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椎」原指一種捶擊工具,後因形似而用稱脊椎骨。脊椎骨中以第七頸椎棘突隆起最高,所以稱之為「大椎」,穴當其處故名。又名「百勞」,意指其穴能補虛治勞。
解剖位置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肌間韌帶中;有頸橫動脈分支和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八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針刺方法
向上斜刺0.5~1寸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107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74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淋巴結腫大
- 帶狀疱疹
- 麻疹
- 百日咳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 小兒驚巒
- 睡眠障礙
- 上肢手部麻木
- 癲癇
- 頭痛
呼吸系統疾病
- 鼻竇炎
- 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 支氣管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腰痛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五十肩
- 背痛
- 肩痛(肩關節)
- 膝蓋痛
- 脖子(頸項)酸痛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口臭
- 氣喘
- 打噴嚏
- 暈眩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肩痛(肩關節)
- 心胸煩熱
- 嗅覺減退/喪失
- 肩痛(肩頸交接處)
- 四肢抽搐
- 咽喉痛
- 吞咽障礙
- 四肢關節疼痛
- 發燒及發冷
- 眼白部分有紅血絲
- 癲癇
- 遺精
- 後頭痛
- 身體沉重
- 脖子(頸項)酸痛
- 背部下部位痛
- 耳鳴
- 膏肓痛
- 手腳冰冷
- 呼吸氣短言語無力
- 多痰
- 手掌痛
- 眼睛癢
- 頭頂痛
- 大椎穴痛
- 眼部產生飛蚊現象
- 腰痛
- 乾嘔
- 易感到驚嚇
- 尾椎疼痛
- 鼻塞
- 忽冷忽熱
- 上吐下瀉
- 發熱(發燒)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暈眩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蕁麻疹
- 痤瘡(粉刺)
- 異位性皮膚炎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陰道炎
傷害、中毒與外因造成的疾病
- 熱中暑
相關標籤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