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必學15個中藥方劑,應付1輩子的流行感冒及後遺症!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4 首次發表:

感冒沒有西藥可以醫治,吃藥只能緩解症狀,也不會讓流感好的比較快,更會出現一大堆副作用與抗藥性!面對病毒感冒時,服用中藥是一個好方法,更已經被中國人運用超過1800年以上,有什麼理由不去學習呢?

本文提出《傷寒論》中常見的方劑,應付多數的感冒綽綽有餘。現代人的生活環境類似、體質類似,感冒症狀也大同小異,因此只要學習以下幾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就可以應付一輩子多數的感冒症狀以及後遺症。

其實,感冒沒有西藥可以醫治!

受到現代醫學教育的現代人,總認為感冒就是要吃藥。但是問題是,感冒時醫生究竟開的是什麼藥呢?事實真相是:感冒根本就沒有藥可以治,不然「新冠病毒」怎麼會流行這麼多年呢?

現代醫學認為,感冒就是受到上呼吸道的「病毒」傳染病,出現症狀包含:咳嗽、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頭痛和發燒。通常在7-10天內康復,有超過200種病毒株與普通感冒有關,其中鼻病毒最常見。

面對感冒時,只能等待免疫力戰勝病毒!
面對感冒時,只能等待免疫力戰勝病毒!

由於病毒太多,面對感冒是完全沒有疫苗的,預防方法是洗手,不要用手接觸眼睛、鼻子或嘴,感冒時戴口罩。感冒根本就沒有治療方法,吃藥只能緩解症狀,也不會讓感冒好的比較快,更會出現一大堆副作用與抗藥性

看到以上這些文字,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治療感冒與治療新冠病毒的困境是一樣的。面對感冒的唯一方法,就是等待你體內的免疫力戰勝感冒病毒,你就痊癒了!

感冒時服用中藥效果快,預防後遺症!

問題來了,免疫力是什麼?這對多數人而言,完全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現代醫學發現免疫系統廣布全身、錯綜複雜,目前仍有許多「謎團」仍未解

如果直接用症狀來理解,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出現腸胃不適、過敏、各種皮膚病(皮膚癢、蕁麻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傷口不易癒合、慢性疲勞症候群、容易感冒、頭痛、甲狀腺亢進...等等症狀。

而事實上,當現代醫學面對這些症狀或疾病時,依然是沒有什麼有效藥物的,是不是應該考慮超越當代醫學極限的療法?首先推薦的當然就是「中藥」!

早在中國漢朝《傷寒雜病論》出現的時候,整本書就幾乎都是在探討如何治療感冒。一直到今天,這本書被臨床運用超過1800年依然很有效,完全值得信任,沒有什麼理由不應該學習

更重要的是,運用中藥治療感冒,可以預防各種後遺症,因為所謂的「後遺症」,其實就是感冒沒有正確治好的結果,如果感冒已經被治好了,怎麼可能會有後遺症呢?

中藥治療感冒其實很有效
中藥治療感冒其實很有效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環境類似、體質類似,感冒症狀也大同小異,因此只要學習幾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就可以應付一輩子多數的感冒症狀。

在中醫書籍中提及可以治療感冒的中藥方劑至少有上百種,本文推薦的中藥主要就是《傷寒雜病論》的中藥方劑。

許多研究中醫的高手們都曾經在網路上發表運用這些中藥治療感冒的經驗,全世界有非常多的婦女(媽媽)們已經學會這些方劑,用來照顧自己的小孩。

這些方劑,有許多雲端中醫會員在自己身上實際運用且驗證超過10年以上,確實感覺到效果明確且安全性,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

遇到感冒或流感時,只要將觀察自己的所有症狀,比對以下中藥方劑的重點症狀,若符合重點症狀即可選擇該方劑。為了避免熬藥的困難度,以下中藥方劑全部都可以使用科學中藥,依照科學中藥包裝上的服用方法即可。

1. 葛根湯

  • 常見季節:一年四季
  • 感冒初起時,沒有太多明顯症狀,沒有什麼汗、伴隨輕微發燒、怕冷、怕風、腹瀉
  • 而出現頭痛、頭昏(位置在前額與後頭)
  • 尤其是脖子痛與肩膀痛,背部痠痛、全身骨節酸痛

如果不從大數據分析還真的不知道,葛根湯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熱門的中藥,更是日本人最愛。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個中藥治療感冒很有效!

