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除濕湯

WEN JING C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4%
胃經 11%
肝經 9%
腎經 9%
膀胱經 8%
心經 7%
大腸經 7%
三焦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精妙。

溫經除濕湯主治寒濕凝滯,阻礙經絡,導致寒凝血瘀、濕阻經脈的症狀。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

其加入的理由在於:

  1. 制約溫燥: 方中使用溫熱藥性藥物,如肉桂、桂枝等,易導致燥熱,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防止溫燥傷陰的作用。
  2. 寒濕相剋: 黃連的寒性可剋制寒濕之邪,使寒濕之邪散去,達到溫經除濕的目的。

黃連的加入,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制約溫燥,使其在溫經除濕過程中起到協調的作用,使療效更佳。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溫經除濕湯常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等。柴胡可疏通肝氣,調和氣血,促進血行,有利於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溫經除濕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溫經散寒、化濕止痛功效的藥物,如當歸、川芎、白芍等。柴胡與這些藥物相配伍,可協同作用,增強溫經散寒、化濕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草荳蔻,主要考量其溫中散寒、燥濕化痰之效。

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溫煦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寒濕凝滯導致的脾胃不和、腹痛、腹瀉等症狀。

此外,草荳蔻還有燥濕化痰之效,能祛除濕邪,化解痰飲,對於寒濕阻滯肺經,導致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草荳蔻的加入,可有效增強溫經除濕湯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進一步達到治療寒濕凝滯、脾胃不和等病症的效果。

溫經除濕湯中使用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神麴性溫,味甘,具有燥濕化痰、健脾消食的作用。溫經除濕湯常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神麴能有效去除寒濕,化解痰濁,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經絡瘀阻。
  2. 助消化,增強脾胃功能: 神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濕氣的代謝和排除。同時,神麴還能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從而更好地促進整體氣血循環,達到溫經除濕的目的。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脾燥濕的功效。溫經除濕湯主要針對寒濕凝滯,導致經絡不通、疼痛等症狀。木香的行氣作用,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2. 燥濕健脾: 木香還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寒濕阻滯脾胃,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木香可以溫暖脾胃,利濕健脾,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溫經除濕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溫經通絡: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之效,能溫散寒邪,緩解經絡痺痛,改善因寒濕阻滯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溫經除濕湯中常配伍其他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藥物,如桂枝、川芎、當歸等,麻黃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善於祛除寒濕,並能止痛。溫經除濕湯主要針對寒濕凝滯、經絡阻滯所致的痛經、腰膝痠痛等症,獨活能有效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通經活絡:獨活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獨活,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經絡阻滯,從而達到溫經散寒、除濕止痛的效果。

因此,獨活在溫經除濕湯中的加入,不僅能祛風濕止痛,更能通經活絡,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溫經除濕的功效。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溫經活血、補血養血之功效。溫經除濕湯主治寒濕凝滯,導致經脈不通、血行不暢,而當歸能溫暖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濕凝滯的症狀。
  2. 補血潤燥:當歸兼具補血潤燥之效。寒濕凝滯常伴隨氣血不足,導致身體虛弱,而當歸能補益氣血,滋養肝腎,改善虛弱症狀。同時,當歸能潤燥止痛,減輕寒濕凝滯引起的疼痛不適。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為了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帶、解毒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帶下病、陰癢、小便不利等症狀,黃柏可以清熱利濕,消炎止癢,改善病症。

此外,黃柏還有解毒作用,可以對抗濕熱所引起的毒素,進一步促進機體恢復。因此,溫經除濕湯中加入黃柏,可以有效地 清熱除濕,解毒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升陽散寒,祛風除濕: 升麻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脾經,具有升陽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溫經除濕湯主治寒濕凝滯、經絡阻滯,而升麻的升陽散寒作用能溫通經絡,祛除寒濕,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溫經除濕之效。
  2. 疏散風邪,宣肺解表: 升麻亦能疏散風邪,宣肺解表。寒濕凝滯常伴隨風邪外襲,升麻可將風邪從體表驅散,防止寒濕繼續侵襲,進一步促進溫經除濕的效果。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為了疏散風寒、祛除濕邪

羌活味辛、性溫,歸膀胱、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該方以溫經散寒為主要功效,而羌活可散發體內寒邪,並促進氣血運行,同時能化解濕邪,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經除濕的療效。此外,羌活亦能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氣扶正: 溫經除溼湯治療的是寒溼凝滯、經脈不通的病症,人參性溫補氣血,可益氣扶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驅散寒溼,改善氣血運行,使經絡通暢。
  2. 緩解虛寒: 寒濕凝滯往往伴隨着氣虛體弱,人參補氣,可緩解患者的虛寒症狀,減輕寒溼對經絡的阻滯,促進病症的康復。

