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溫病條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脾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2%
大腸經 10%
小腸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4%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新加香薷飲功用是「祛暑解表清熱化濕」,主治暑濕寒證,症狀是:發熱頭痛惡寒無汗口渴面赤胸悶不舒,身重酸痛,小便赤澀舌紅,苔白膩,脈浮而數者。

本方所治證候乃暑濕內蘊而兼寒邪外束,夏月先受暑濕,復因起居不慎,乘涼飲冷而感受寒邪,釀成暑濕為寒所遏之證。

寒邪犯表,衛陽被鬱,肌腠不開,故惡寒,頭痛,無汗;暑熱內鬱,無從瀉越,故發熱,面赤,口渴。暑為寒遏,濕滯肌腠,故身重酸痛。

暑濕內鬱,故胸中煩悶,小便赤澀,舌紅,苔白膩,脈浮而數,均為暑濕為寒所遏之象。

本方為暑、濕、寒二氣交感,表裡同病而設根據。暑病而衛表閉鬱,其病初起,又當辛涼清散,遂成辛溫復以辛涼之劑。香薷芳香質輕,辛溫發散,既能外散肺衛閉鬱之寒,義能內化水液停滯,「能解寒鬱暑氣」,為夏月解表祛暑要藥,方中用為君。

暑濕內鬱,法當滌暑化濕,故以鮮扁豆花芳香,散邪解暑而不傷津液,且可健脾和胃,清熱化濕。銀花「清絡中風濕熱,解瘟疫穢惡濁邪」。連翹「能透肌解表,清熱逐風,又為治風熱要藥」

連翹、銀花辛涼解散,以清上焦之暑熱,三藥辛涼宣散,清透暑熱,共為臣藥。濕為陰邪,非溫不化,故以厚朴苦辛性溫,燥濕化滯,行氣消悶,助香營理氣化濕,用為佐藥。

諸藥相合,共奏祛暑解表,清熱化濕之功。本方即《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2之香薷散加銀花、連翹,以扁豆花易扁豆而成,故名「新加香薷飲」。

現代常用於夏季發病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疾病,屬於暑濕兼寒者。

傳統服藥法

上以水5杯,煮取2杯,先服1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服盡不汗,再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若汗自出者,不可用之,用後汁出,勿再服,以免過汗傷陰。 使用本方,一般不宜熱飲。 本方藥含有較多揮發性成分,故不宜久煎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發燒及發冷
幼兒發熱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新加香薷飲, 出處:《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香薷2錢,銀花3錢,鮮扁豆花3錢,厚朴2錢,連翹2錢。 主治:手太陰暑溫,形如傷寒,右脈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但汗不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香薷散

相似度 75%

三物香薷飲

相似度 75%

四味香薷飲

相似度 66%

神聖香茸散

相似度 66%

黃連香薷散

相似度 66%

五物香薷湯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