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茱萸湯

DING XIANG ZHU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14%
肺經 11%
心經 11%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8%
三焦經 5%
心包經 1%
膽經 1%
膀胱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丁香茱萸湯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而黃柏能清泄下焦濕熱,利尿通淋,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

二、涼血止血:

黃柏亦具涼血止血之功。本方中,茱萸辛溫燥烈,容易耗傷陰血,而黃柏寒涼之性,可制約茱萸之燥烈,避免其傷陰血,同時有助於止血,防止血熱妄行。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脾胃、降逆氣的功效。方中以茱萸溫經散寒,而丁香則能溫中散寒,並能降逆止嘔,協同茱萸溫脾胃,進一步加強散寒止嘔的作用,使寒邪得散,胃氣得降,達到止嘔的目的。同時,丁香亦能溫腎陽,助茱萸溫經散寒,更有利於寒邪的驅散,提高療效。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痛之效。丁香茱萸湯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食少納呆等症狀,柴胡可疏解肝鬱,使氣機調暢,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丁香茱萸湯中其他藥物如丁香、茱萸等藥性較溫燥,柴胡性微寒,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橘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行氣止痛之效。可與丁香、茱萸等藥物協同作用,疏通氣機,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悶、脘腹疼痛等症狀。
  2. 溫中散寒:橘皮性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腹痛等症狀。與丁香、茱萸等溫陽散寒藥物配合,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升麻,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升提陽氣: 升麻味辛性涼,具有疏散風寒、升陽舉陷的功效,可協助茱萸溫經散寒,提升陽氣,改善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肢體沉重、畏寒發熱等症狀。
  2. 助藥力上行,達病所: 丁香茱萸湯中以溫熱藥物為主,升麻可助藥力上行,將藥效引導至頭面部,治療寒邪上犯所致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病症。

丁香茱萸湯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能。對於寒邪客於中焦,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能有效驅寒止痛,改善症狀。
  2. 調和脾胃: 吳茱萸兼具燥濕化痰之效,能溫暖脾胃,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在丁香茱萸湯中,與丁香、生薑等藥物配合,可有效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是針對脾胃虛寒、氣滯濕阻所致的症狀。

蒼朮性溫燥,味辛苦,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肢體倦怠等症,蒼朮可溫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同時,蒼朮也能疏通氣機,對於氣滯濕阻所致的胸悶、腹脹、嘔吐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丁香茱萸湯中加入蒼朮,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寒、氣滯濕阻所致的症狀,起到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的作用。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氣固本: 丁香茱萸湯主治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而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固本扶正的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機體對寒濕的抵抗能力。

2. 協調藥性: 丁香、茱萸性辛溫,具驅寒止痛之效,但過於燥烈,易傷津液。人參性甘溫,能補氣生津,起到緩解丁香、茱萸燥烈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膩的效果。

丁香茱萸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丁香茱萸湯主治寒凝血瘀、經行不暢等症,而當歸能補血活血,使血行暢通,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經行不順的症狀。
  2. 溫陽散寒,助藥力: 當歸性溫,有助於溫陽散寒,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冷痛、腹痛等症。同時,當歸能調和藥性,協同其他藥材發揮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丁香茱萸湯以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為治則,草荳蔻有助於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增強藥效。

二、消食化積:草荳蔻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化積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丁香茱萸湯適用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加入草荳蔻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藥效。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黃耆,主要考量其補氣固表之效。

  • 補氣:黃耆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提升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對因氣虛導致的畏寒、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固表:黃耆能固表止汗,防止氣虛外泄,可有效緩解因氣虛引起的盜汗、自汗等症狀。

丁香茱萸湯以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為主要功效,加入黃耆可補氣固表,提升人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輔助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丁香茱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丁香茱萸湯以溫補脾腎為主,但茱萸辛溫燥烈,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能緩和茱萸的燥性,避免傷及脾胃之陰,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服用。

二、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和緩急止痛等功效,可以增強丁香茱萸湯的溫腎固精、止瀉止痛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香茱萸湯」介紹:

丁香茱萸湯出自《傷寒論》,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主要由黃柏、丁香、柴胡、橘皮、升麻、吳茱萸、蒼朮、人參、當歸、草荳蔻、黃耆、甘草等多味中藥組成。

以下介紹各味藥材的功效:

  • 黃柏: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
  • 丁香:具有溫中止嘔,溫肺化痰,降逆止嘔,解毒消腫的功效。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升陽舉陷,止咳化痰的功效。
  • 橘皮:具有理氣行氣,健脾燥濕,止嘔化痰,清熱利尿的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透疹,止痛的功效。
  • 吳茱萸: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除寒止瀉,降逆止嘔的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的功效。
  • 人參:具有益氣補虛,扶正固本,補氣生津,安神益智,強心益氣,養血生血,益氣生津,補氣固表,生津止渴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
  •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益氣,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丁香茱萸湯主要功效為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健脾胃,止瀉痢。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噁心,泄瀉腹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乾生薑2分,黃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吳茱萸1錢,草豆蔻1錢,黃耆1錢,人參1錢,當歸身1錢5分,蒼朮2錢。
上藥銼如麻豆大。
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忌冷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丁香茱萸湯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虛寒、嘔吐噦氣等症狀,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胃腸負擔。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茱萸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黃柏3分,炙甘草5分,丁香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升麻7分,吳茱萸1錢,蒼朮1錢,人參1錢,當歸身1錢5分,草豆蔻仁2錢,黃耆2錢。 主治:胃虛寒,嘔吐噦。

丁香茱萸湯, 出處:《脾胃論》卷下。 組成:乾生薑2分,黃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吳茱萸1錢,草豆蔻1錢,黃耆1錢,人參1錢,當歸身1錢5分,蒼朮2錢。 主治:胃虛嘔噦吐逆,膈咽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