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兼寒濕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陰暑
「暑兼寒濕證」溫病學派之證候,又稱「陰暑」,這是指夏季暑氣旺盛,因為暑氣炎熱導致正氣虛弱,又因為貪喝冷飲,導致寒濕外束,暑熱內郁,導致胃腸氣機不和的現象。
更簡單理解是,若是一個人在夏季感到炎熱,皮膚因為要散熱而整天流汗,毛孔處於開泄狀態而造成正氣虛弱。
這時候又大量喝冰水、冷飲,或待在冷氣氣溫過低的房間的話,寒濕之氣就容易趁虛而入,很容易傷害到脾胃而出現此證。
主要症狀是:頭痛、怕冷、發熱無汗,胃脘悶痛、心煩、四肢骨節酸痛、腹痛、嘔吐、腹瀉、小便黃赤、舌苔白膩,脈浮數或濡。
本證在演化過程中,每因寒濕侵襲,內傷脾胃,引起嘔吐、腹瀉,若不及時治療,常使病情危篤,難以挽治。
此證常見於古代疾病「暑溫、「夏令泄瀉」中,常與「濕遏衛陽證」、「濕遏熱伏證」、「暑濕襲肺證」一起討論。
「濕遏衛陽證」常見於長夏,是「濕溫」為病。暑兼寒濕證多發於盛夏,屬於「暑溫」之病,復感寒濕所造成。
「濕遏熱伏證」是濕阻氣機,熱邪不得宣透,濕熱蘊滯所導致。而暑兼寒濕證乃夏令暑濕內傷,寒邪犯表之表證,會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表證症狀。
「暑濕襲肺證」是夏季感受暑濕之邪,侵襲肺衛,肺失宣肅所致。而暑兼寒濕證是夏季受涼,寒邪束表,暑熱挾濕交阻所造成。
從經絡理解暑兼寒濕
造成暑兼寒濕的2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暑兼寒濕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白膩
脈相
浮脈數脈濡脈
暑兼寒濕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暑兼寒濕的相關證型
改善暑兼寒濕的常用方劑
改善暑兼寒濕的常用穴道
暑兼寒濕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本證的經絡現象,可以參考肺經、三焦經與大腸經虛證之經絡型態,炎熱夏天裡這三條經絡在正常的狀況下是應該出現實證。
而若貪涼時則容易出現虛證而出現相關表證症狀,值得經絡檢測研究者深入觀察。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