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升陽和中湯

BU QI SHENG YANG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3%
心經 12%
肝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8%
三焦經 6%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甘草,是基於其多方面的功效: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方劑更易於服用,更適合病患的體質。
  2.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緩解部分藥材的毒性,保障藥物安全,使患者在補氣升陽的同時,又能避免藥物副作用。

此外,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更全面地達到補氣升陽,和中益氣的療效。

「補氣升陽和中湯」方劑中包含「黃柏」,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帶、涼血解毒之功效。此方以補氣升陽為主,但若患者伴有內熱、濕熱等症狀,單補陽氣恐助火生炎,加重病情。

黃柏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抑制內熱過盛,避免陽氣過於亢奮,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使補氣升陽的效果更為平穩有效。因此,黃柏的加入,並非與補氣升陽相悖,而是起到調節陰陽平衡,使補益效果更佳。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此方以補氣升陽為主,茯苓能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進而增強機體正氣。同時,茯苓利水滲濕,能消除水濕,避免影響補氣升陽的效果。
  2. 助藥性,協調藥物作用:茯苓性平,不寒不燥,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脾胃。同時,茯苓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穩定,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濕利水,健脾和胃: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方中加入澤瀉,可有效祛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達到健脾益氣之效。
  2. 配合升陽之品,相輔相成:補氣升陽和中湯主治脾陽虛弱,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澤瀉利水滲濕,可使脾陽不致被濕邪困阻,有利於升陽藥物發揮功效,達到補氣升陽之目的。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升散陽氣,振奮脾胃: 升麻性味辛溫,具有升散、發汗、解表之功,能升舉陽氣,使陽氣上達,振奮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補氣的效果。
  2. 疏散風邪,解表發汗: 升麻亦可疏散風邪解表發汗,對於因外感風寒而引起的氣虛、脾胃虛弱等症狀,能起到驅除風邪,溫陽散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補氣升陽、和中健脾的療效。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可調節肝氣升降,解除鬱結,使氣機通暢。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脘腹脹痛、脅肋脹滿等症狀,柴胡能有效緩解,並協同其他藥材,和解表裏,使氣血運行通暢。
  2. 升陽舉陷,補氣益脾: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具有升陽舉陷之功,能升提中氣,扶正祛邪,並可輔助補益脾胃,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在補氣升陽和中湯中,柴胡能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補氣升陽、和中健脾的功效。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蒼朮,是基於其 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升陽利水 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健脾開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補氣升陽的作用。

同時,蒼朮還具有祛風散寒、升陽利水之效,可改善氣虛陽虛所致的寒濕困脾、水濕停滯等症狀,進一步增強補氣升陽的效果。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草荳蔻,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 草荳蔻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化濕止痛,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寒、寒邪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草荳蔻可起到溫中散寒、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有助於補氣升陽,增強整體的正氣。
  2. 行氣止痛,和中理氣: 草荳蔻亦有行氣止痛、和中理氣之效。對於氣滯血瘀、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草荳蔻可起到行氣止痛、和中理氣的作用,有助於疏通氣血,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總之,草荳蔻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在「補氣升陽和中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和中,助陽升散: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其芳香走竄之性,有助於升發陽氣,配合方中其他藥物,促進脾陽升發,溫運中焦,改善氣機鬱滯、脾胃虛寒等症狀。
  2.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橘皮還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解除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和中調氣,氣血運行通暢的效果。

總之,橘皮的加入,既能理氣和中,助陽升散,又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對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症狀起著重要的作用。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氣虛症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氣虛者常伴有血虛,當歸能補血,有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2. 促進氣血運行,升陽扶正: 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陽氣不足所致的四肢冰冷、畏寒肢冷等症狀。此外,當歸也能補益脾胃,促進營養吸收,為升陽扶正提供物質基礎。

