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解酲湯

JIA WEI JIE CHENG TANG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8%
肺經 19%
胃經 15%
膀胱經 12%
腎經 12%
心經 6%
三焦經 1%
肝經 1%
膽經 1%
大腸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平素好飲,毒壅經絡,而爲痼發。其症多生於手足掌心,或腰腿臂下伸縮動處,疼如痛風,漫腫無頭,其色淡紅,憎寒發熱,四肢沉重,煩渴,經治表症已解者。

傳統服藥法

葛根3錢,茯苓2錢,木香5分,砂仁1錢,人參1錢,白朮(生)1錢5分,陳皮1錢5分,神曲(炒)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一方有枳椇子)。
疏利濕熱。
水煎,分2次服。
原書用本方治上症,少加乳香、沒藥消之,潰後亦然。

方劑組成解釋

葛根性甘、辛、平。主治主升陽明之氣、鼓舞胃氣上行、多用於外感表證邪氣、項背強痛證、又可清熱生津而止渴。降血壓﹐治高血壓腦病(眩暈、項緊、頭痛)等症狀。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砂仁性味辛、溫。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豬苓性甘淡、平。主治利水滲濕。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泄瀉、淋濁、帶下。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痛風腹瀉口乾口渴發燒及發冷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解酲湯,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葛根3錢,茯苓2錢,木香5分,砂仁1錢,人參1錢,白朮(生)1錢5分,陳皮1錢5分,神曲(炒)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一方有枳椇子)。 主治:疏利濕熱。主治:平素好飲,毒壅經絡,而爲痼發。其症多生於手足掌心,或腰腿臂下伸縮動處,疼如痛風,漫腫無頭,其色淡紅,憎寒發熱,四肢沉重,煩渴,經治表症已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葛根解酲湯

相似度 83%

葛母解酲湯

相似度 72%

胃苓丸

相似度 72%

六攻散

相似度 70%

補嬰丸

相似度 70%

白朮調中丸

相似度 70%

人參白朮散

相似度 69%

葛花解酲湯

相似度 69%

順逆丹

相似度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