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跗散

XIAO F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脾經 22%
肺經 22%
胃經 12%
心經 11%
膀胱經 4%
肝經 3%
三焦經 1%
膽經 1%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跗散方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消跗散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筋骨疼痛、腫脹等症,茯苓有助於利水消腫,去除濕熱,緩解局部疼痛。
  2. 健脾和胃:茯苓還能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消跗散中其他藥材如防己、蒼朮等,也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茯苓的加入有助於協調藥性,增強利水滲濕的效果,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消跗散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清熱利濕: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善於清熱利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水腫、腹脹等症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消跗散為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足部疾患,茵陳蒿的清熱利濕作用有助於清除濕熱,改善足部腫痛、發熱等症狀。
  2. 疏肝理氣: 茵陳蒿具備疏肝理氣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消跗散中加入茵陳蒿,除了清熱利濕,也兼具疏肝理氣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足部循環,減輕疼痛。

消跗散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心經,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並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

消跗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血瘀不通所致的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梔子在方中與其他藥物配合,一方面清熱解毒,另一方面涼血活血,共同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使骨折癒合更快,疼痛減輕。

消跗散方劑中包含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消跗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足跗腫痛,薏苡仁可有效利水消腫,改善濕熱下注導致的腫痛。
  2. 清熱解毒: 薏苡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清除濕熱之邪,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消跗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消跗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足部腫痛、濕疹等症,澤瀉可有效祛除濕熱,利水消腫,從而緩解病症。
  2. 清熱解毒: 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濕熱下注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澤瀉可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總而言之,澤瀉在消跗散中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消跗散方劑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木瓜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消跗散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腫,木瓜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舒筋活絡: 木瓜還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能緩解肌肉筋骨疼痛,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消除跌打損傷帶來的疼痛和僵硬。

總而言之,木瓜在消跗散中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跗散」,是以茯苓、茵陳蒿、梔子、薏苡仁、澤瀉、木瓜六味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消跗散」是治療腳氣病的有效方劑,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功效。對於雙腳背突然紅腫、發熱、雙小腿浮腫、疼痛難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茯苓1兩,茵陳1錢,防己1錢,炒梔子1錢,薏仁1兩,澤瀉3錢,木瓜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跗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茯苓1兩,茵陳1錢,防己1錢,炒梔子1錢,薏仁1兩,澤瀉3錢,木瓜1錢。 主治:腳氣。兩跗忽然紅腫,因而發熱,兩脛俱浮,作疼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