總之,補氣升陽和中湯加入當歸,旨在通過補血活血、促進氣血運行,來達到補氣升陽、扶正祛邪的治療目的。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使用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方劑中以補氣升陽為目的,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從而補益氣虛。
  2. 止瀉固腸: 白朮兼具止瀉固腸作用,可改善脾虛泄瀉的情況。本方中,若患者脾虛氣弱,則容易出現腸胃不和、泄瀉等症狀,白朮可固護脾胃,防止氣虛下陷,達到和中止瀉之效。

因此,白朮在補氣升陽和中湯中,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固腸止瀉,起到協同作用,促進整體療效。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陽氣上浮之弊: 白芍性微寒,可緩解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的燥熱之性,防止補氣過度而導致陽氣上浮,造成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等不適。
  2. 滋陰養血,協調氣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滋養陰血,使氣血運行更加協調。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加入白芍,能使補氣升陽的效果更平和、持久,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陰虛火旺。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因為人參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氣扶正: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益氣補脾,扶正固本,可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對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升陽益氣:人參性溫,能溫補脾陽,升提中氣,對於脾陽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脘腹冷痛、肢冷畏寒、食少便溏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人參在補氣升陽和中湯中起到補氣扶正、升陽益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氣虛、陽虛、脾虛等症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補氣升陽和中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此方旨在補氣升陽,而黃耆正是補氣的首選藥材,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
  2. 調和脾胃: 黃耆同時也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更好地為氣血生成提供物質基礎,達到升陽和中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氣升陽和中湯」介紹

補氣升陽和中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具有補氣升陽、和中緩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下陷,陽氣運行不暢,閉上眼睛,全身就會麻木,白天減輕,晚上加重,醒來睜開眼睛,麻木逐漸消失,時間長了就不發作了,總是睜著眼睛,這種症狀就不會出現,害怕麻木不敢閉眼,導致無法入睡,身體昏重,有時有痰咳,感覺胸中有痰,但不能及時咳出,煩躁,氣短促而喘。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草荳蔻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柴胡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橘皮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補氣升陽和中湯組成藥物包括甘草、黃柏、茯苓、澤瀉、升麻、柴胡、蒼朮、草荳蔻、橘皮、當歸、白朮、白芍、人參、黃耆,主治功效為風熱下陷,陽氣運行不暢,閉上眼睛,全身就會麻木,白天減輕,晚上加重,醒來睜開眼睛,麻木逐漸消失,時間長了就不發作了,總是睜著眼睛,這種症狀就不會出現,害怕麻木不敢閉眼,導致無法入睡,身體昏重,有時有痰咳,感覺胸中有痰,但不能及時咳出,煩躁,氣短促而喘。診斷發現六脈都符合弦脈、洪脈、緩脈相結合的脈象,按壓時沒有力氣。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1錢,酒黃柏1錢,白茯苓1錢,澤瀉1錢,升麻1錢,柴胡1錢,蒼朮1錢5分,草豆蔻仁1錢5分,橘皮2錢,當歸身2錢,白朮2錢,白芍藥3錢,人參3錢,佛耳草4錢,炙甘草4錢,黃耆5錢。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升陽、和中止痛的功效,臨床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本方具有補氣升陽的作用,因此,陰虛火旺、內熱熾盛者不宜使用。
  2. 本方具有和中止痛的作用,因此,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不宜使用。
  3. 本方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因此,氣虛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者不宜使用。
  4. 本方具有補氣升陽的作用,因此,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麻痺睡眠障礙腹瀉多痰心情煩燥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氣升陽和中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生甘草1錢,酒黃柏1錢,白茯苓1錢,澤瀉1錢,升麻1錢,柴胡1錢,蒼朮1錢5分,草豆蔻仁1錢5分,橘皮2錢,當歸身2錢,白朮2錢,白芍藥3錢,人參3錢,佛耳草4錢,炙甘草4錢,黃耆5錢。 主治:風熱下陷,陽氣不行,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其目,此證不作,懼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體昏重,時有痰嗽,覺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時,煩躁,氣短促而喘,診得六脈俱中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