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黃耆建中湯

JIA JIAN HUANG QI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九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3%
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1%
胃經 10%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黃耆建中湯 」

  • 藥方組成:白朮、茯苓、桔梗、人參、秦艽、柴胡、防風、白芍、甘草、當歸、澤瀉、生地黃、熟地黃、草荳蔻、檳榔、砂仁、豬苓、黃耆。
  • 主治功效:男子婦女,因過度勞累而導致陰虛火旺,骨髓蒸騰的病症。

藥物介紹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 柴胡: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防風:散風熱、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草荳蔻: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黃耆建中湯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男子婦女,因過度勞累而導致陰虛火旺,骨髓蒸騰的病症。

傳統服藥法


白朮3錢,白茯苓3錢,桔梗3錢,人參3錢半,秦艽5錢,北柴胡(去蘆)5錢,防風5錢,白芍藥5錢,甘草5錢,當歸(去尾)5錢,澤瀉5錢,生乾地黃5錢,熟地5錢,黃地5錢,骨皮肉5錢,豆蔻(煨)5錢,檳榔5錢,縮砂仁5錢,豬苓4錢,黃耆1兩。
上為散。
每服3錢,水1盞半煎,溫服,不拘時候。老人更加黃耆1兩,或為末,蜜湯調服,臨期斟酌。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建中湯加減而成,在黃耆建中湯益氣健脾、滋陰補血的基礎上,加入草荳蔻、檳榔、砂仁等行氣化濕之品,以增強健脾化濕之功,使脾胃運化功能得以改善,氣血得以生化,陰虛火旺得以滋陰降火,從而達到治療五勞骨蒸的目的。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茯苓: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止咳。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

秦艽:祛風除濕,利尿通淋。

柴胡: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防風:祛風解表,止痙止痛。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降火。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草荳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檳榔:行氣消食,化痰散結。

砂仁:行氣溫中,健脾和胃。

豬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黃耆:補氣固表,利尿退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嗜眠症(嗜睡症)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黃耆建中湯,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四。 組成:黃耆1錢,官桂5分,甘草5分,白芍5分,人參1錢,當歸1錢。 主治:氣虛自汗。

加減黃耆建中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黃耆1兩2錢,秦艽5錢,防風5錢,柴胡5錢,歸身5錢,白芍藥5錢,熟地黃5錢,地骨皮5錢,肉豆蔻(煨)5錢,炙甘草5錢,砂仁5錢,檳榔5錢,豬苓4錢,桔梗3錢,白茯苓3錢,白朮3錢,人參1錢5分。 主治:男婦五勞七傷,骨蒸。

加減黃耆建中湯,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白朮3錢,白茯苓3錢,桔梗3錢,人參3錢半,秦艽5錢,北柴胡(去蘆)5錢,防風5錢,白芍藥5錢,甘草5錢,當歸(去尾)5錢,澤瀉5錢,生乾地黃5錢,熟地5錢,黃地5錢,骨皮肉5錢,豆蔻(煨)5錢,檳榔5錢,縮砂仁5錢,豬苓4錢,黃耆1兩。 主治:男子婦人,五勞骨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