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升陽: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脫生津之功效。升陽益胃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出現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提升陽氣,改善消化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脾胃虛弱的問題。
- 益氣健脾: 人參能夠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改善脾胃的運化能力,達到益氣健脾的效果。升陽益胃散中加入人參,不僅可以補益元氣,還可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氣升陽: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提升陽氣,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
2. 固表止汗: 黃耆還能固表止汗,對於因氣虛而導致的汗出不止,黃耆可起到收斂固表的作用,進一步改善脾胃虛弱所引起的症狀。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胃: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嘔的功效。升陽益胃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陰兩虧、飲食不消、胃脘脹滿等症,而白朮可以補脾益氣,增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脾胃虛弱的問題。
- 升陽止瀉:白朮具有升陽止瀉的作用,可以固護脾陽,防止脾陽下陷,進而止瀉止嘔。升陽益胃散中加入白朮,除了健脾益胃外,還可以固護脾陽,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止瀉止嘔的效果。
升陽益胃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升陽益胃散中包含多種藥材,性質或偏寒或偏熱,甘草可中和各藥性,使藥效協調,避免互相抵消或產生不良反應。
- 緩解副作用:甘草能緩解部分藥材的副作用,如附子、乾薑等溫熱藥材,可能引起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症狀,甘草能緩解這些不適,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邪,解表散寒:羌活性溫,能散寒解表,驅散外感風寒之邪。升陽益胃散中常配伍於胃寒、脾虛、氣虛之證,可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 通絡止痛,利濕消腫:羌活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胃痛、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羌活亦可利濕消腫,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總而言之,羌活在升陽益胃散中,主要發揮疏散風邪、解表散寒、通絡止痛、利濕消腫等作用,為藥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疏散風寒,助陽升胃: 防風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升陽益胃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防風可以疏散脾胃之寒,助陽氣上升,改善胃氣虛弱,起到溫中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升陽益胃散中包含其他溫中散寒、健脾益胃的藥物,如附子、乾薑、人參等,防風與之配合,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溫中散寒、健脾益胃的作用。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祛邪: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作用。升陽益胃散旨在溫補脾胃、升陽益氣,而獨活可輔助溫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進一步增強脾胃之陽氣,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2. 協調藥性:方中以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為主,獨活的加入可避免藥性過於燥烈,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同時,獨活亦能疏通經絡,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總之,獨活的加入,既能增強升陽益氣之力,又能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效更趨於平和,更利於脾胃的恢復。
升陽益胃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點作用:
- 升陽益氣,和胃止嘔:柴胡性微寒,能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對於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導致的胃脘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升陽益胃散整體方劑以扶正祛邪為主,柴胡作為方中重要藥物,可以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療效。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升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升陽益氣,扶正祛邪: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升陽益氣、解表散寒之效。方劑中加入升麻,旨在補益脾胃之陽氣,提升機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進而達到扶正祛邪、改善脾胃虛弱之目的。
- 疏散風邪,止嘔止瀉:升麻能疏散風邪,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方劑中加入升麻,可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散風邪、止嘔止瀉的作用,達到整體改善脾胃功能的效果。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胃,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升陽益胃散旨在升提陽氣,健脾和胃,而茯苓能利水滲濕,化解脾胃濕濁,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益胃之效。
-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茯苓性平和,善於中和藥性,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人參、白朮等相配伍,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溫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損傷脾胃。此外,茯苓還能起到引藥入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脾胃吸收利用。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升陽益胃散旨在升提陽氣,健脾和胃,而澤瀉則可通過利水滲濕,去除脾胃濕邪,有助於脾胃功能恢復,更好地吸收營養,促進陽氣生發。
-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升陽益胃散中常配伍茯苓、白朮等健脾利濕藥物,澤瀉與這些藥物共同使用,可增強利水滲濕之效,並通過健脾和胃,促進脾陽生發,進而達到升陽益胃的目的。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黃連味苦寒,善清熱燥濕,可瀉胃火,但其性寒涼,若單味使用易傷脾胃,不利於升陽益氣。方中配伍甘溫之藥,如人參、白朮等,以補中益氣,溫陽健脾,緩解黃連的寒涼之性。同時,黃連亦能抑制胃火過旺,防止脾胃受損,有助於升陽益氣。
因此,黃連在升陽益胃散中,起到清熱瀉火、保護脾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升陽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升陽益胃散旨在升陽益氣、健脾和胃,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促進脾胃氣機升降,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的改善。
二、燥濕化痰:陳皮亦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濁較重者,可助脾胃運化水濕,減少痰濕阻滯,進一步提升升陽益胃之效。
升陽益胃散中含有半夏,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用於脾胃濕阻,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升陽益胃散旨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而半夏則可祛除脾胃濕邪,促進食慾,使藥效更佳。此外,半夏亦能降逆止嘔,配合方中其他藥物,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達到整體調理脾胃的功效。
升陽益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胃痛,和胃止瀉: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對於胃痛、胃酸、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能起到緩解作用,並協調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滋陰養血,健脾和胃:白芍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同時,白芍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健脾和胃的功效,增強胃腸功能。
主治功效
升陽益胃散配方: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功效:
- 中氣虧敗:身體的正氣虛弱,無法抵禦外邪。
- 脾濕壅遏:脾臟功能失調,水濕內停而阻滯氣機。
- 陽氣不伸:身體的陽氣不足,無法溫煦全身。
- 體重肢節疼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尤其是在天氣寒冷或潮濕的時候。
- 口燥舌乾:口乾舌燥,口內有發燒的感覺。
- 飲食無味:吃東西沒有味道,不想吃東西。
- 大便不調:大便不規律,時而便祕,時而腹瀉。
- 小便短澀:小便量少,顏色發黃,排尿困難。
- 不欲食:不想吃東西,食慾不振。
- 食不消:吃下去的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經常有腹脹、腹痛的症狀。
- 灑淅惡寒:身體怕冷,經常打哆嗦。
- 潮熱:身體突然發熱,出汗,然後又恢復正常。
總結:
升陽益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升陽、祛濕、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治療中氣虧敗、脾濕壅遏、陽氣不伸、體重肢節疼痛、口燥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短澀、不欲食、食不消、灑淅惡寒、潮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黃耆2錢,白朮1錢,甘草(炙)7分,羌活7分,防風1錢,獨活7分,柴胡1錢,升麻8分,茯苓1錢,澤瀉1錢,黃連7分,陳皮1錢,半夏8分,白芍8分。
服藥小便利而病癒加增劇者,是以不當利小便,宜去茯苓,澤瀉。
上(口父)咀。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食後服。
如善食,一二日不可飽,以藥力尚少,恐胃氣易傷,不得轉運生發,以致泄瀉,須稍食滋味之物,或美食助藥以增升浮之胃氣,慎不可淡食,以助邪氣之降沈,宜稍復形體,使胃氣與藥轉運升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益胃散, 出處:《杏苑》卷三。 組成:人參3錢,黃耆2錢,白朮1錢,甘草(炙)7分,羌活7分,防風1錢,獨活7分,柴胡1錢,升麻8分,茯苓1錢,澤瀉1錢,黃連7分,陳皮1錢,半夏8分,白芍8分。 主治:中氣虧敗,脾濕壅遏,陽氣不伸。體重肢節疼痛,口燥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短澀,不欲食,食不消,灑淅惡寒,潮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