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益胃湯

SHENG YANG YI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脾胃論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8%
胃經 11%
心經 10%
腎經 9%
膀胱經 7%
肝經 7%
三焦經 4%
大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1

方劑組成解釋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升陽: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之效。升陽益胃湯旨在提升脾胃陽氣,促進消化功能,而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使陽氣上升,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健脾益氣: 黃耆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能力。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影響全身健康。黃耆補益脾胃,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增強體質。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慮其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升陽益胃湯中,常因脾胃虛寒,濕濁內停,導致脾胃氣機升降失調,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的加入,可以燥濕化痰,理氣降逆,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緩解嘔吐等症狀,達到益氣健脾、升陽和胃的效果。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補氣健脾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人參能起到溫補脾陽提高消化功能增強食慾的作用,從而達到益胃健脾的目的。

此外,人參還能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虛弱者有良好的整體調理作用。

升陽益胃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升陽益胃湯中多用辛溫之品,如生薑、桂枝,甘草可調和其辛溫之性,避免燥烈傷陰。
  2. 補脾益氣: 甘草亦具補脾益氣之效,可與人參、白朮等藥物相配合,共同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

甘草作為君臣佐使中的使藥,在升陽益胃湯中起到重要作用,使方劑功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獨活性溫,善於疏散風邪,可緩解因風寒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健脾益胃,增進食慾:獨活具有一定的健脾益胃作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增進食慾,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升陽益胃的效果。

獨活的加入,既能祛除外邪,又能促進脾胃運化,可謂是升陽益胃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嘔止瀉: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嘔止瀉的作用。升陽益胃湯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等症,防風可疏散脾胃之寒,促進脾胃陽氣升發,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升陽益胃湯的整體療效。例如,防風可以緩解白朮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好地起到健脾益氣的作用。

升陽益胃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胃痛及腹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能緩解因胃氣虛弱、肝氣鬱滯而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升陽益胃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痛、腹脹、納呆等症,白芍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滋陰養血: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升陽益胃湯中加入白芍,可以滋陰養血,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起到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改善胃痛、腹脹等症狀。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基於其 解表散寒,祛風濕 的功效。

方中以脾胃虛寒,飲食不消,脘腹冷痛為主要證候,而羌活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並能助陽氣升發,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人參、白朮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溫中散寒、益氣健脾之效,進而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症狀。

此外,羌活亦可疏風解表,對於伴隨有表寒症狀者,亦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升陽益胃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導致的胃脘冷痛、納呆便溏等症狀,陳皮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降逆止嘔:陳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升陽益胃湯中加入陳皮,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效果。

升陽益胃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濕濁內停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升陽益胃湯主要針對脾胃氣虛、濕困中焦導致的消化不良,茯苓有助於健脾利濕,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2. 益氣生津,補中益氣:茯苓同時具有益氣生津、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虛津虧所致的口渴、乏力等症狀。升陽益胃湯中包含人參、黃芪等益氣補氣藥物,茯苓可以協同作用,加強補氣生津的效果,使脾胃之氣得到充盈。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陽益氣: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益氣的功效。升陽益胃湯用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胃失和降所致的脘腹脹滿、納呆食少、嘔吐等症。柴胡可疏肝理氣,解鬱散結,使氣機條達,胃氣下降,脾胃功能得以改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升陽益胃湯中包含黃芪、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之品,柴胡的加入,既可疏肝解鬱,又可輔助升陽益氣,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滲濕、瀉熱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升陽益胃湯旨在溫陽健脾、升清降濁,而澤瀉有助於化解脾胃濕熱,促進脾胃運化,從而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澤瀉還能利水消腫,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進一步促進脾陽升發,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健脾益氣,升陽止瀉: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效。升陽益胃湯以健脾胃、益氣血為目的,白朮能補益脾胃之氣,提升陽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2. 助運脾陽,促進消化:白朮能促進脾陽運化,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升陽益胃湯所針對的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消化功能減弱的患者,白朮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有其巧妙之處。

黃連味苦寒,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在升陽益胃湯中,主要起抑菌止瀉之作用。一方面,胃熱可引起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黃連清熱瀉火,可緩解胃熱,減輕其對脾胃的負擔。另一方面,黃連能抑制腸道菌羣的過度生長,減少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減少腹瀉。