多數的感冒症狀都可以服用此方,可以說是應用最廣泛的感冒方劑,如果以下文章內容看完後,依然無法分辨究竟是哪個方,就可以考慮先服用此方。

注意:此方服用後會發汗,因此如果你已經流很多汗了,就不適合服用。可以預防許多感冒後遺症如:鼻炎、慢性頸椎病、肩寧症、各種關節疼痛、嗅覺味覺喪失、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顏面神經異常...等等。

2. 麻黃附子細辛湯

  • 常見季節:寒冷秋末、冬季及初春
  • 發燒、怕冷、沒有流汗
  • 喉嚨痛(尤其是每次感冒首先就會喉嚨痛的人最適合)
  • 頭痛、偏頭痛、全身筋骨酸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 精神不好,感到非常疲勞,但是晚上卻睡不著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現代人少陰(寒氣、濕氣)底子深厚,得到感冒(少陰與太陽並病)後,對應最佳中藥就是此方。尤其是面對多數秋冬季節的感冒,運用此方幾乎是神效!

尤其是有一種人,每次感冒發燒,又出現喉嚨痛時,都可以用此方快速緩解。注意一點,晚上服用此方經常會過度興奮造成失眠,建議下午以前服用,同時不要空腹服用。

此方可以預防許多感冒後遺症如:憂鬱症、躁鬱症、慢性疲勞症候群、長期手腳冰冷、慢性鼻炎、一吹冷風就疼痛(頭痛、腰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疼痛)、顏面神經異常、經常容易感冒、心臟疾病、頻尿攝護腺疾病、各種皮膚病(蕁麻疹、皮膚搔癢)   ...等等。

3. 小青龍湯

  • 常見季節:寒冷秋末、冬季及初春
  • 流鼻水(鼻涕或痰稀稀白白)、痰很多(白痰)
  • 咳嗽、氣喘
  • 發燒或不發燒皆可,沒有流汗
  • 怕冷,一喝冰水、吹到風就不舒服
  • 平常有過敏性鼻炎現象
  • 腹瀉
  • 感冒時失眠

只要覺得有點感冒+流鼻水,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小青龍湯」,許多人在冬天早上起床後馬上流鼻水,其實就是小青龍湯證。如果再加上咳嗽,白痰的話,那就更不需要猶豫了,可以先試看看此方。

因此,許多中醫師都會運用此方來治療鼻子過敏,特別針對「寒性陽虛經絡體質」。有一些人只要喝冰水、吹冷風就感到不舒服的人最適合此方劑。注意:若鼻涕出現黃色,就不適合服用本方

此方可以預防許多感冒後遺症如:各種過敏性鼻炎與過敏性症狀、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嗅覺味覺喪失、各種皮膚病(蕁麻疹、皮膚搔癢) 、憂鬱症、慢性疲勞症候群、長期手腳冰冷、顏面神經異常、經常容易感冒、心律不整、胸膜炎、心包炎...等等

4. 麻杏石甘湯

  • 常見季節:一年四季體內化熱時皆有可能,夏季機率較高
  • 鼻涕或痰是「黃色且黏稠」
  • 出現低燒(也可能不發燒)、重點是不會怕冷,甚至發燒發熱
  • 咳嗽、胸悶、呼吸不順暢(有點喘)
  • 口渴、口乾、胸部發熱

上面提到,鼻涕若出現黃色,就不能用小青龍湯。此方的症狀與小青龍湯類似(主要是咳嗽),唯一的差別是,小青龍湯適合體內有寒的人,而這個適合體內已經轉變成體內有熱的現象,因此鼻涕或痰出現黃色就是關鍵

