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胃經 26%
肺經 18%
腎經 10%
心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2%
大腸經 2%
膽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葛花解酲湯

整體功效

解酒醒脾和胃止嘔。

主治

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戦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或酒積,以致口舌生瘡,牙疼泄瀉,或成飲癖

葛花解酲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飲酒過度引起的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等症狀。該方劑由白荳蔻、砂仁、葛花、生薑、神麴、澤瀉、白朮、橘皮、豬苓、人參、茯苓、木香、青皮等中藥組成,具有解酒醒脾、和胃止嘔的功效。

文獻參考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白荳蔻醒脾具有醒脾開胃化痰消食的功效。
砂仁醒脾具有醒脾開胃、化痰消食的功效。
葛花解酒具有解酒醒脾、和胃止嘔的功效。
生薑和胃具有和胃止嘔、化痰散寒的功效。
神麴和胃具有和胃止嘔、消食化積的功效。
澤瀉利水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白朮健脾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橘皮理氣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豬苓利水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人參補氣具有補氣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茯苓利水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木香行氣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青皮理氣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葛花5錢,白豆蔻5錢,砂仁5錢,木香5錢,神曲5錢,乾葛2錢,陳皮2錢,白朮2錢,青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豬苓1錢5分,人參1錢5分,甘草3錢。
如瀉者,加豆蔻(煨)2錢。
散酒積毒。
上為細末。
每服2錢,臨臥沸湯調服。汗出立效,不損元氣。

方劑組成解釋

葛花解酲湯由白荳蔻、砂仁、葛花、生薑、神麴、澤瀉、白朮、橘皮、豬苓、人參、茯苓、木香、青皮等中藥組成。其中,白荳蔻、砂仁、葛花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生薑、神麴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澤瀉、白朮、橘皮、豬苓、人參、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木香、青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葛花解酲湯具有解酒醒脾、和胃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胃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炎
慢性腎衰竭
細菌性食物中毒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嘔吐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多痰
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葛花解酲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二引《德生堂方》。 組成:葛花5錢,白豆蔻5錢,砂仁5錢,木香5錢,神曲5錢,乾葛2錢,陳皮2錢,白朮2錢,青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豬苓1錢5分,人參1錢5分,甘草3錢。 主治:散酒積毒。主治:宿食酒傷,胸膈滿悶,口吐酸水,惡食嘔逆;及年遠日久,酒疸面眼俱黃,不思飲食。

葛花解酲湯, 出處:《內外傷辨》卷下。 組成:白豆蔻仁5錢,縮砂仁5錢,葛花5錢,乾生薑2錢,神曲(炒黃)2錢,澤瀉2錢,白朮2錢,橘皮(去白)1錢5分,豬苓(去皮)1錢5分,人參(去蘆)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木香5分,蓮花青皮(去穰)3分。 主治:分消濕熱,溫中健脾。主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戦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或酒積,以致口舌生瘡,牙疼,泄瀉,或成飲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葛根解酲湯

相似度 81%

葛花解酲丸

相似度 80%

加味解酲湯

相似度 69%

清氣健脾湯

相似度 66%

除濕消脹湯

相似度 66%

葛母解酲湯

相似度 64%

開結枳實丸

相似度 6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