因此,黃連在升陽益胃湯中,不僅不會影響升陽益胃的功效,反而能起到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升陽益胃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氣升發: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解表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生薑能溫暖脾胃,助陽氣升發,促進消化功能。
  2. 調和藥性,增強藥效: 生薑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性或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偏寒或過於燥烈,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

升陽益胃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原因如下:

  1. 補中益氣: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升陽益胃湯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症見食少納呆、脘腹脹滿等,大棗能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功能,促進食慾。
  2. 和胃止嘔: 大棗能和胃止嘔,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對於升陽益胃湯治療的脾胃虛弱、氣虛上逆之症有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升陽益胃湯」,以其獨特的配方和療效,在中醫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本方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易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特別適用於秋季乾燥與溼氣未散的環境中。以下是各個成分的詳細介紹:

甘草:甘草味甘、性平,主要功效包括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等。在臨床上,甘草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

生薑: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作用。它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中藥材配伍,廣泛應用於臨床。

大棗: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等功效顯著。其含有維生素B、C和鐵元素等,對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腸道功能有良好作用。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效果。它能治療肝陰不足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同時調節肝臟功能。

白朮: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功效顯著,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水腫、黃疸等症狀。

半夏: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等作用,適用於咳嗽、哮喘、腹脹等症狀。

柴胡: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多重效果,尤其對於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有顯著效果。

陳皮: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等功效豐富,特別適用於濕阻氣滯、肺失宣肅等證。

獨活: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等效果,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等症。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等功效。它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腎炎等症。

黃連: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適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等症狀。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等功效。是中醫補氣的重要藥材,適用於氣虛、水腫等症狀。

羌活: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等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身痛等症。

人參: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它還能安神益智,適用於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澤瀉: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

總結:「升陽益胃湯」是一種針對脾胃虛弱、易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的中藥方劑。它的組成藥材綜合了補氣、健脾、調和內臟功能等多重功效,特別適用於秋季乾燥與溼氣未散的環境中,對於改善症狀有顯著效果。

傳統服藥法


黃耆2兩,半夏(洗,此1味脈澀者不宜用)1兩,人參(去蘆)1兩,甘草(炙)1兩,獨活5錢,防風5錢,白芍藥5錢,羌活5錢,橘皮4錢,茯苓3錢,柴胡3錢,澤瀉3錢,白朮3錢,黃連1錢。服藥後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少去茯苓、澤瀉。
升陽益胃。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3盞,加生薑5片,大棗2枚,煎至1盞,去滓,早飯後溫服。或加至5錢。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經常疲勞想睡怕冷顫抖嘔吐味覺減退胃腸脹氣食慾不振腹瀉大便秘結耳鳴胃及十二指腸炎口乾口渴尿失禁瘧疾神經性厭食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月經稀少閉經暈眩頻尿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益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柴胡5分,葛根1錢,石蓮子8分,茯苓1錢,升麻3分,當歸1錢5分,丹皮1錢5分,川芎8分,白芍1錢,生地1錢5分,秦艽1錢,麥冬1錢5分,生草3分。 主治:清心火,養脾血。主治:經水不通,屬二陽之病。

升陽益胃湯, 出處:《秋瘧指南》。 組成:生耆4分,川芎8分,潞黨2錢,白朮1錢,白芷8分,茯苓1錢半,當歸1錢,麥冬1錢半,生甘草6分,野山參1錢,粉葛1錢,沙參3錢,羌活4分,赤芍1錢,钗斛1錢半。 主治:瘧疾,寒熱往來,口渴而脈濡數,旬日病已,遂致口氣臭穢,兩頰黑腫而硬痛,或生於左,或生於右,皆由苦寒太過,胃陽被遏,火毒凝聚所致。

升陽益胃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黃耆2兩,半夏(洗,此1味脈澀者不宜用)1兩,人參(去蘆)1兩,甘草(炙)1兩,獨活5錢,防風5錢,白芍藥5錢,羌活5錢,橘皮4錢,茯苓3錢,柴胡3錢,澤瀉3錢,白朮3錢,黃連1錢。 主治:升陽益胃。主治:脾胃虛則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乾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欲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中氣不足,不得升降,或胸腹脹悶,或二便失化,下利遺溺,頭眩耳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