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經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膀胱背俞穴。膀胱,膀胱腑也。俞,輸也。膀胱俞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膀胱腑中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解剖位置
- 位於骶棘肌與臀大肌的起始部分之間;
- 在這個區域,有骶外側動脈和靜脈的後支通過;
- 同時,這裡分佈有臀中皮神經的分支。
簡單來說,膀胱俞穴的位置大概是在腰部下方,靠近臀部上方的地方,具體點說,就是在連接脊椎和臀部肌肉的深層肌肉開始的位置,這裏有血管和神經經過。
針刺方法
直刺0.8-1.2寸
穴道介紹
膀胱俞穴其功效為通利膀胱,清熱利尿,培補下元。主治小便不利、遺尿、泄瀉、便秘、腰脊強痛、陰部腫痛、小便混濁、尿血、疝氣、婦女瘕聚、腰膝寒冷無力、糖尿病、盆腔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
針刺膀胱俞穴,可使膀胱經氣血充盈,膀胱功能得以調節,濕熱之氣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療上述病症的目的。艾灸膀胱俞穴,可溫經散寒,化濕祛邪,亦有良好的療效。
穴道配伍
1. 膀胱俞穴配腎俞穴:
- 配穴原理: 腎主水,膀胱負責貯尿排尿。腎俞穴為腎之背俞穴,與膀胱俞穴共同作用,能雙向調節腎與膀胱的功能,達到利水通淋的效果。腎氣不足或膀胱氣化失司,都可能導致小便不利。此配穴協同作用,補腎利水,改善小便不利之症。
2. 膀胱俞穴配中極穴:
- 配穴原理: 此為俞募配穴法。膀胱俞穴為背俞穴,中極穴為膀胱募穴。俞穴主治臟腑相關的背部病症,募穴則總攝臟腑氣血。此配穴法可以從背部(俞)和腹部(募)雙向調節膀胱的功能,清膀胱之熱,利膀胱之濕,故能治療水道不利、癃閉、小便赤澀等下焦濕熱證候。
3. 膀胱俞穴配筋縮穴、犢鼻穴:
- 配穴原理: 筋縮穴位於大腿內側,犢鼻穴位於膝蓋外側,三穴合用,可通利經絡。腰脊強痛與下肢無力往往與經絡不通有關,膀胱經循行於腰部及下肢外側,此配穴通過疏通膀胱經及相關經絡,達到通經活絡,改善腰膝疼痛及下肢無力等症狀。
4. 膀胱俞穴配陰廉穴、血海穴:
- 配穴原理: 陰廉穴位於大腿內側,血海穴位於膝蓋內側,皆與血脈循環密切相關。陰部瘙癢、淋濁等症狀常與濕熱、血瘀有關。膀胱俞穴清熱利濕,陰廉穴、血海穴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三穴合用,可祛除濕熱,活血化瘀,從而改善陰部瘙癢及淋濁等症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糖尿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男性勃起障礙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腹股溝疝氣
- 慢性肝炎
- 腸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肩關節痛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陰道炎
- 前列腺炎
- 排尿困難
- 尿道炎
- 膀胱炎
- 腎及輸尿管結石
- 前列腺增生
- 子宮發炎
艾灸刮痧
艾灸膀胱俞穴方法:
- 準備:
- 艾條:選用純艾條,無添加其他成分。
- 艾灸盒:可選用,方便控制艾灸的溫度和距離。
- 墊子: 放在艾灸部位下方,方便施灸。
- 消毒:
- 用酒精棉球擦拭施灸部位和艾條,確保清潔衛生。
- 定位:
- 膀胱俞穴位於骶部骶正中嵴旁開1.5寸,與第二骶後孔相平處。
- 施灸:
- 懸灸:將艾條點燃後,距離膀胱俞穴約2-3釐米懸灸,灸感溫熱舒適即可。
- 溫灸:將艾灸盒放置在膀胱俞穴上,根據個人耐受程度調節艾灸盒的溫度和時間。
- 時間:
- 每次艾灸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可根據個人體質適當調整。
- 頻率:
- 每週艾灸2-3次,連續艾灸1-2個月。
- 注意事項:
- 艾灸過程中,注意觀察灸感,若出現過度灼熱、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艾灸。
- 艾灸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多喝水。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過敏者慎用艾灸。
遠紅外線加熱膀胱俞穴方法:
- 準備:
- 遠紅外線照射器(神燈):選擇專業的遠紅外線照射器,確保安全性。
- 保護眼鏡:避免眼睛直視紅外線光源,需佩戴保護眼鏡。
- 定位:
- 膀胱俞穴位於骶部骶正中嵴旁開1.5寸,與第二骶後孔相平處。
- 加熱:
- 將遠紅外線照射器對準膀胱俞穴,距離約10-20釐米,根據個人耐受程度調節照射時間。
- 時間:
- 每次照射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可根據個人體質適當調整。
- 頻率:
- 每週照射2-3次,連續照射1-2個月。
- 注意事項:
- 照射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照射。
- 照射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多喝水。
- 孕婦、皮膚病患者、有出血傾向者慎用遠紅外線照射。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操作請諮詢專業醫師。
按摩推拿
膀胱俞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定位: 雙手拇指指腹準確定位於膀胱俞穴。
- 按壓: 逐漸用力下壓按揉,持續感受酸、麻、脹、重等感覺。
- 摩擦: 保持按壓,同時來回摩擦穴位,使熱感向內部深透。
- 持續時間: 每次按摩 5~10 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 觀察反應: 觀察皮膚是否出現潮紅,表明氣血流通順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