因此,人參在溫經除濕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益氣扶正,還能緩解虛寒,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溫經除濕湯多用於寒濕凝滯、經絡阻滯的症狀,白朮可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更好地將寒濕之邪排出體外。
  2. 扶正祛邪:白朮能補氣固表,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溫經除溼湯中常配合其他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藥物,白朮可扶正祛邪,增強治療效果。

因此,白朮在溫經除濕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健脾燥濕,又能扶正祛邪,是治療寒濕凝滯證的常用藥物。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豬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之效。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

溫經除濕湯用於治療寒濕凝滯,導致經絡不通,出現肢體疼痛、關節僵硬、腰膝痠軟等症狀。豬苓利水滲濕,可將體內寒濕之邪排出體外,有助於溫通經絡,改善疼痛等症狀。此外,豬苓也能健脾利濕,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寒濕的祛除。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經絡而導致的寒濕症狀,如肢體沉重、關節疼痛等。
  2. 清熱瀉火:澤瀉亦具清熱瀉火之效,可輔助溫經通絡藥物,去除因濕熱交蒸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赤黃等症狀,避免溫補藥物燥熱傷陰。

因此,溫經除濕湯中加入澤瀉,既可利水滲濕,又能清熱瀉火,有助於更好地達到溫經除濕的療效。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溫經除濕湯通常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可以提升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幫助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除濕止痛的效果。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機體對病邪的抵抗力。溫經除濕湯常用於治療體虛患者,而黃耆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有效地幫助驅除濕邪,恢復機體健康。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其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能疏肝解鬱,幫助氣血運行,改善濕邪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同時,橘皮的燥濕作用能去除體內積聚的濕氣,配合溫經藥物,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寒濕凝滯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此外,橘皮還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緩解濕邪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總而言之,橘皮在溫經除濕湯中發揮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溫經除濕、通絡止痛的效果。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功效。溫經除濕湯常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等症,蒼朮可以幫助祛除濕邪,使脾胃運化正常,促進經絡氣血運行。
  2. 升舉陽氣:蒼朮能升舉陽氣,有助於改善寒濕所致的體寒、手腳冰冷等症狀。溫經除濕湯中常加入其他溫經散寒藥物,如桂枝、肉桂等,蒼朮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共同發揮溫經散寒、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寒濕凝滯: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能溫和地緩解寒濕凝滯所引起的疼痛,並有助於溫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
  2. 滋陰補血: 寒濕侵襲易傷陽氣,導致氣血虧虛。白芍可滋陰養血,補充因寒濕所消耗的氣血,使身體恢復元氣,促進寒濕的祛除。

白芍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溫經除濕、緩解疼痛、滋陰補血的功效,使溫經除濕湯療效更佳。

溫經除濕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溫經除濕湯中藥材性味較烈,加入甘草可緩解藥性,使藥效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溫經除濕、活血化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溫經除濕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溫經除濕湯

**主治功能:**四肢疲軟無力,沉重疼痛,閉上眼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畏懼風寒的人。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

  • 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

  • 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朮

  •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蒼朮

  •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草荳蔻

  • 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柴胡

  •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當歸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獨活

  • 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黃柏

  • 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黃連

  •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黃耆

  •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羌活

  • 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人參

  • 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澤瀉

  • 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豬苓

  • 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橘皮

  • 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神麴

  • 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溫經除濕湯」,具有溫經除濕,舒筋活絡,止痛,補氣養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四肢疲軟無力,沉重疼痛,閉上眼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畏懼風寒的人。

傳統服藥法


黃連1分,柴胡2分,草豆蔻2分,神曲(炒)2分,木香2分,麻黃(不去節)1分,獨活1分,當歸身1分,黃柏1分,升麻5分,羌活7分,炙甘草1錢,人參1錢,白朮1錢,豬苓1錢,澤瀉1錢,黃耆2錢,橘皮2錢,蒼朮2錢,白芍藥3錢。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用水2盞,煎至1盞。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除濕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痲風 [漢生氏病]暈眩怕冷四肢痿軟無力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溫經除濕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黃連1分,柴胡2分,草豆蔻2分,神曲(炒)2分,木香2分,麻黃(不去節)1分,獨活1分,當歸身1分,黃柏1分,升麻5分,羌活7分,炙甘草1錢,人參1錢,白朮1錢,豬苓1錢,澤瀉1錢,黃耆2錢,橘皮2錢,蒼朮2錢,白芍藥3錢。 主治:四肢痿厥無力,沉重疼痛,合眼肢麻,頭眩醋心,惡風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