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蠡」在古代是瓢蟲的意思,「蠡溝」就是有個蟲子在這裡活動
解剖位置
- [足厥陰肝經]穴道* {蠡溝穴}的穴道解剖位置:
- 位於小腿內側,靠近膝蓋下方三分之一的位置;
- 在這個穴位的內後側,有著一條稱為大隱靜脈的血管;
- 此外,還有隱神經的前支在此經過。
針刺方法
橫刺0.3~0.5寸
穴道介紹
蠡溝穴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帶、通絡止痛等功效。蠡溝穴的主治疾病如下:
-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疝氣,小便不利,睾丸腫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脛部酸痛。
- 現代:肝炎、濕疹、陰癢、睪丸炎、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等。
蠡溝穴是治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疝氣、小便不利、睾丸腫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脛部酸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良好的療效。
穴道配伍
1.婦科疾病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蠡溝配三陰交、中極、地機等穴,皆為婦科常用穴。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調理氣血;中極為任脈要穴,主治下焦虛寒;地機為脾經穴,補益脾土。此配伍組合,旨在疏肝理氣,調補脾腎,溫補下焦,從而調節女性生殖系統功能,改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
2. 疝氣、睾丸腫痛: 蠡溝配中都、大敦、氣沖、太沖等穴。中都為足陽明胃經穴,調理腹部氣機;大敦為足厥陰肝經經穴,瀉肝火;氣沖為任脈穴,疏通氣血;太沖為肝經原穴,疏肝解鬱。此配伍組合,以疏肝理氣為主,輔以理氣止痛,瀉火消腫,治療疝氣和睾丸腫痛。
3. 小便不利、小腹痛、腰背拘急: 蠡溝配合中極、膀胱俞、三陰交、腰陽關、委中,針對下焦、膀胱及腰背問題。中極與膀胱俞協同作用於膀胱經,改善小便不利;腰陽關、委中則舒筋活絡,改善腰背疼痛。此配伍疏肝理氣的同時,兼顧溫補腎陽,利水通淋,舒筋活絡。
4. 脛部痠痛: 蠡溝配陽陵泉、委中,皆為下肢經穴,陽陵泉為膽經穴,委中為膀胱經穴。此配伍以局部經絡治療為主,活血通絡,疏通經氣,緩解脛部痠痛。
5. 滴蟲性陰道炎: 蠡溝配百蟲窩、陰陵泉、三陰交,此配伍旨在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針對局部炎症。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麻疹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男性勃起障礙
循環系統疾病
- 心律不整
消化系統疾病
- 腹股溝疝氣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背痛
- 腰痛
- 手肘外側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陰道炎
- 月經腹痛
- 白帶
- 排尿困難
- 子宮崩漏
- 尿道炎
- 子宮下垂
- 尿道結石
- 前列腺增生
- 子宮發炎
- 陰莖勃起不倒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蠡溝穴」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一根
- 火柴或打火機
- 灸盒或艾灸盒(可選)
- 毛巾或紙巾
- 點燃艾條:
-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待其燃燒穩定。
- 可將艾條放入灸盒,方便操作。
- 施灸:
- 將點燃的艾條或灸盒置於蠡溝穴上。
- 艾條與皮膚保持1-2釐米距離,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 每次灸治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
- 注意事項:
- 艾灸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如有紅腫或疼痛,應立即停止施灸。
- 施灸後,應將皮膚上的灰燼輕輕拂去,並用毛巾或紙巾輕輕擦拭。
- 艾灸過程中,應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煙霧嗆人。
遠紅外線加熱(神燈)
-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一臺
- 毛巾
- 開啟神燈:
- 將神燈開啟,並調節至適宜的溫度。
- 照射:
- 將神燈光束照射在蠡溝穴上。
- 保持適當的距離,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 每次照射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
- 注意事項:
- 照射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如有紅腫或疼痛,應立即停止照射。
- 照射後,應立即用毛巾輕輕擦拭皮膚,去除汗液。
- 避免直接用神燈照射眼睛。
注意事項
- 施灸或照射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 孕婦、月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疾病者,應慎用或避免使用。
- 如有疑問,應諮詢專業醫師。
按摩推拿
按摩蠡溝穴方法
注意事項:
- 按摩時力度要適中,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不適。
- 按摩過程中若感到疼痛,需立即停止並調整力度。
- 患有皮膚病或有傷口者,請勿按摩此穴位。
按摩步驟:
- 準備: 找到蠡溝穴的位置。
- 按壓: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蠡溝穴,持續按壓10-15秒。
- 推揉: 用拇指指腹沿著脛骨內側面,由下往上推揉5-10次。
- 旋轉: 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進行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各10圈。
- 輕拍: 用手掌輕拍蠡溝穴附近區域,持續10-15秒。
重複上述步驟3-5次,每天按摩1-2次即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