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苓朮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 利濕退黃: 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熱利濕,尤其對濕熱黃疸有顯著效果。黃疸多因濕熱阻滯,導致膽汁代謝異常而致,茵陳蒿可清熱利濕,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黃疸消退。
- 健脾利水: 方中茯苓、白朮皆為健脾利水之品,與茵陳蒿相輔相成,共奏清熱利濕、健脾利水之功效。此組成有助於改善濕熱壅滯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並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促進機體恢復。
茵陳苓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單用易傷脾胃,而茯苓可健脾和胃,並能協同茵陳蒿利水滲濕,使濕邪更好地排出體外,避免脾胃受損。
- 調理脾胃: 茵陳苓朮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脾所致的黃疸、腹脹、納呆等症。茯苓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同時也利於促進食慾,改善納呆症狀。
茵陳苓朮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茵陳苓朮湯旨在清熱利濕,而白朮性溫,味甘苦,具健脾燥濕之功,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避免濕邪停滯,加強全方利濕效果。
- 補氣升陽:白朮還可補益脾氣,升陽舉陷,有助於提升機體正氣,抵抗濕邪侵襲,並促進水濕代謝,從根本上改善濕困體內之症狀,使治療效果更佳。
茵陳苓朮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 健脾利濕: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解毒散結的功效。與茵陳蒿、茯苓、白朮等藥材搭配,能增強利水滲濕的作用,利於水濕運化,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二、 清熱解毒: 薏苡仁亦能清熱解毒,與茵陳蒿、茯苓等藥材合用,可有效清熱解毒,利於消炎退腫,適用於濕熱蘊結、濕毒內侵所致的疾病。
茵陳苓朮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之功,但其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知母味苦寒,能清熱瀉火,與茵陳蒿相配,可避免寒涼過度,保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 滋陰降火:茵陳苓朮湯主要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知母具有滋陰降火之功,可緩解濕熱所致的陰虛內熱,防止病情加重。同時,知母還能配合茯苓、白朮健脾利濕,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茵陳苓朮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茵陳蒿、茯苓、白朮、薏苡仁、知母,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茵陳苓朮湯主要用於治療谷疸,即胃中火熱,胸中容易感到飢餓,吃了飯也不易飽。如果飲食過多,則會感到煩躁,頭暈,小便不利,全身像黃金色一樣。
茵陳苓朮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谷疸的症狀。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胃、利水滲濕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谷疸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苓朮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茵陳3錢,茯苓5錢,白朮5錢,薏仁5錢,知母1錢。 主治:谷疸,胃中虛熱,胸中易饑,食則難飽,多用飲食則發煩,頭眩,小便艱澀,身如黃金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