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膽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化雨冷降。「足臨泣穴」。「足」,指穴在足部。「臨」,居高臨下之意。「泣」,淚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質為丘墟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水濕風氣化雨冷降,氣血的運行變化如淚滴從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足臨泣穴」。本穴為足少陽帶脈之會。
解剖位置
- 在這個穴位周圍,你可以找到足背靜脈網,這就像是腳背上的一張血管網絡。
- 此外,還有第四蹠背側的動脈和靜脈,它們負責這一區域的血液循環。
- 分布在這裡的還有足背中間皮神經,這是負責傳遞腳背感覺信號的神經線路。
針刺方法
直刺0.3~0.5寸
穴道介紹
足臨泣穴功效:平肝熄風,化痰消腫。主治:目赤腫痛,脅肋疼痛,月經不調,遺溺,乳癰,淋巴腫,足跗腫痛,偏頭痛,肋痛,瘧疾。
穴道配伍
足臨泣穴位於足少陽膽經,具有疏通經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配伍應用多樣,依據臟腑經絡的相關性,達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1. 配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交會穴,具有理氣血、調衝任、補肝腎的功效。
- 治痹證: 足臨泣穴疏通膽經經氣,三陰交穴調理肝脾腎三陰之氣血,二穴合用,標本兼治,能有效改善氣血瘀滯導致的痹證(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原理在於疏通經絡,調理臟腑,改善氣血運行。
- 治月事不利: 月經失調多與肝腎虧虛、氣血瘀滯相關。足臨泣穴疏通經絡,三陰交穴調理肝脾腎,中極穴為任脈要穴,補腎益氣,三穴合用,可有效改善月經不調。原理在於調節肝腎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子宮血液循環。
2. 配丘墟、解溪、昆侖穴: 此三穴均位於足部,與足臨泣穴共同作用於下肢經絡。丘墟穴為膽經原穴,解溪穴為足陽明胃經經穴,昆侖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 治足跗腫痛: 四穴合用,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原理在於疏通足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腫脹及疼痛。
3. 配風池、太陽、外關穴: 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太陽穴屬足少陽膽經與陽明胃經,外關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 治偏頭痛: 此組配穴主要針對頭痛的風邪因素,風池、太陽穴疏散風邪,外關穴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足臨泣穴則輔助疏通膽經經氣,協同作用達到祛風活絡、止痛的效果。原理在於疏散風寒濕邪,調和氣血,緩解頭痛。
4. 配乳根、肩井穴: 乳根穴為足厥陰肝經,肩井穴為手足陽明經交會穴。
- 治乳癰: 乳癰多因熱毒壅結乳房所致。足臨泣穴清熱解毒,乳根穴疏肝理氣,肩井穴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三穴合用,能有效消腫止痛。原理在於清熱解毒,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淋巴結腫大
-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四肢麻痺癱瘓
- 梅尼爾氏病
- 睡眠障礙
- 偏頭痛
- 月經偏頭痛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角膜炎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 原發性高血壓
- 心包炎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 膽囊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 舌頭痛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腕部關節痛
- 背痛
- 腰痛
- 腱鞘囊腫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足臨泣穴 艾灸/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方法:
- 準備:
- 艾條:選擇溫和的艾條,例如艾絨條或艾柱。
- 灸具:例如艾灸盒、艾灸罐或艾灸針。
- 酒精棉球或火柴:點燃艾條。
- 操作:
- 將艾條點燃,垂直放置於足臨泣穴上。
- 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 根據個人體質和感受,調整灸療時間,一般5-10分鐘即可。
- 觀察灸療過程中皮膚的變化,如有過熱或不適,立即停止。
- 結束:
- 艾灸結束後,用溫水清洗穴位周圍。
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 準備:
- 遠紅外線燈:選擇功率適當的遠紅外線燈。
- 毛巾:覆蓋在遠紅外線燈上,避免直接照射眼睛。
- 保護眼睛:佩戴護目鏡,避免遠紅外線直接照射眼睛。
- 操作:
-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足臨泣穴位置。
- 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 根據個人體質和感受,調整照射時間,一般10-15分鐘即可。
- 觀察照射過程中皮膚的變化,如有過熱或不適,立即停止。
- 結束:
- 照射結束後,用溫水清洗穴位周圍。
注意事項: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敏感者慎用。
- 如有任何不適,立即停止治療並諮詢專業醫師。
- 避免過度使用,以免造成皮膚損傷。
- 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按摩推拿
足臨泣穴按摩方法
步驟:
- 準備姿勢: 舒適地坐好或躺下,將腳掌自然放鬆。
- 定位穴位: 找到足背外側第四、五蹠骨底前方,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處。
- 按摩手法:
- 指壓法: 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穴位,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 揉按法: 以拇指指腹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按穴位,動作輕柔,避免用力過猛。
- 按摩時間: 每次按摩3-5分鐘,每天可按摩2-3次。
- 呼吸配合: 按摩時配合深呼吸,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按摩,可增強按摩效果。
- 注意:
- 按摩時應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損傷。
- 如有腳部疾病或其他病症,請諮詢醫生後再進行按摩。
額外說明:
- 按摩足臨泣穴可以有效緩解腳部疲勞,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
- 按摩時可同時配合其他足部穴位按摩,效果更佳。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