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辛益氣湯

XIONG XIN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五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8%
三焦經 5%
腎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3%
膀胱經 1%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之效。方中芎辛主治風寒濕痹,容易耗損人體正氣,而黃耆則能補益脾肺之氣,使正氣充沛,抵禦外邪入侵。
  2. 扶正祛邪:黃耆能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也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有利於清除病邪。此方以芎辛祛除風寒濕邪,黃耆則能扶正氣以助祛邪,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芎辛益氣湯以辛溫解表、益氣補血為治法,人參的加入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氣血運行,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2. 扶正祛邪: 人參能扶助正氣,增強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芎辛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血弱、抵抗力低下者,人參的加入可增強正氣,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和,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芎辛益氣湯中包含多味藥性較強的藥材,如川芎、辛夷等,甘草的加入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利尿消腫等功效,與芎辛益氣湯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增強其益氣通竅、活血止痛的療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芎辛益氣湯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透達表邪: 升麻性微寒,味辛,具有疏散風熱、透達表邪的功效,可解表散寒,對於外感風寒、風邪入侵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升陽舉陷,益氣固表: 升麻能升舉陽氣,對於氣虛陷下、脾胃不健、倦怠乏力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同時,升麻還能固表止汗,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外邪侵襲。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升清降濁,扶正祛邪:川芎氣味芳香,能上行頭面,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在芎辛益氣湯中,它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幫助提振正氣,驅除邪氣,進一步提升藥效,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芎辛益氣湯以補氣益血為目的,而白朮可補脾氣,脾胃健運則能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藥物,提升藥效,增強補氣功效。
  2. 升陽舉陷:白朮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提升中氣,使氣血運行通暢。芎辛益氣湯用於治療氣虛下陷證,白朮可以補益中氣,防止氣虛下陷加重。

總而言之,白朮的加入能夠增強芎辛益氣湯的補氣益血、昇陽舉陷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促進氣血運行: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滯、消食化痰的作用。其氣味芳香,可疏肝解鬱,使肝氣暢達,避免氣機鬱滯而影響脾胃運化,從而促進氣血流通,增強益氣功效。
  2. 輔助健脾益氣: 橘皮性溫,味辛,可溫中散寒,健脾益氣。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黨參、黃芪等,共同補益脾胃,增強氣血生化,達到益氣補虛的效果。

因此,橘皮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理氣行滯,促進氣血運行,更能輔助健脾益氣,提升整體療效。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益心脾,養血活血,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暈、面色蒼白、肢體麻木等症狀。芎辛益氣湯以補氣為主,加入當歸則可兼顧血虛,使氣血雙補,更能有效改善氣虛血弱所致的疾病。
  2. 調和藥性: 芎辛益氣湯中以辛溫之品為主,如川芎、羌活等,具有發散解表之效,但容易耗血傷陰。當歸性溫和,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辛散,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

  1. 疏肝解鬱: 方中芎芷、川芎等辛溫之品,善行氣血,柴胡加入,可助其疏肝解鬱,暢達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益氣之效。
  2. 升陽舉陷: 柴胡具有升陽舉陷之功,可提振中氣,改善氣虛下陷之症狀。此方用於氣虛下陷所致的脾胃不健、體倦乏力等,柴胡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材,扶正祛邪,恢復正氣。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蔓荊子性微寒,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芎辛益氣湯多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而蔓荊子可有效改善頭部脹痛、眼目昏花等不適。
  2. 通絡止痛: 蔓荊子亦有通絡止痛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如川芎、羌活、獨活等,共同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症狀。

因此,蔓荊子在芎辛益氣湯中起到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通絡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芎辛益氣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行氣止痛: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芎辛益氣湯主治氣虛血瘀、寒凝血脈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麻木、小腹冷痛等症狀,細辛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助川芎行氣活血: 川芎為君藥,行氣活血,而細辛可助川芎之力,加強其行氣活血的效果,使藥力更強,治療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芎辛益氣湯:補氣益血,緩解疲勞頭痛

總論

芎辛益氣湯是一劑中醫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益血、緩解疲勞頭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過度勞動或縱慾過度,導致氣血不足、疲勞和頭痛的症狀。

組成藥材

  •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生血。
  •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補血。
  • 甘草:補氣益氣,緩解疲勞。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
  • 橘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解毒。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功效與主治

芎辛益氣湯具有補氣益血、緩解疲勞頭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過度勞動或縱慾過度,導致氣血不足、疲勞和頭痛的症狀。

服用方法

芎辛益氣湯通常以中藥湯劑的形式服用。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一般服用10-15天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芎辛益氣湯期間,應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芎辛益氣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芎辛益氣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如果服用芎辛益氣湯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芎辛益氣湯是一劑中醫方劑,具有補氣益血、緩解疲勞頭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過度勞動或縱慾過度,導致氣血不足、疲勞和頭痛的症狀。服用芎辛益氣湯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注意相關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芎辛益氣湯, 出處:《杏苑》卷五。 組成:黃耆1錢2分,人參1錢,甘草(炙)5分,升麻5分,川芎5分,白朮(去油)8分,橘皮8分,當歸8分,柴胡4分,蔓荊子4分,細辛2分。 主治:勞役或房欲過傷,氣血俱虛,倦怠頭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