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dampness obstructs the middle jiao

暑濕困阻中焦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3-07-22

暑濕困阻中焦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暑濕困脾胃暑溫濕溫伏暑

暑濕困阻中焦證是溫病學派證候,起因於暑濕之邪蘊蓄於人體中焦,阻滯氣機而出現脾胃濕熱、氣機失暢的一系列症狀的概稱。常見於「暑溫」、「濕溫」、「伏暑」等溫病中。

「暑溫」病,起因於夏季暑氣炎熱,暑氣與濕氣夾雜,而暑熱之氣偏盛,症狀出現於「陽明」胃腑以及「太陰」脾臟。

也就是,熱在陽明,濕在太陰,症狀為:壯熱煩渴、汗多尿短、脈象洪大,主要是陽明胃熱的症狀。

「濕溫」病,因為原本就有「濕邪」,又有「暑熱」而呈現濕與熱交爭之勢,出現脘腹脹滿、噁心嘔吐、舌苔膩之脾濕困阻之證。伴隨身熱口渴、煩悶、舌苔黃之胃熱症狀。

「伏暑」病,因為暑濕內伏,常與胃腸之積滯相結,而成暑濕挾滯之證,症狀是:胸腹灼熱、噁心嘔吐、大便溏瀉、舌苔黃垢膩為主。

總體而言,出現的症狀是:身體發熱、容易出汗、肚子容易脹氣、用完餐之後感到脹滿感、經常口渴口乾、心煩胸悶、身體困重、噁心嘔吐、小便短少、大便溏瀉、舌苔黃膩、脈象洪大或滑數等

夏季暑濕身體困重,脾胃容易出現障礙
夏季暑濕身體困重,脾胃容易出現障礙

本證常常與「濕困脾陽證」、「脾虛濕困證」、「脾胃濕熱證」一起討論。

濕困脾陽證主要是冒雨涉水、居處潮濕或嗜飲茶茗,水濕內蓄,陽氣被遏,致濕邪泛溢,脾運不行而造成脾胃濕困的現象,並無熱症,以體內濕寒症狀為主。

暑濕困阻中焦證屬溫病範疇,好發於炎暑濕盛季節,身熱有汗、口渴心煩、小便短少、舌苔黃膩等濕熱互結的症狀為主。

脾虛濕困證是因為勞倦內傷、飲食失節,造成脾氣虛則失於健運,水濕停留,故脾虛是本,濕阻是標。

「暑濕困阻中焦證」是感受暑濕之邪,著於中焦,屬實證,臨床以濕邪與暑熱交爭為重點。

脾胃濕熱證常因為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辛辣、多飲酒漿等而致中焦濕熱蘊結,外症常無發熱,出現口苦口臭、面紅,是內因所導致。而暑濕困阻中焦多由外因所造成。

從經絡理解暑濕困阻中焦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6%9A%91%E6%BF%95%E5%9B%B0%E9%98%BB%E4%B8%AD%E7%84%A6.jpg

造成暑濕困阻中焦的2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暑濕困阻中焦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黃膩

脈相

數脈滑脈洪脈

暑濕困阻中焦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噁心反胃嘔吐大便溏(稀薄)小便顏色偏黃發熱(發燒)口乾口渴大汗淋漓,留特別多汗無尿及少尿汗出(身體易出汗)胃腸脹氣心胸煩熱胸悶胸痛

暑濕困阻中焦的相關證型


改善暑濕困阻中焦的常用方劑


改善暑濕困阻中焦的常用穴道


暑濕困阻中焦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由於「濕為陰邪」,暑濕困阻中焦證的經絡型態,常見於夏季常見的脾經虛證、胃經實證經絡型態,伴隨手三陽經實證現象。

這種經絡型態在夏季非常容易出現,出現機率高於50%,任何人都可以輕易驗證

載入中...

暑濕困阻中焦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六因條辨·傷暑條辨》:「傷暑熱不解,院悶嘔惡便瀉,舌白罩灰,此胃陽不足,濕濁阻遏,宜用生薑、半夏、厚朴、通草、六一散,通陽洩濁,熱甚者,加黃芩、黃連,苦寒清熱也。」又:「傷暑日多,舌黃焦黑,大便閉結,少腹硬痛,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宜用小承氣湯加元明粉、鮮石斛、元參心、鮮葛蒲、生首烏等味,化內結而保胃津也。」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