風散寒,通絡開竅。
  • 石菖蒲:開竅聰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聰耳益氣湯,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四。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耆、當歸、防風、荊芥、橘皮、升麻、柴胡、石菖蒲。 主治:益氣聰耳。主治:精脫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參耆補氣湯

相似度 83%

聰明益氣湯

相似度 78%

升陽和中湯

相似度 75%

升陽益氣湯

相似度 72%

爽氣丹

相似度 72%

益氣養元丸

相似度 72%

芎辛益氣湯

相似度 69%

黃耆搜風湯

相似度 69%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