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物香薷飲中包含香薷,主要原因有二:
一、 主治濕熱感冒:香薷性辛溫,具有發表散寒、利水消腫之效,尤其善治暑濕感冒,其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肢體痠痛等症狀,與三物香薷飲的功效相符。
二、 配伍增效:香薷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加強其療效。例如,與佩蘭配伍,可增強發表散寒之力;與厚朴配伍,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
三物香薷飲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化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化濕之效。香薷飲主治暑濕感冒,常伴隨脾胃氣虛、濕困中焦等症狀。白扁豆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有助於去除暑濕,改善脾胃不適。
- 清熱解毒: 白扁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香薷、佩蘭等藥物,清熱解暑,消解暑濕蘊結於體內的毒素,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三物香薷飲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厚朴理氣化濕:香薷飲以解暑化濕為主,而厚朴具有理氣化濕、燥濕止瀉之效。厚朴能疏散脾胃之氣,促進濕邪排出,並與香薷、佩蘭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解暑化濕的作用。
- 厚朴降逆止嘔:暑濕困脾易導致脾胃氣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厚朴能降逆止嘔,與香薷等藥物合用,可有效緩解暑濕所致的嘔吐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物香薷飲 詳解
組成與源流
三物香薷飲出自清代醫家林佩琴的《類證治裁》,基本組成為:
- 香薷:一兩(約30克)
- 厚朴:五錢(約15克)
- 白扁豆:五錢(約15克)
此方劑由基礎的三味藥物組成,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衍生出多種香薷飲系列方劑,如黃連香薷飲、五物香薷飲、六味香薷飲、十味香薷飲等。
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三物香薷飲以辛溫解表、化濕和中為主要治療原則,針對暑濕之邪所致的病症。
- 香薷:辛溫,歸肺、胃經。發汗解表,清暑利水,和中化濕。香薷辛散之力能祛除肌表暑濕之邪,使汗出而解表,同時芳香化濕,能醒脾和胃,改善因濕困脾胃引起的嘔吐、泄瀉等症狀。
- 厚朴:苦溫,歸脾、胃、大腸經。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厚朴能行氣寬中,消除脘腹脹滿,燥濕化濁,改善因濕阻中焦引起的痞滿、嘔惡等症狀。
- 白扁豆:甘,微溫,歸脾、胃經。健脾和胃,消暑止瀉,補益中氣。白扁豆能健運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既能祛濕,又能補益中氣,防止祛邪傷正,尤其適用於暑濕引起的吐瀉。
三藥合用,共奏解表化濕、和中止瀉之功。香薷解表散寒,祛除在表之暑濕;厚朴行氣燥濕,消除中焦濕阻;白扁豆健脾和胃,補益中氣,防止吐瀉。
不同觀點比較
各醫家對三物香薷飲的應用和理解略有不同:
- 林佩琴(《類證治裁》):強調三物香薷飲治療暑濕阻氣所致的胸悶脘痞、嘔惡泄瀉,並提出根據不同症狀進行加減,如熱渴加黃連,濕重加茯苓、木瓜等。
- 汪昂(《醫方集解》):進一步闡述了香薷飲系列方劑的組成和應用,指出黃連香薷飲治中暑熱盛,五物香薷飲驅暑和中,六味香薷飲治中暑濕盛,十味香薷飲治暑濕內傷。並提出加減羌活、防風治療中暑兼中風,加乾葛治暑月傷風咳嗽等。
- 吳儀洛(《成方切用》):總結了香薷飲系列方劑的加減變化,並引用喻嘉言的觀點,強調香薷飲辛溫發散,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陰虛或陽虛患者病情加重。
- 陳念祖(《時方歌括》):以歌訣形式概括了香薷飲的組成和加減變化,並簡要分析了藥物作用。
- 嚴則庵(《傷寒捷訣》):將三物香薷飲與藿香正氣散進行比較,認為三物香薷飲主治挾中暑而吐利者。
- 曹炳章(《辨舌指南》):系統歸納了香薷飲系列方劑的組成,並與其他方劑如銀翹散、蔥豉湯進行了對比。
- 《成方便讀》: 強調三物香薷飲治療夏月傷暑感冒,嘔逆泄瀉等證,並指出此證乃因傷暑而兼感外寒所致,濕盛於內,困擾脾胃。進一步闡釋方中香薷、厚朴、扁豆三藥之功用,香薷解表散寒,厚朴祛濕散滿,扁豆健脾利水。
- 潘名熊(《評琴書屋醫略》):列出香薷飲系列方劑,並與其他方劑進行對比,如茵陳四逆湯、桂枝白虎湯、清心涼膈散等,顯示其臨牀應用之廣泛。
臨牀應用
三物香薷飲主要用於治療:
- 暑濕感冒:夏季感受暑濕之邪,出現惡寒發熱、頭痛身重、胸悶脘痞、嘔吐泄瀉等症狀。
- 急性胃腸炎:因暑濕或飲食不潔引起的嘔吐、泄瀉、腹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
- 三物香薷飲為辛溫之劑,陰虛內熱、津傷口渴者慎用。
- 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之物。
- 若病情較重或服藥後症狀未緩解,應及時就醫。
總結
三物香薷飲是治療暑濕病症的經典方劑,以辛溫解表、化濕和中為主要治療原則。其組方精簡,藥性平和,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衍生出多種香薷飲系列方劑,擴大了其應用範圍。深入理解三物香薷飲的組成、藥理和臨牀應用,有助於更好地指導臨牀實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暑月乘涼飲冷,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所致的症狀,如惡寒發熱,頭重頭痛,無汗,胸悶,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口渴,苔白膩、脈浮。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