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吳茱萸湯中包含吳茱萸,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入肝、脾、腎經。其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降逆止嘔,可降逆止嘔,和胃止痛。
丁香吳茱萸湯主治寒邪犯胃、胃氣上逆、嘔吐等症,吳茱萸作為方中重要藥物,起到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的關鍵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丁香吳茱萸湯的組成中,加入草豆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草豆蔻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丁香吳茱萸湯以溫中散寒為目的,草豆蔻的加入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並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阻滯所致的脘腹疼痛。
-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草豆蔻辛溫芳香,能理氣和胃,降逆止嘔。丁香吳茱萸湯主治寒邪客胃,或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草豆蔻的加入有助於溫暖脾胃,和胃降逆,改善嘔吐症狀。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人參,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氣扶正:丁香吳茱萸湯主治寒邪客胃,脾胃虛寒證。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元、益氣生津之功效,可溫補脾胃,扶正祛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與吳茱萸、丁香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溫胃止痛的效果。
二、調和藥性:吳茱萸性熱,丁香性辛溫,二者均偏燥熱,容易耗傷津液。人參則性溫而不燥,能滋陰潤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津的作用,使藥物更趨於平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吳茱萸辛溫燥溼,但易傷脾胃,蒼朮則可佐以健脾,避免燥溼太過。
- 助降逆氣:方中丁香、吳茱萸溫中降逆,蒼朮辛散溫通,可助其降逆止嘔,緩解嘔吐、腹痛等症。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方中丁香、吳茱萸溫燥,易於耗傷津液,而黃芩能清熱瀉火,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 降逆止嘔: 黃芩能清熱降逆,與吳茱萸、丁香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脾胃虛寒、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是為了 疏散風寒、升陽止痛 。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 升散、解表 的功效,能將外感風寒之邪從體內驅散,並能 升舉陽氣 ,改善寒邪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緩解疼痛。
丁香吳茱萸湯主要用於治療 寒邪客於胃腸,氣血凝滯 之證,升麻的加入,不僅能 疏散風寒 ,還能 提升陽氣 ,促進氣血運行,進而 止痛 ,達到整體療效。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丁香、吳茱萸性辛熱,容易燥烈傷陰,而當歸性溫和,味甘,能補血活血,又能緩解丁香、吳茱萸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療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止渴等功效,可以配合丁香、吳茱萸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共同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調經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柴胡,是為了增強其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的功效。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退熱除煩的功效。方中以丁香、吳茱萸溫中散寒,而柴胡則可 調和肝脾,防止溫燥傷津,並 輔助丁香、吳茱萸升提胃氣,止嘔止瀉。同時,柴胡還能 疏肝解鬱,使氣機流通,有利於胃氣的升降和運化。因此,柴胡的加入,可以使丁香吳茱萸湯的療效更加全面,並有效地減少副作用。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方中吳茱萸、丁香辛溫燥烈,易於上逆,半夏可緩解其燥烈之性,避免引起嘔吐等不適。
- 和胃降逆: 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配合吳茱萸、丁香溫中散寒,共同作用於脾胃,和胃降逆,改善寒濕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方中吳茱萸辛溫燥烈,易傷脾胃,茯苓可緩解其燥性,並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減少嘔吐。
- 配伍丁香,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丁香辛溫,入脾、胃經,溫中散寒,止嘔止瀉。茯苓與丁香配伍,一溫一平,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丁香吳茱萸湯本身寒涼,加入乾薑可緩解其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丁香吳茱萸湯以溫中散寒、止嘔降逆為主要功效,但其中吳茱萸偏於降逆止嘔,容易傷及脾胃陽氣。乾薑溫中散寒,可協調吳茱萸之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進一步增強其止嘔降逆的效果。
因此,乾薑的加入可有效平衡藥性,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使丁香吳茱萸湯的療效更加顯著。
丁香吳茱萸湯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胃寒疼痛、呃逆嘔吐等症狀,丁香能有效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協同吳茱萸: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善於溫中散寒,止痛,降逆,與丁香功效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兩者搭配,可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客胃、胃寒疼痛、呃逆嘔吐等症狀。
丁香吳茱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丁香、吳茱萸皆屬辛溫之品,性烈燥烈,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防止傷及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增強藥物對脾胃的滋補作用,更能促進藥效的發揮。同時,甘草亦能協調藥性,使丁香、吳茱萸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香吳茱萸湯」
- **中藥名:**丁香吳茱萸湯
- **主治功效:**胃寒嘔吐噦是指因胃寒引起的嘔吐和噁心。
組成: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的功效。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的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的功效。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的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的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的功效。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丁香吳茱萸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方劑,具有溫陽散寒、健脾止瀉、止嘔止吐的功效。
方中吳茱萸、草荳蔻、人參、蒼朮、黃芩、升麻、當歸、柴胡、半夏、茯苓、乾薑、丁香、甘草等13味藥物組成。
本方常用於治療胃寒嘔吐噦,效果顯著。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錢,草豆蔻1錢,人參,蒼朮1錢,黃芩1錢,升麻7分,當歸1錢半,柴胡5分,半夏5分,茯苓5分,乾薑5分,丁香5分,甘草5分。
上為細末。
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熱服。
忌冷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丁香吳茱萸湯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吳茱萸湯, 出處:《準繩·類方》卷三引東垣方。 組成:吳茱萸1錢,草豆蔻1錢,人參1錢,蒼朮1錢,黃芩1錢,升麻7分,當歸1錢半,柴胡5分,半夏5分,茯苓5分,乾薑5分,丁香5分,甘草5分。 主治:胃寒嘔吐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