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酒醒脾:葛根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可緩解酒精對人體的毒性,減輕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葛根能促進酒精代謝,加速酒精分解排出體外,幫助酒後迅速恢復。
- 清熱解毒:葛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酒精代謝產生的毒素,減輕酒後燥熱、口渴等症狀。葛根還可以改善酒後胃腸不適,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解除酒毒對脾胃的損傷,促進濕氣排出。酒精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濕氣,容易造成脾胃濕困,影響消化吸收。茯苓可以改善此症狀,使人體更易於恢復。
-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能緩解酒醉後的心煩意亂、頭昏腦脹等症狀,幫助恢復正常精神狀態。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健脾和胃 的功效。
酒醉後,常伴有頭昏腦脹、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是由於酒精影響脾胃運化,氣機鬱滯所致。木香能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可緩解酒醉後的頭昏腦脹、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木香還有 健脾和胃 的作用,能幫助脾胃恢復運化功能,促進酒精代謝,進一步緩解酒醉症狀。因此,在加味解酲湯中加入木香,能起到 醒酒解毒、和胃止痛 的作用,提高方劑的療效。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增強其醒酒、健脾和胃的功效。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溫脾、止嘔、消食的功效。酒醉後,常伴有脾胃不和、氣機阻滯、頭昏腦脹等症狀,砂仁能行氣解鬱,溫脾暖胃,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醉酒不適。
此外,砂仁還能增強藥效,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加味解酲湯中加入砂仁,有助於快速醒酒、改善酒醉症狀,並促進身體恢復。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益氣扶正:酒醉後,人體氣血虧虛,神志不清。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可助於恢復元氣,提升身體抵抗力,改善醉酒後頭昏、乏力等症狀。
- 解毒醒酒:人參中含有人參皁苷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能緩解酒精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加速酒精代謝,起到醒酒的作用。
因此,加味解酲湯中加入人參,既能補益氣血,又能解毒醒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酒醉後,脾胃受損,氣血運行不暢,易出現頭昏腦脹、四肢乏力等症狀。白朮可補脾胃之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酒醉後的頭暈、乏力等不適。
- 燥濕醒脾:酒醉後,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加重醉酒症狀。白朮能燥濕健脾,利水滲濕,祛除濕邪,幫助脾胃恢復正常運化,進而促進醒酒。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行氣、健脾燥濕之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減少因酒醉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醒酒安神:陳皮亦具醒酒安神之效,能緩解酒醉引起的頭暈、噁心、嘔吐等不適,使人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因此,加味解酲湯中加入陳皮,不僅能幫助醒酒,還能改善酒醉後身體不適,提升整體療效。
「加味解酲湯」中的「神麴」,是指「神曲」而非「神麴」。神曲為麥芽經炒製後發酵而成的中藥,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
在加味解酲湯中加入神曲,主要有以下原因:
- 消食醒酒: 酒醉者常伴隨胃腸積滯,神曲能消食化積,有助於緩解酒醉引發的胃脹、噁心等不適,促進酒精代謝,達到醒酒作用。
- 健脾和胃: 酒精對脾胃有較大刺激,神曲能健脾和胃,緩解酒精對胃腸的損傷,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
因此,神曲在加味解酲湯中起到醒酒、消食、健脾和胃的作用,是治療酒醉的重要藥材。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豬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以助於解酒醒神。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酒醉後,常伴有頭昏腦脹、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這些症狀與酒毒積聚於脾胃,濕熱內蘊有關。豬苓利水滲濕,能將酒毒及濕熱排出體外,有助於緩解酒醉後的各種不適,達到解酲醒神的目的。
加味解酲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解酒醒腦: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酒醉後,常伴隨頭昏腦脹、口渴煩躁等症狀,這是由於酒精代謝產物積聚在體內,影響了機體的水液代謝。澤瀉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酒精代謝物及毒素排出,有助於醒腦解酒。
- 健脾利濕,增強酒量:澤瀉也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酒精的代謝和吸收,從而增強酒量。對於平時容易醉酒的人,服用澤瀉有助於提升酒量,減少醉酒的發生。
因此,加味解酲湯中加入澤瀉,既能解酒醒腦,又能健脾利濕,對於酒醉後頭昏腦脹、口渴煩躁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加味解酲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加味解酲湯主要針對平素好飲,酒毒壅積經絡所致的病症。其症狀類似痛風,表現為手足掌心、腰腿臂下等處疼痛,漫腫無頭,色淡紅,並伴有惡寒發熱,四肢沉重,煩渴等。
方劑中:
- 葛根為君藥,既能解肌退熱,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並可解酒毒。
- 茯苓、豬苓、澤瀉利水滲濕,導濕熱從小便而出。
- 白朮、人參健脾益氣,扶助正氣,運化水濕,其中人參還能生津止渴。
- 陳皮、木香、砂仁理氣健脾,行氣止痛,並能醒脾化濕,助運化。
- 神麯消食和胃,解酒毒。
- 赤豆散(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綜合全方,共奏清利濕熱,解酒毒,培補元氣之功。
古文內容分析
《外科證治全書》中的記載
- 病因病機: "由平素好飲,毒壅經絡"、"感受天地不正之厲氣,壅遏肌表" 指出此病症主要由於長期飲酒,導致酒毒壅積經絡,或感受外邪,邪氣壅滯肌表所致。
- 臨床表現: "此證多生於手足掌心,或腰腿臂下伸縮動處,疼如痛風,漫腫無頭,其色淡紅,憎寒發熱,四肢沉重,煩渴"、"初起漫腫,內似結核,不紅或淡紅,重著板痛,多有兼頭暈發熱汗出嘔吐之證" 描述了該病症的典型症狀,包括疼痛、腫脹、發熱、沉重感、口渴、頭暈、嘔吐等。
- 治療原則: "治宜疏利濕熱"、"治宜清利濕熱,培補元氣" 明確了治療原則為清利濕熱,兼顧扶正。
- 方藥運用: "用加味解酲湯少加乳香、沒藥消之"、"內服加味解酲湯,外以赤小豆為末" 說明了內服加味解酲湯,外用赤豆散的治療方法。
- 誤治危害: "若誤投陽和湯,小金丹等甘熱之藥,輕則嘔吐膿血,重則神昏發狂,成痙不救" 強調了誤用溫熱藥物的嚴重後果。
總結
加味解酲湯以其清利濕熱、解酒毒、培補元氣的功效,成為治療酒毒壅積經絡所致病症的有效方劑。古文記載詳細描述了該病症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方藥運用,並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為後世醫家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傳統服藥法
葛根3錢,茯苓2錢,木香5分,砂仁1錢,人參1錢,白朮(生)1錢5分,陳皮1錢5分,神曲(炒)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一方有枳椇子)。
疏利濕熱。
水煎,分2次服。
原書用本方治上症,少加乳香、沒藥消之,潰後亦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解酒醒酒、利尿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平素好飲酒的人,酒精毒素阻塞經絡,導致酒精中毒反覆發作。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解酲湯,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葛根3錢,茯苓2錢,木香5分,砂仁1錢,人參1錢,白朮(生)1錢5分,陳皮1錢5分,神曲(炒)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一方有枳椇子)。 主治:疏利濕熱。主治:平素好飲,毒壅經絡,而爲痼發。其症多生於手足掌心,或腰腿臂下伸縮動處,疼如痛風,漫腫無頭,其色淡紅,憎寒發熱,四肢沉重,煩渴,經治表症已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