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十神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散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散寒、發汗解表之效。十神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麻黃可宣通肺氣,散寒解表,使邪氣外解,達到治療目的。
- 助陽化氣:十神湯以溫陽化氣為主要治療策略,麻黃的溫陽作用可以協助其他藥物溫補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邪凝滯所致的症狀。
總之,麻黃在十神湯中起到宣肺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外感風寒的效果。
十神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諸藥: 十神湯為複方,藥性各異,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相剋,使諸藥協調發揮效力。
- 緩解藥性: 十神湯中部分藥材藥性較烈,甘草可緩解其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如甘草與桂枝配伍,可增強桂枝的發汗解表作用。
總之,甘草在十神湯中扮演著調和、緩解和增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十神湯方中包含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十神湯為溫補脾腎之方,適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阻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生薑能溫中散寒,有助於消除寒邪,進而止嘔。
2. 調和藥性: 十神湯中,部分藥物性寒,如澤瀉、茯苓等,生薑的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性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此外,生薑還有助於引導藥力下行,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十神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調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十神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的病症,大棗可補益脾胃,使藥力更易吸收,同時亦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
2. 緩解藥物毒性: 十神湯中某些藥材可能帶有較重的毒性,大棗具有解毒作用,可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十神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止痛: 赤芍性涼,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十神湯常用於治療熱病、血分有熱、疼痛等症狀,赤芍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疼痛,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十神湯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物,赤芍的加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使瘀血消散更迅速,疼痛減輕更快。
十神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通鼻竅,止鼻淵: 白芷味辛溫,性燥,入肺經,具有通竅散寒、消炎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阻滯、鼻竅不通所致的鼻塞、流涕、鼻淵等症,白芷可起到疏通鼻竅、止流鼻涕、消腫止痛的作用。
- 解毒散瘀: 白芷還具有解毒散瘀的功效,可以治療因毒邪入侵、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十神湯中往往配伍其他具有解毒散瘀功效的藥物,白芷可以增強其解毒散瘀的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十神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十神湯多用於治療脾胃氣虛、痰濕內阻等症,陳皮可助藥性理氣健脾,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減輕痰溼對胃腸的負擔。
二、調和藥性:十神湯中常配伍多味藥材,如甘草、茯苓等,陳皮味辛,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偏寒或偏燥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有效。
十神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作用:
-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能入肝經、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十神湯多用於治療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川芎可幫助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治療目的。
- 昇陽舉陷: 川芎具昇陽舉陷之效,可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對於氣虛下陷、頭暈目眩、肢體乏力等症狀,川芎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川芎在十神湯中,可謂是活血行氣、昇陽舉陷的關鍵藥物,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治療效果。
十神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解肌發表,升陽散寒: 葛根具備解肌發表之效,能疏散風邪,使腠理開泄,並可升陽散寒,溫煦脾胃,改善寒邪凝滯所致的肢體疼痛、畏寒、發熱等症狀。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葛根同時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清除體內水濕,改善水腫,而其通絡止痛的功效則有助於緩解寒邪引起的經絡痹阻,進而減輕疼痛。
總之,葛根在十神湯中扮演著解表散寒、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角色,有助於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疾病。
十神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升散風寒,開閉固表: 十神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升麻性味辛溫,具有升散風寒、開閉固表之功效,可驅散外邪,防止寒邪入侵機體,並鞏固肌表,防止風邪外洩。
