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bladder Heat

膽熱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3-05-27

膽熱證是指因為膽氣鬱而化熱,或鬱熱壅於膽腑,或是指膽經受邪化熱,進而引起的以暈眩、脾胃障礙、口苦、口乾舌燥為主症的一系列證候。雖然病位在膽,往往涉及肝、脾、胃等臟腑。

主要症狀是:右邊肋痛或兩肋間疼痛、引發肩背疼痛、忽冷忽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暈眩、耳聾耳鳴、容易生氣、鼻流濁液、尿短黃赤、口苦、口乾舌燥、噁心嘔吐、食慾不佳,肚子脹氣、或黃疸(身目發黃)、失眠睡眠障礙、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膽熱證與「膽經」息息相關,當膽經受邪化熱,就會出現經絡實證症狀,可以直接從膽經理解膽熱證。

例如:肋疼、黃疸、尿短、尿黃赤、口苦、口乾舌燥、寒熱往來、噁心嘔吐、食慾不佳、腹脹、頭痛、眩暈、易怒、耳聾…等等膽經症狀。

膽熱證經常出現在古代中醫常見的疾病,例如:「眩暈」、「脅痛」、「黃疽」、「不寐」等等疾病,經常與膽熱有關。

膽熱證應與「肝火上炎證」、「肝膽濕熱證」、「肝氣鬱結證」、「心膽不寧證」有關聯。

肝火上炎證主要是肝經實證所造成,出現症狀與膽熱證類似,例如:頭痛、眼睛紅痛、耳鳴、口苦、心煩。傳統中醫認為膽熱證的頭痛、眼睛紅痛現象不會比肝火上炎證嚴重。

肝膽濕熱證與膽熱證症狀幾乎類似。肝氣鬱結證常見症狀有:肋脅痛、嘔逆、乳房脹痛、腹痛、腹瀉、痛經、月經不調…等,與膽熱證的差別是而肝氣鬱結證則較無熱象。

中醫提出「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因此,心臟與膽腑與人類的情志狀態密切相關。

如果一個人平常心膽虛弱,受到驚嚇時就容易出現「心膽不寧證」,症狀有:容易受到驚嚇、頭暈、嘔吐,睡眠障礙、夜間多夢,舌淡紅,苔薄白。傳統中醫提出「心膽不寧證」是一種虛證,而膽熱證是實證。

治療膽熱證的方法很單純,就是清瀉少陽,通腑泄熱,膽熱證即可消除,經常運用清膽熱的中藥加以改善。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膽熱經絡圖

造成膽熱的主要原因

了解5種常見致病因素

1

心情鬱悶,情志不舒

心情鬱悶,情志不舒

現代人常常因為工作壓力大,遇到許多挫折而造成心情鬱悶,形成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的情志病,會因為暴怒而加劇。

古人稱之為「七情內傷」病,因為長期憂慮、焦慮、心情不佳會導致膽鬱化熱。因為膽經遍佈整個頭部,當這種熱往上浮之後,造成頭暈、目眩、肋痛、口苦(嘴巴苦味)、嘔吐、睡眠障礙、夜間多夢、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肝臟與膽腑互為表裡,肝主疏泄,膽腑附於肝臟,膽汁賴肝之疏洩以助運化。如果肝臟疏泄能力不佳,心情抑鬱就會出現「肝氣鬱結證」,進一步引發「膽熱證」。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2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舌苔黃膩舌頭鮮紅色
2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弦脈數脈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面色發黃眼睛發黃陰囊搔癢睡眠障礙夜間多夢大便秘結黃疸容易憂鬱容易焦慮恐懼嘔吐下腹脹氣心悸胃腸脹氣暈眩容易生氣耳聾食慾不振口乾口渴耳鳴忽冷忽熱流鼻涕排尿困難小便顏色偏黃噁心反胃嘴裡發苦黃帶頭痛心律不整肩胛部位痛眼睛紅痛肋間神經疼痛陰莖疼痛搔癢胃及十二指腸炎膽囊炎胰臟炎肩頸痠痛

相關證型

與此證候相關的其他證型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膽熱證相關的經絡現象,常見於膽經與肝經的實證現象。從膽經經絡的圓運動現象中可以看出,膽經在進入夏季之後能量大幅提升,因此膽熱證較容易出現在炎熱夏季。

有一定少數比例的人,會出現在寒冷冬季,天氣愈冷時反而火氣愈大,這是值得注意的經絡現象。

1膽經-左側嚴重實證, 右側嚴重實證

經絡型態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出現機率

兩側經絡皆嚴重實證,就中醫理論上推論,理應天氣愈熱愈明顯,然而就現代人資料數據顯示,天氣愈冷愈明顯,請注意膽熱相關症狀或疾病。不過就出現的機率而言,依然是相對低的。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醫學心悟·少陽經證》:「足少陽膽經,上絡於耳,邪在少陽,則耳聾也。……少陽耳聾必往來寒熱,厥陰耳聾,則舌卷、囊縮,自有別耳。」
  • 《症因脈治·膽火不得臥》:「膽火不得臥之症,脤寒不利,脅肋脹滿,膽火乘脾也,心煩躁亂,恍惚不寧,膽涎沃心也,甚則目黃……。」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

載入討論區...

證候搜尋

輸入證候名稱或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