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香薷散中包含香薷,主要原因有二:
- 疏風解表,宣肺解暑:香薷性溫,辛香,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解暑的功效。方劑中以黃連清熱解毒,香薷則疏散風邪,二者協同,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等症。
- 調和脾胃,健脾利濕:香薷不僅能解表,還能健脾利濕,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配合方劑中其他藥材,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黃連香薷散方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香薷散主治暑濕感冒,而厚朴可助香薷散燥濕化痰,解除暑濕之邪,改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
- 調和脾胃: 厚朴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緩解暑濕所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與黃連、香薷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可使藥力更加平和,避免寒涼傷脾。
黃連香薷散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健脾和胃: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黃連香薷散主治暑濕感冒,症狀多為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嘔吐等。白扁豆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解暑熱,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健脾和胃則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 配伍增效: 白扁豆與黃連、香薷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化濕利水之效。黃連苦寒,能瀉火清熱;香薷辛溫,能解表散寒;白扁豆性平,起到緩和藥性、協調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黃連香薷散方中含有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止痢: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痢的功效。此方主治暑熱傷津、心煩口渴、腹痛泄瀉等症,黃連可清熱瀉火,解毒止痢,與方中香薷、藿香等藥物共同起到清熱解暑、止瀉止痛的作用。
- 配伍協調,增效減毒: 黃連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香薷、藿香等配伍,可起到協調作用,一方面增強清熱解暑、止瀉止痛的療效,另一方面減少藥物毒性,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主治功效
黃連香薷散主治功效分析
黃連香薷散,源自古方,具有清熱解暑、化濕和中之功效。分析以下古文醫書內容,可以更深入了解其主治和治療原理:
主治病症
根據古文記載,黃連香薷散主治以下病症:
暑熱病症:
- 暑瘧獨熱,躁煩,大渴引飲,小便不利,或背寒面垢。(《世醫得效方》)
- 感冒下痢鮮血。(《奇效良方》)
- 暑濕腹痛,脈洪大者。(《症因脈治》)
- 冒暑身熱小便澀。(《雜病廣要》)
- 盛夏泄瀉,面垢煩渴。(《續名醫類案》)
痢疾:
- 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脾毒痢臟熱。(《嬰童百問》)
- 夾熱而痢者,則下純鮮血。(《活幼心書》、《証治準繩‧幼科》)
- 傷暑下痢,脈微細者。(《醫方集宜》)
吐瀉:
- 上吐下瀉,乃濕熱內甚。(《雜病廣要》)
- 心煩嘔,名伏暑。(《仙傳外科集驗方》)
- 濕熱相搏,霍亂轉筋,煩渴悶亂。(《萬病回春》)
暑風暑厥:
- 手足搐搦為風,手足逆冷為厥。(《醫學入門》)
- 暑風,近來江浙之間中暑,多有搐搦不省人事者。(《雜病廣要》)
便血:
- 暑月便血。(《醫學入門》)
其他:
- 有熱而利不止者。(《嬰童百問》、《証治準繩‧幼科》)
- 挾暑熱,則腠理開而汗泄於外。(《醫學入門》)
- 暑月熱瘧。(《醫學入門》)
- 暑吐煩渴。(《醫學入門》)
治療原理
黃連香薷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暑: 方中黃連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君藥;香薷辛溫芳香,解表散寒,化濕和中,為臣藥。二藥合用,既能清解暑熱,又能散寒化濕,標本兼顧。
化濕和中: 厚朴行氣除滿,燥濕消痰;白扁豆健脾利水,化濕和中。二藥協助香薷,加強化濕和中之功,以除濕邪為患。
分利陰陽: 古文提到“分利陰陽,散風行濕降火”,提示本方通過調理陰陽氣機,達到清熱化濕的目的。例如,《雜病廣要》中提到與五苓散合用,“分消上下”,即是通過利小便來導濕熱下行。
加減變化: 古文記載了多種加減應用:
- 如熱極或瀉痢中有鮮血者,加重黃連用量。(《活幼心書》)
- 如有搐溺,加羌活。(《祖劑》)
- 暑風,加羌活。(《濟生方》、《雜病廣要》)
- 霍亂轉筋,加木瓜;腹痛加炒芍藥等。(《萬病回春》)
- 暑瘧,加大黃、青皮、烏梅。(《醫學入門》)
這些加減變化,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根據不同兼證,靈活調整藥物,以增強療效。
總結
黃連香薷散以清熱解暑、化濕和中為主要功效,通過清熱燥濕、解表散寒、行氣利水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暑熱、濕熱、痢疾、吐瀉等病症的目的。古文醫書的記載,不僅明確了其主治範圍,也展示了其靈活的加減應用,為後世醫家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傳統服藥法
香薷散(香薷、厚朴、白扁豆)加黃連2兩。
每服加燈心20莖,麥門冬(去心)20粒,淡竹葉7皮,車前草2根,晚禾根1握,檳榔1個(切片),水煎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暑熱引起的瘧疾,症狀為發熱,但不發冷,身體燥熱,煩躁不安,口渴欲飲,小便不利,或有背部發涼,面部油膩的症狀。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香薷散, 出處:《得效》卷二。 組成:香薷散(香薷、厚朴、白扁豆)、加黃連2兩。 主治:暑瘧獨熱,躁煩,大渴引飲,小便不利,或背寒面垢。
黃連香薷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川黃連、香薷、白扁豆、厚朴。 主治:暑濕腹痛之症,熱令當權,忽爾腹中作痛,腸中作響,痛瀉交作,脈洪大者,此暑濕霍亂之類。暑熱所逼而致夏月鼻衄,脈虛身熱,大汗口渴者。
黃連香薷散, 出處:《杏苑》卷三。 組成:香薷3錢,厚朴7分,甘草(生用)5分,白扁豆6分,黃連(薑汁拌炒)5分。 主治:中暑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內外俱熱,煩躁大渴喜冷。外感中暑瀉之症,時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煩悶口渴,闆齒乾焦,暴瀉糞水,腸鳴飧泄,痛瀉交作,此暑熱之症,脈洪滑熱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