各位讀者可以點進去看看麻杏石甘湯的歸經,主要是影響肺經與胃經,這明顯是因為「陽明經」(大腸經、胃經)火熱所出現的症狀(發燒、口渴),所以會運用石膏。

該特別注意的是:這是體內有熱的人才需要服用的,也可以透過「寒熱指數」來加以觀察。

這個方劑只要對證,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感到改善效果,尤其是氣喘、胸悶呼吸不順此方可以預防許多感冒後遺症如:慢性咳嗽支氣管炎、嗅覺味覺喪失、各種皮膚搔癢的皮膚病、慢性痔瘡、慢性便秘...等等

5. 大青龍湯

  • 常見季節:一年四季體內化熱時皆有可能,夏季機率較高
  • 發燒(也有可能不發燒),沒有流汗。
  • 雖然發燒,但是卻也可能會非常怕冷
  • 嚴重咳嗽
  • 鼻涕或痰是「黃色且黏稠」
  • 身體重重的,全身痛,有時候會煩躁不安
  • 感到口渴,沒有胃口

大青龍湯的關鍵就是發燒、咳嗽黃痰、全身痛且煩躁不安。多數人的簡單感冒不會出現此症狀,通常會出現在各種嚴重的流行性感冒與肺炎,就會見到許多中醫師會運用此方。

在SARS期間、新冠肺炎期間都會有人大量運用此方來治療,2022年台灣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有不少會員發燒時,就是單純服用一次「大青龍湯」就退燒了。特別要注意的是:退燒之後就要停止服用,改換其他方劑

所以,如果你買了一罐大青龍湯科學中藥,退燒時最多服用1-2次就要停止,這是一輩子也吃不完的。有這麼有效的千古方劑而不運用,是不是太可惜了呢?由於此方經常用來治療急症,可以預防的疾病更多,可以說就是上面的總和。

6. 小建中湯

  • 常見季節:炎熱季節為主,冬季及初春亦適合
  • 輕微發燒(發熱),怕冷
  • 全身四肢酸痛、全身無力
  • 頭痛(尤其是後頭痛)
  • 肚子脹或痛,大便不順暢
  • 口乾舌燥、胃口不好、消化不良
  • 心悸、心煩

此方就是「桂枝湯」加上飴糖,同時修改了一些比例成為小建中湯。桂枝湯是天下第一方,千古以來中國人治療感冒的基本核心方劑。

現代人普遍「膀胱經」氣血能量不足,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此方不但可以改善感冒症狀,平時亦可經常服用當作補養、增強膀胱經氣血能量之方劑。

此方經常被用來運用在小孩子感冒時的方劑,因為這個中藥可以說是中藥裡面最好吃的藥,而且很適合小孩提升免疫力服用!幾乎可以從小用到大,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列入課本的教材內容。

此方專門用來改善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這幾乎是萬病之源,各種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症)、各種免疫系統疾病,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所以感冒服用小建中湯,可以預防的疾病可以寫成一本超厚的書,在此就不贅述。

7. 小柴胡湯

  • 常見季節:炎熱夏季、初秋
  • 頭痛(偏頭痛、太陽穴附近)
  • 胸悶、嘔吐或噁心
  • 口苦、肋痛
  • 暈眩沒有精神
  • 口渴口乾、食慾不佳、沒有胃口進食
  • 忽冷忽熱(例如:上午不發燒、下午開始發燒。一陣子感到熱,一陣子感到冷)
  • 晚上失眠睡不好
  • 夜間咳嗽
  • 耳朵、咽喉不舒服、耳鳴、淋巴結節

小柴胡湯的症狀很典型,尤其是口苦、食慾不佳、暈眩、忽冷忽熱。通常感冒不會立即出現此證,而是在過一陣子之後,就會出現這樣的症狀。

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先吃西藥之後,不久之後就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女性月經期間時如果感冒,就可以服用本方。

這個方劑可說是任何人感冒後都要服用1-2天的清理方劑,通常上述的症狀都會快速消失。有些人退燒之後又復發,最適合運用此方。

此方也是改善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基本方劑,現代人過勞與壓力大,普遍肝臟不好,因此有很高的機率在感冒後會出現這些症狀,可以預防的疾病非常多,在此就不贅述。

