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pness and heat diffuse the three jiao

濕熱瀰漫三焦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2-09-09

濕熱瀰漫三焦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濕熱鬱阻濕熱鬱阻三焦寒熱往來

濕熱瀰漫三焦證是溫病學派證候,指「濕熱」病邪留戀三焦,人體三焦分為上中下。濕熱阻於中、逆於上、侵於下,瀰漫於三焦而致上焦清肅、中焦升降、下焦排泌功能失常所出現的證候。

由於三焦經屬於少陽經,在濕熱郁阻三焦時,會出現寒熱往。伴隨其他症狀如:汗出不清,胸脘痞悶、胃痛、腹脹、嘔吐噁心、發熱煩渴、身重身痛、頭痛煩躁、口乾、腹瀉大便溏、小便短黃赤,舌邊紅,舌苔垢膩或白如積粉,脈濡。這些症狀都是濕熱交阻上、中、下三焦的症狀。

外邪進入少陽的寒熱往來,忽冷忽熱,發無定時。濕熱鬱阻三焦的寒熱起伏,病勢纏綿,汗出不解。

濕熱之邪經常從口鼻侵入,也可以從皮毛而入侵體內,進入人體之後主要影響脾胃、少陽與三焦。由於濕熱里傳,阻礙三焦氣化,依照邪熱盤踞之地位不同,表現也不一致。

一般「濕溫病」之濕熱瀰漫三焦證,是濕熱處於中焦,濕蘊生熱,濕熱交混,邪踞中焦阻遏氣機,上逆於肺,下阻於腸

濕熱鬱阻三焦阻遏氣機,上逆於肺,下阻於腸
濕熱鬱阻三焦阻遏氣機,上逆於肺,下阻於腸

在《溫病條辨》中設計系列的加減正氣散應對。若三焦為濕熱之腹脹、大便不爽「一加減正氣散」,濕熱內鬱中焦而外走經絡,全身重痛、濕痹經絡,經氣不通,用「二加減正氣散」。濕郁三焦而巳見舌苔黃、胃脘悶痛,代表濕已經熱化,用「三加減正氣散」。

本證最常見於濕溫病中,常與「暑兼寒濕證」、「暑濕困阻中焦證」、「風溫痰熱結胸證」、「暑濕郁蒸證」一起討論。

「暑兼寒濕證」兼有寒濕,濕熱瀰漫三焦是濕與熱合,濕熱交蒸,舌苔多灰白或黃膩。「暑濕困阻中焦證」火熱上犯之現象較明顯,汗出較多。暑濕困阻中焦者,其熱較高且不揚。

「風溫痰熱結胸證」是痰熱結於胸、阻於胃之現象,屬於有形之實邪,若按壓胸部會疼痛。而濕熱瀰漫三焦為無形之邪熱,若按壓胸部不會疼痛。

「暑濕郁蒸證」火性強而升散,暑濕郁蒸於上,灼傷肺絡可見咳痰帶血,但不會出現胸痞、身重...等等濕阻症狀,表現之熱性強於濕熱瀰漫三焦證。

從經絡理解濕熱瀰漫三焦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6%BF%95%E7%86%B1%E7%80%B0%E6%BC%AB%E4%B8%89%E7%84%A6.jpg

造成濕熱瀰漫三焦的2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濕熱瀰漫三焦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白膩舌苔黃膩

脈相

滑脈濡脈

濕熱瀰漫三焦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口瘡嘴破口角炎胸悶脹胃腸脹氣噁心反胃發熱(發燒)身體沉重小便顏色偏黃腹瀉大便溏(稀薄)口乾口渴忽冷忽熱牙齦腫脹痛心胸煩熱胃脘不舒服胃酸食道逆流上腹胃脘痛全身酸痛舌頭痛咽喉痛腹股溝痛麥粒腫痤瘡

濕熱瀰漫三焦的相關證型


暑兼寒濕暑濕困阻中焦熱痰結胸暑濕鬱蒸

改善濕熱瀰漫三焦的常用方劑


改善濕熱瀰漫三焦的常用穴道


濕熱瀰漫三焦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濕熱瀰漫三焦證的經絡現象,是很容易被印證的。尤其是每年的8-9月進入長夏之後,也就是每年夏季末期到了初秋這段期間濕氣深重,天氣非常炎熱,多數人體內都是濕熱,久了之後三焦經的火氣就會累積到達最高點。

從下圖也可以清楚看出,每年9月時三焦經能量到達最高點,加上天氣的濕熱,最容易出現所謂的「濕熱瀰漫三焦證」,完全可以透過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加以印證。

每年9月時三焦經能量到達最高點
每年9月時三焦經能量到達最高點

然而,三焦經實證通常不會單獨存在,經常會伴隨大腸經實證,以及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及其變化型,所有身體出現的相關症狀由此而生,相關經絡型態列之如下:

載入中...

濕熱瀰漫三焦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南病別鑒.濕熱條辨》:「濕熱症,壯熱煩渴,舌焦紅或縮,斑疹胸瘡,自利,神昏痙厥,熱邪充斥表裡三焦,宜大劑犀角、羚羊角、生地、玄參、銀花露、紫草、方潔水、金汁、鮮葛蒲等味。」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