-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十神湯中其他藥物如柴胡、葛根、蒼朮等,也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等作用,升麻與之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十神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十神湯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而香附可有效緩解肝鬱氣滯,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香附亦能調和脾胃,健脾消食。十神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藥物,如白朮、茯苓等,香附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其健脾消食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十神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作用。十神湯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表、風寒感冒,而紫蘇葉可以散寒解表,疏散風寒,緩解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此外,十神湯中可能加入其他藥材,如生薑、薄荷等,與紫蘇葉共同作用,更有效地發揮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
方劑介紹
十神湯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疏風散寒、發和解表、理氣和中的功效。
在古代典籍主治功效描述是:時令不正、瘟疫妄行、陰陽兩感,或風寒濕痹、時氣瘟疫(寒疫)、感冒風寒,發熱、怕冷、頭痛、咳嗽、流鼻涕、無汗...等症狀。
這是指因為季節氣候不正常,流行性疾病肆虐,多數人體陰陽氣機失調,或風寒濕邪侵犯人體等情況下,如果出現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可以服用十神湯進行治療。
在感冒時,除了運用傷寒論的「經方」之外,如果不會辨證,或是辨不出來哪一種六經病時,運用時方「十神湯」會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
十神湯由中藥葛根、升麻、陳皮、甘草(炙)、川芎、紫蘇葉、白芷、麻黃、赤芍藥、香附各等份所組成,總共十味藥。
方中運用葛根和升麻來升陽解肌,這兩種藥材能夠有效地舒緩肌肉緊張。
麻黃和蘇葉則用於宣肺散寒,幫助改善肺部狀況並驅散寒邪。川芎和白芷的組合則用於疏風止痛,這對於頭痛和風寒感冒等症狀特別有效。
生薑和蔥白則負責通陽發汗,這有助於體內的邪氣通過汗液排出。
陳皮和香附則用於行氣開郁,結合紫蘇葉的辛香性質來利氣。赤芍則用於斂陰益營,與香附和川芎一起使用以行氣調血。
甘草在方中起到安中和藥的作用,與赤芍結合以防辛燥之藥發散過度,確保邪氣的祛除不會傷害正氣。
這些藥材的綜合作用主要是發汗解表,從而達到解除外感症狀的效果。
通過這樣的治療,表層症狀得以解除,寒邪被驅散,肺氣得以宣降,營衛之氣流轉暢通,氣血恢復平衡,從而自然消除各種症狀。
古代醫家吳鶴皋就提出看法,原文是:「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證用藥,然亦有發熱頭痛,惡寒鼻塞,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亦總以疏利氣之藥主之。是方也,川芎、麻黃、升麻、乾葛、白芷、紫蘇、陳皮、香附,皆辛香利氣之品,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證。而又加芍藥,和陰氣於發汗之中,加甘草,和陽氣於疏利之隊也。」
這是指中醫在治療風寒時,依照傷寒論的「六經辨證」來判別,但是有時候發熱頭痛、惡寒鼻塞,六經之證不明顯,不知道要辨別哪一種病證類型?
對於這類狀況,都以疏通氣機的藥物為主,所以十神湯中的所有藥物,都是辛香利氣的藥物,因此可以解除感冒氣塞的症狀。
加入了芍藥,因為此藥具有養陰和血的作用,因此可以調和陰氣,避免發汗過度。加入了甘草,可以調和陽氣,使疏利氣機的效果更加平衡。
根據臨床症狀的不同,可在十神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例如:
- 發熱頭痛:加細辛、石膏。
- 鼻塞:加辛夷、蒼耳子。
- 脘腹痞滿嘔吐或泄瀉:加香薷、佩蘭、蒼朮。
- 胸悶:加枳殼、桔梗。
- 潮熱:加黃芩、麥冬。
- 便秘:加大黃、芒硝。
- 痢疾:加枳殼、黃連。
- 納呆:加白朮、砂仁、木香。
十神湯的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可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咳嗽、流鼻涕、無汗等。
- 流感: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 肺炎、支氣管炎: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
- 支氣管炎:咳嗽、咳痰、氣喘等。
- 瘧疾:發熱、寒戰、出汗、頭痛、肌肉酸痛等。
- 中暑:發熱、頭痛、口渴、煩躁、嘔吐、腹瀉等。
-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腫脹、僵硬、肌肉酸痛、麻木、活動受限、寒冷加重,溫熱減輕
十神湯也可以用來食療,例如十神湯粥:將十神湯各藥材煎煮取汁,加入大米煮粥食用。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散寒、解肌退熱的功效。
十神湯茶:將十神湯各藥材煎煮取汁,加入茶葉沖泡代茶飲用。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散寒、解肌退熱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上藥研為細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十神湯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宣肺散寒、解肌退熱的功效。體虛多汗、陰虛陽亢、心陽上亢、孕婦慎服。
- 十神湯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散寒、解肌退熱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十神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陽明瘟疫時氣。若太陽傷寒發熱用之,則引邪入陽明,傳變發斑矣,慎之!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十神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二。 組成:芍藥、當歸、川芎、生地、熟地、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防風、防己、白朮、蒼朮、草烏、南星、石膏、香附、荊芥、羌活、枳實、黃芩、全蠍、秦艽、白芷、細辛。 主治:癇發證有宜外解者。
十神湯, 出處:《局方》卷二(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陳皮(去瓤,去白)4兩,麻黃(去根節)4兩,川芎4兩,甘草(炙)4兩,香附子(杵去毛)4兩,紫蘇(去粗梗)4兩,白芷4兩,升麻4兩,赤芍藥4兩,乾葛14兩。 主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陰陽兩感,或風寒濕痹;時氣瘟疫,感冒風寒,發熱憎寒,頭痛,咳嗽,無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