8.柴胡桂枝湯

  • 常見季節:炎熱夏季、初秋
  • 發燒,有開始流汗
  • 怕冷,尤其是背後感到涼涼的(此方奇效)
  • 全身酸痛、偏頭痛
  • 口渴、口乾
  • 頭暈目眩
  • 胃口不佳,到了吃飯時間不想吃東西

此方算是「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加起來的方劑,所以可以改善兩種合在一起的症狀,所以更高頻率被運用,有一定比例的中醫執業者,只要一看到感冒就是直覺性的運用「柴胡桂枝湯」,這是合理的。

從小建中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開始,都是改善體內脾經與膀胱經異常的主要方劑,只要確認自己是「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遇到感冒時幾乎都可以無腦地運用這些方劑,是不是很簡單呢?可預防的疾病不贅述。

9. 麥門冬湯

  • 常見季節:炎熱季節、乾燥秋冬
  • 乾咳、聲音沙啞、喉嚨癢癢一直想咳
  • 咳不清爽,感到很難受,有時候會咳嗽到想吐
  • 「痰黃黏稠」或是「根本沒有痰」
  • 喉嚨嚴重疼痛,聲音沙啞或扁桃腺發炎
  • 胸部悶悶、發熱、有點喘
  • 口乾,喉嚨乾

此方是滋陰潤燥,遇到乾咳時最適合。如果感冒或因為居住環境,造成肺部很熱的時候,就可以服用此方,因此就算沒感冒有類似症狀時也可以服用,例如講話過多傷喉嚨時,可以用來保養,此方劑味道甜美又有效!

這個方劑看起來不像是感冒方劑,但是在2022年5-7月期間天氣炎熱,台灣地區新冠肺炎大流行,許多人染疫後並沒有出現什麼症狀,就只有嚴重喉嚨乾痛、胸悶乾咳,竟然有幾位會員單純就服用「麥門冬湯」快速改善(點選閱讀)

可見,面對感冒不是一定去殺菌抗病毒、清熱解毒,只要調整體內的寒熱狀態,身體就會自然產生免疫力,病毒自動被體內的免疫力壓制而無法動彈

因為胸部太熱所產生的症狀通常很嚴重,因此後遺症完全無法想像,而改善的方法簡單到只要「滋陰潤燥」,單純運用很微妙、不用猛力的方法,就可以化解危機。


以上9個方劑其實就已經可以應付多數的感冒了,接下來的4個中藥方劑,通常是用來處理感冒已經康復一大半,但是卻殘留剩餘的一些症狀,或是可以說是「感冒後遺症」,多數的時候是與體內的水氣運化有關,可以說是用來收尾使用的中藥方劑:

10. 苓桂朮甘湯

  • 常見季節:一年四季
  • 鼻涕倒流
  • 各種暈眩
  • 胸悶、心悸,感覺體內有一股氣往上衝
  • 口渴卻頻尿,一喝水就想要尿
  • 咳嗽不嚴重,但是卻無法根治
  • 眼壓過高

這些症狀都是屬於感冒快要好,但是卻沒有完全好時的症狀,此時可以嘗試服用此方。別小看這個方劑,中醫名家劉渡舟教授評價此藥是:「僅四味,配伍精當,大有千軍萬馬之聲勢,臨床療效驚人」。它主要是透過利水作用,通過增加小便量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改善多數不舒服症狀。

11.五苓散

  • 常見季節:一年四季
  • 口渴、一直喝水也無法解除,雖然口渴,喝完水後會吐水,這是很典型的症狀
  • 小便不順暢(有兩種可能:頻尿,一喝水就想要尿。反過來,無尿時,尿不出來也有效)
  • 頭暈、頭昏
  • 胸悶、心悸,感覺體內有一股氣往上衝
  • 咳嗽不嚴重,但是卻無法根治
  • 下肢水腫或浮腫
  • 上吐下瀉

此方至今依然是個謎,從古至今有一堆奇難雜症都是透過此方解除,可見中藥健脾利水的功效是很驚人的。既然此方至今難解其原理,遇到各種奇難雜證時便可以試試此方。

尤其是「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幾乎一年四季都需要運用此方,只要有症狀就可以運用,效果也非常明顯。

