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瀰漫三焦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進入炎熱夏季之後,如果不待在冷氣房的話,整天就好像生活在蒸籠裡面,環境又熱又濕,古人觀察到這有可能會出現「濕熱瀰漫三焦證」。
這是近代「溫病學派」強調的一種中醫證候,這是指「濕熱」的病邪停留在人體的「三焦」,稱之為「濕溫」。
人體的「三焦」是從《黃帝內經》就被提出來的一個獨特概念, 可以想像人體就像一個房子一樣。
上焦像是房子的「天窗區」,從橫膈膜以上到頭腦,涵蓋了心臟、肺臟還有臉部,掌管呼吸和精神的活力中心,《黃帝內經》容這裡充滿著霧氣。
中焦,就像是「儲水槽」,夾在橫膈膜和臍帶之間,主要是脾胃負責消化吸收,像是一個處理食物的廚房,《黃帝內經》形容這裡充滿著水氣。
黃帝內經形容下焦,就像是「排水溝」,從臍帶以下到更私密的區域,包括腎、膀胱、大腸小腸...等,這裡是排泄和水液代謝的重地。
這三個區域不僅僅是結構上的分隔,更影響著氣機的升降和水液的運行,就像是體內能量流通的高速公路。
當這三個區域運作正常時,我們的身體就能維持健康。但是如果環境又濕又熱時,就像是高速公路在夏天出現嚴重塞車,整個系統的流通都會受到影響,結果就會產生各種疾病。
當濕熱的氣息,阻塞整個三焦造成混亂時,這不是普通的小問題,它可是能讓你的身體上、中、下三層樓都感到糟糕透頂!
想像一下,原本「上焦」應該是清爽的,現在卻變得沉悶。「中焦」的升降機(代謝機能)故障,食物消化吸收大受影響。「下焦」則是排泄功能全面罷工,簡直是內部大堵車!
這時候會出現發熱,感到口渴、心煩,因為濕氣重,所以感覺身體沉重,就像是背了一大塊石頭走路。
天氣熱會一直流汗,汗出不清,好比洗衣機壞掉,水流不停。胸悶、胃悶,感覺像是胸口有個看不見的大手在擠壓。
頭痛煩躁起來,就像是有個小頑皮鬼在敲你的腦袋,吃飯時感到腹脹,出現嘔吐噁心的感覺。
更糟的是,你的大便會像是流水帳且不成形,小便則短小急促,顏色還特別黃。舌頭可能邊緣泛紅,像是辣椒沾了太多,而舌苔垢膩或白如積粉,出現脈濡。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濕熱阻塞上、中、下三焦的典型症狀。
這種濕熱的外邪,通常是透過口鼻進入,或者像忍者一樣悄悄從皮膚滲透進來。一旦它們成功潛入,最喜歡發揮影響力的地方就是脾胃、少陽經(三焦經、膽經)這幾個區域。
濕熱邪氣在中焦開了個烤肉派對,濕氣與熱氣互相搭配,產生了一個又濕又熱的局面。
濕熱邪氣就這樣橫行無忌地在中焦脾胃阻塞造成氣血不通,導致上面的肺臟感覺像被什麼卡住了,下面的腸道、泌尿系統也因為堵塞而運作不暢。
最終的症狀,就要看這些邪氣最後是聚集在哪邊,那裡的症狀就會特別明顯!
既然這個是溫病學派提出來的觀察與理論,自然有應對的方案,在《溫病條辨》中,提出一系列的「加減正氣散」應對治療。
濕熱作祟時,最容易影響「中焦」,濁氣集在中焦打轉轉。為了讓這股郁悶的氣能上上下下,就得用點苦辛帶寒的方法來調理,所以運用「一加減正氣散」,可以改善濕熱之腹脹、大便不爽。
當濕熱囤積在中焦(體內中部),然後向外沿著經絡(身體的能量通道)擴散,導致全身感到沉重和疼痛,經絡因為濕氣阻塞而導致氣的流通不暢,可以運用「二加減正氣散」。
當濕氣在整個三焦積聚,舌頭上開始出現黃色舌苔,胃部感到悶痛,這就表示濕氣已經變成火熱了,運用「三加減正氣散」。
本證最常見於濕溫病中,常與「暑兼寒濕證」、「暑濕困阻中焦證」、「風溫痰熱結胸證」、「暑濕郁蒸證」一起綜合討論。
「暑兼寒濕證」是濕熱伴隨寒濕症狀。「暑濕困阻中焦證」火熱現象較明顯,汗出較多。暑濕困阻中焦者,其發熱較嚴重。
「風溫痰熱結胸證」是痰熱結於胸、阻於胃之現象,按壓胸部會疼痛。「暑濕郁蒸證」火性強而升散,出現咳痰帶血,熱性強於濕熱瀰漫三焦證。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概念還是很抽象,可以參考數據化的經絡圖來進一步理解。
從經絡理解濕熱瀰漫三焦
造成濕熱瀰漫三焦的2種主要原因
濕熱瀰漫三焦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濕熱瀰漫三焦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濕熱瀰漫三焦的相關證型
改善濕熱瀰漫三焦的常用方劑
改善濕熱瀰漫三焦的常用穴道
濕熱瀰漫三焦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濕熱瀰漫三焦證的經絡現象,其實是很容易被印證的。北半球每年在進入夏季之後,三焦經的能量就不斷提升,進入5-6月之後更加明顯。
這種火熱之氣勢會累積的,一直到每年的8-9月進入長夏之後,也就是每年夏季末期到了初秋這段期間到達高峰。
因此在這段期間,如果配合天氣的濕熱,很容易出現所謂的「濕熱瀰漫三焦證」,完全可以透過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加以印證。
然而,三焦經實證通常不會單獨存在,由於經絡能量的連動性,會牽動大腸經、肝經、膽經實證,以及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及其變化型,所有身體出現的相關症狀由此而生。
這些異常經絡的常見症狀,就是古人觀察到「濕熱瀰漫三焦證」的常見症狀,相關經絡型態列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