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利濕: 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熱利濕,對於濕熱鬱積於胃腸所致的黃疸,有良好的解毒退黃效果。
- 疏肝利膽: 茵陳蒿入肝膽經,具有疏肝利膽之功,可促進膽汁分泌,幫助黃疸消退。
因此,茵陳蒿在養胃化疸湯中,發揮了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恢復胃腸功能。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可祛除濕邪,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因濕熱鬱結而導致的黃疸症狀。
- 健脾利濕: 蒼朮入脾經,可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的消化不良,進一步助於化解濕熱,使黃疸消退。
因此,蒼朮在養胃化疸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地燥濕化痰、健脾利濕,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養胃化疸湯」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胃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可改善因濕熱阻滯導致的黃疸症狀。此外,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毒邪積聚而引發的胃部不適和消化不良。
因此,在「養胃化疸湯」中加入木通,可以促進利尿排毒,清熱解毒,從而達到養胃化疸的效果。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效。
- 利水滲濕: 澤瀉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因濕熱蘊積導致的黃疸。
- 清熱瀉火: 澤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濕熱所致的胃脘灼熱、口苦等症狀。
因此,澤瀉在「養胃化疸湯」中起到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並起到養胃的效果。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豬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豬苓性平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將體內積聚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有助於化解黃疸。此外,豬苓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減輕肝臟的炎症反應,促進肝功能恢復,進而改善黃疸症狀。
因此,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豬苓,不僅可以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還可以清熱解毒,緩解肝臟炎症,從而達到化解黃疸、養護胃部的目的。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之效,對於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能有效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使患者的黃疸消退。
此外,梔子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苦、咽乾、目赤、煩躁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黃疸多因濕熱阻滯脾胃,影響運化而致,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濕熱排出,有助於緩解黃疸症狀。
-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使患者情緒平穩,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茯苓在養胃化疸湯中,既能利濕化瘀,又能寧心安神,對於治療黃疸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濕健脾: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黃疸常伴隨濕熱內蘊,薏苡仁可清利濕熱,健脾益胃,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
- 清熱解毒: 薏苡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黃疸患者體內常有熱毒鬱積,薏苡仁可清熱解毒,促進毒素排出,緩解黃疸症狀。
因此,養胃化疸湯中加入薏苡仁,可起到利濕健脾、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養胃化疸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養胃化疸湯主治**「五疸」,古代將黃疸分為五類: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此方主要針對濕熱內蘊、脾胃運化失調所致之疸病,症見身目發黃、小便不利、腹脹納差等。其組方側重於健脾祛濕、清熱利疸**,並可根據不同疸病因應證加減。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基礎方組成
- 茵陳:為治黃疸要藥,苦寒清熱、利濕退黃,尤擅清除脾胃及肝膽濕熱。
- 蒼朮:辛苦溫,健脾燥濕,與茵陳相配,一溫一寒,調和脾胃濕濁。
- 木通、澤瀉、豬苓:三者均利水滲濕,導濕熱從小便出,緩解小便不利與水濕停滯。
- 山梔: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助茵陳清泄三焦濕熱。
- 白茯苓、薏苡仁:健脾滲濕,扶助脾胃運化,從根本上斷絕濕熱之源。
加減應用
- 食滯(穀疸):加神曲、山楂、麥芽以消食導滯,針對飲食不節所致黃疸。
- 酒疸:加苜蓿、葛根清解酒毒,升發脾胃清陽以化濕。
- 女勞疸(多與房勞傷腎、瘀血內結相關):加當歸、紅花活血化瘀,兼顧腎虛與血滯。
治療原理
- 清熱利濕:以茵陳、山梔為核心,直清濕熱之邪,配合木通、澤瀉等通利水道,使濕熱從小便而解。
- 健脾燥濕:蒼朮、茯苓、薏苡仁健脾助運,確保水濕不內停,標本兼治。
- 辨證加減:針對不同疸病成因(食滯、酒毒、勞傷)靈活調整,體現「同病異治」思想。
邏輯推衍
此方遵循**「治黃必利濕,濕去黃自退」**原則,結合健脾與清熱,避免苦寒傷胃或燥濕助熱之偏弊。通過分消濕熱(汗、尿、便)、調理脾胃氣機,恢復中焦升降功能,進而化解疸病之根本。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蒼朮、木通、澤瀉、豬苓、山梔、白茯苓、薏苡仁。
食滯,加神曲、山楂、麥芽;酒疸,加苜蓿、葛根;女勞疸,加當歸、紅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化濕退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五疸。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養胃化疸湯, 出處:《醫碥》卷三。 組成:茵陳、蒼朮、木通、澤瀉、豬苓、山梔、白茯苓、薏苡仁。 主治:五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