12.真武湯

  • 常見季節:天氣寒冷之秋末、冬季、初春
  • 嚴重頭暈(書上說這種頭暈可以嚴重到站不起來)
  • 頭痛(尤其是月經期間)
  • 發燒、怕冷
  • 心悸、心律不整
  • 肚子痛,想要嘔吐
  • 尿路障礙(頻尿或尿不出來)
  • 全身痛、四肢沉重疼痛
  • 腹瀉

此方與五苓散都是從健脾利水下手,都具有強大的功效,尤其是改善嚴重頭暈效果非常好。現代人一般屬於陽虛體質,如果感到嚴重頭暈時服用此方,通常都會有一定的效果。

13.平胃散

  • 常見季節:炎熱夏季初秋、濕氣重季節
  • 肚子不舒服,肚子脹氣,經常打嗝
  • 食慾不佳,吃完東西後感到噁心嘔吐與反胃、出現胃酸或胃食道逆流
  • 頭昏、頭脹(前額或頭頂),精神不佳,整天想睡覺
  • 大便不順(黏膩、大便溏瀉)
  • 身體感到重重的,全身關節疼痛
  • 胸部悶悶不順暢
  • 口淡無味,味覺喪失或減少功能

這些症狀主要都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引起的,此方可以說是體內的「除濕機」。如果各位讀者如果自己居住的地方相對濕氣經常高於70% 以上,那幾乎任何症狀都要配合輔助平胃散。別看這個方劑的名稱以為是胃腸藥,其實這是體內進行除濕最佳的方劑。

「五苓散」與「平胃散」這兩個方劑加起來,就是所謂的「胃苓湯」,除了具有改善這兩種方劑的功效之外,用來解酒效果特別好,也可以用來改善各種腸胃炎、食物中毒、水腫等與腹瀉(水瀉)。


本文在初次發表時,只有以上13個方劑,這些中藥除了平胃散之外,全部都是源自於漢朝《傷寒雜病論》的內容,歷史悠久且臨床運用超過1800年以上!在多數的時候用於治療感冒已經足夠。以下加入2個後代的感冒名方,提供更多參考。

14.藿香正氣散

  • 常見季節:炎熱夏季初秋、濕氣重季節
  • 夏天暑熱常見症狀:中暑、發熱、胸悶、腹脹、肚子痛、食慾不佳、噁心嘔吐、上吐下瀉、全身疲倦
  • 春夏季節常見腸胃型感冒,秋冬時寒濕引起的亦可
  • 旅行水土不服、小兒食慾不佳

藿香正氣散與平胃散一樣源自於宋代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驅邪化濕扶正名方,至今也運用了大約900年,可以說是應付因為天氣濕氣重所引起的感冒及胃腸炎很有效,在新冠疫情期間還被納入官方治療方劑

15.荊防敗毒散

  • 常見季節:春夏
  • 發燒、怕冷(惡寒發熱)、沒有流汗
  • 咳嗽有痰、鼻塞、聲音變重
  • 頭痛、脖子痛、全身肌肉酸痛及疲倦
  • 喉嚨痛、腮腫

荊防敗毒散是明代張時徹所輯《攝生眾妙方》的中藥方劑,至今臨床應用大約500年,而其源頭修改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人參敗毒散」。這類所謂的「敗毒散」一般就是用來治療當時的瘟疫,這種中藥的組成在近百年來中醫界相當火紅。

以台灣的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為例,發明者就是直接承認修改自此方,可見近代中醫界有多麼熱愛這個方劑。這種敗毒散的類似方劑很多,可以點選進入方方劑介紹下面有許多類似方劑。


以上15個中藥方劑,其實只要認真學會差不多5-6個就非常有用了。如果可以對這些方劑使用與變化瞭若指掌,那一輩子絕對受益無窮,除了可以快速治療感冒,還可以預防各種後遺症。

當然,真正專業的中醫方劑加減還必須學習相當多的學問,有興趣的人可以進階閱讀《傷寒論》及中醫相關書籍,老祖宗運用千年的智慧,若不學習起來實在太可惜了。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