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鐘

GB39

英文名稱Xuanzhong

位置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別名絕骨

五俞穴髓會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27

穴名介紹


膽經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在此飛落而下。懸鐘。懸,吊掛也,指空中。鐘,古指編鐘,為一種樂器,其聲混厚響亮。懸鐘名意指膽經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在此飛落而下。本穴物質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由上飛落而下,如瀑布發出巨響一般,故名懸鐘。本穴為髓會。

解剖位置


  • 關於足少陽膽經的懸鐘穴解剖位置:
  • 位於小腿外側,腓骨短肌與趾長伸肌之間的分岔處;
  • 在這個區域,可以找到脛前動脈和靜脈的分支;
  • 同時,這裡也有腓淺神經分布。

針刺方法


直刺0.3~0.5寸

穴道介紹


懸鐘穴功效:平肝熄風,益腎壯骨,通經活絡。

主治:頭痛,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咽喉腫痛,落枕,腳氣,偏身不遂,痔疾、痹痛,腋下腫,頸淋巴結核,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穴道配伍


1. 眩暈、耳鳴:懸鐘穴配風池穴 (GB20)

原理:懸鐘穴通利膽經氣血,風池穴疏通督脈及頸項部經絡,二者合用,可疏通頭頸部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治療眩暈、耳鳴等因經絡不通所致的病症。

2. 心腹脹滿:懸鐘穴配內庭穴 (LI2)

原理:懸鐘穴疏通膽經,內庭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主治胃腑疾患。二者合用,可以調和氣機,理氣消脹,緩解心腹脹滿。

3. 頸項強痛:懸鐘穴配後溪穴(DU2)、天柱穴(BL10)

原理:懸鐘穴、後溪穴(督脈)與天柱穴(膀胱經)共同作用,可疏通頸項部經絡,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有效緩解頸項強痛。後溪穴尤其重要,它有通督脈的作用,能更有效地舒緩頸部僵硬。

4. 中風、半身不遂:懸鐘穴配昆侖穴(BL60)、合谷穴(LI4)、曲池穴(LI11)、肩髃穴(GB14)、足三里穴(ST36)

原理:此配伍涉及多條經絡,堪稱經典。昆侖穴(足少陽膽經)、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曲池穴(手陽明大腸經)均為常用穴位,合力疏通經氣,調整氣血運行。肩髃穴(膽經)和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則加強了對肢體的調理,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5. 高脂血症:懸鐘穴配豐隆穴(ST40)

原理:豐隆穴為胃經穴位,具有健脾化濕、降濁的功能,與懸鐘穴合用,可調理脾胃,降低血脂。

6. 項強、落枕:懸鐘穴配後溪穴、列缺穴(LU7)

原理:與頸項強痛的配伍類似,列缺穴(手太陰肺經)的加入,更能疏通上肢經絡,加強治療效果。

7. 腰腿痛:懸鐘穴配腎俞穴(BL23)、膝關穴(EX-LE4)、陽陵泉穴(GB34)

原理:此配伍主要針對下肢經絡,腎俞穴補益腎氣,膝關穴、陽陵泉穴皆與膝關節相關,合用可祛風濕,強健腰膝。

8. 坐骨神經痛:懸鐘穴配環跳穴(GB30)、風市穴(GB8)、陽陵泉穴

原理:環跳穴、風市穴、陽陵泉穴均位於下肢,共同作用能通經活絡,舒筋止痛,緩解坐骨神經痛。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淋巴結腫大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暴食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四肢麻痺癱瘓
  • 偏頭痛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腦中風
  • 心臟病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扁桃腺炎
  • 慢性鼻炎
  • 鼻竇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腕部關節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腰痛
  • 扳機指

艾灸刮痧


艾灸懸鐘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選擇純艾條,品質較好,燃燒時間也較長。
    • 艾灸盒:可避免燙傷,並有效控制艾條燃燒方向。
    • 酒精棉球:用於點燃艾條。
    • 避火用品:如防燙墊或毛巾,保護周邊環境。
  2. 操作:
    • 將艾條點燃,待艾火穩定後,將艾條插入艾灸盒中。
    • 將艾灸盒置於懸鐘穴上,保持艾條與穴位距離約1-2釐米。
    • 艾灸時間:每次艾灸10-15分鐘,以局部溫熱舒適為宜。
    • 過程中,可輕輕移動艾灸盒,使穴位受熱均勻。
  3. 結束:
    • 艾灸結束後,用酒精棉球將艾條熄滅,並清理殘留的艾灰。
    • 艾灸後可輕輕按摩穴位周圍,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遠紅外線加熱懸鐘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燈:選擇功率適當的遠紅外線燈,建議使用專業醫療級設備。
    • 防護鏡:保護眼睛免受遠紅外線照射。
    • 溫度計:監控燈具溫度,避免過度加熱。
  2. 操作:
    • 將遠紅外線燈開啟,待燈具穩定發熱後,將燈光對準懸鐘穴。
    • 保持燈具與穴位距離約15-20釐米,以穴位溫熱舒適為宜。
    • 照射時間:每次照射10-15分鐘,以個人耐受程度為準。
    • 過程中,可輕輕調整燈具角度,確保穴位受熱均勻。
  3. 結束:
    • 照射結束後,關閉遠紅外線燈,並用酒精棉球擦拭燈具,保持清潔。

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應注意觀察自身反應,如有不適,立即停止。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敏感者應謹慎使用,並諮詢專業人士。
  • 不要在易燃物品附近使用艾灸或遠紅外線燈。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應多喝水,促進身體代謝。

按摩推拿


懸鐘穴按摩方法:

1. 準備動作:

  • 將雙腿放鬆,自然伸直,腳掌微微內收。
  • 將手輕輕放在小腿外側,找到外踝尖。

2. 定位穴位:

  • 從外踝尖向上量三寸(約為四指寬)。
  • 在此位置,於腓骨前緣凹陷處,即為懸鐘穴。

3. 按摩手法:

  • 指壓法: 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懸鐘穴,力度適中,保持5-10秒,重複數次。
  • 揉按法: 用拇指指腹在懸鐘穴附近做環形揉動,力度輕柔,以穴位有酸脹感為佳,持續1-2分鐘。
  • 推拿法: 用拇指指腹從懸鐘穴向上推至膝蓋方向,重複數次。

4. 按摩時間:

  • 每次按摩時間建議為5-10分鐘。
  • 每天可按摩1-2次。

注意事項:

  • 按摩過程中,力度應適當,以舒適為宜。
  • 若有疼痛感,應立即停止按摩。
  • 孕婦、經期女性、患有嚴重疾病者,請勿自行按摩。
  • 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理療師,以獲得最佳的按摩方案。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