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秋季的季節特性,理解什麼是中醫的「少陽病」?

- 最後更新:2024-08-19首次發表:

「少陽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因為描述過於抽象,所以讓人難以理解。如果可以從症狀、經絡來理解少陽病,一切就變得簡單多了。

在秋季期間,多數人體內的少陽經、陽明經實證能量到達最高點,同時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感冒,容易出現典型的「少陽病」。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有些人的經絡體質也很容易出現少陽病,本文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從症狀理解少陽病?

過去幾年來總有一些會員詢問,他們很想要學習漢朝的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但就是看不懂書上提到的「六經辨證」?

例如「少陽病」是什麼?不論古書怎麼閱讀,算是已經翻譯成白話文了,還是看不懂這在講什麼?

事實上,傷寒論提出的思維模式,不用說一般人看不懂,過去千年以來的中醫師也不習慣運用。

直到現代,只要去中醫診所看病,醫師總是說你的肝不好、腎不好、脾不好...等等,而這些都不是「六經辨證」!

絕大多數的中醫師不會向病人解釋「太陽病」、「少陽病」或是「少陰病」,因為這種理論確實很難讓人理解。

古今中醫師最喜歡運用臟腑辨證
古今中醫師最喜歡運用臟腑辨證

《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就書名可以清楚看到「傷寒」兩個字,這是指外來的寒氣侵入體內的一個過程,外來的熱氣進入體就不是傷寒

但是這個寒氣很奇怪,明明就是寒冷的氣,有一定比例的人在進入體內就會轉變成火熱。古人分類為3個階段,分別為「太陽病」、「少陽病」與「陽明病」。

現代醫學也發現,人體腦部下視丘存在體溫調節中樞,人體因為感染病毒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就會調節讓體溫上升而發燒。

這三個階段的疾病,都會出現發燒、發熱。除此之外,還會出現其他熱性的症狀,例如:口乾口渴、小便發黃短少、大便秘結、情緒煩躁、咽喉腫痛、皮膚疹癢...等等。

外感傷寒容易化成熱
外感傷寒容易化成熱

其中,有一系列特定的「症候群」被定義為「少陽病」,症狀清單是:口苦、口乾、咽喉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頭痛(偏頭痛)、食慾不佳、胸悶、心煩喜嘔、憂鬱、疲勞沒精神、寒熱往來、耳鳴、耳聾(聽力下降)、眼睛紅癢

所以,不論有沒有自覺感冒,只要是本來沒有這些症狀,突然這些症狀出現時,那就很可能是「少陽病」。

甚至古人說「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只要出現其中任何一個症狀,就可以確定是少陽病

因此,如果從症狀來理解少陽病,就是這麼簡單,改善「少陽病」最主要的核心中藥就是「小柴胡湯」,只要學習一種中藥方劑。

這就像現代醫學說,你得到「流感」後,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等,可以服用抗生素是一樣概念。

只要把「流感」兩個字換成「少陽病」,藥物「抗生素」換成「小柴胡湯」,這一切就不會感覺這麼抽象難學了!

少陽病的忽冷忽熱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一個人得到少陽病會出現那些症狀呢?這就更需要逐步拆解,其中一個最典型的症狀是「忽冷忽熱」。

古人說,少陽病是位於「半表半里」之間,病邪侵犯人體的部位,既不完全在表,也不完全在裡。這些文字實在很抽象,如果用「寒熱」來理解就容易多了。

也就是說「少陽病」理論上應該是屬於熱的,但是它不是完全的熱,有時候會轉成寒,有時候又會轉成熱,變來變去的

少陽病的典型症狀是忽冷忽熱
少陽病的典型症狀是忽冷忽熱

清代名醫尤怡在《傷寒貫珠集》中提到,少陽處於表裡之間的位置,趨向陰就會感到寒冷,趨向於陽就會感到熱。

所以這個少陽病階段,是火熱轉向於陰寒疾病的樞紐,兩股力量在劇烈相爭,會導致體溫的波動,所以身體很容易「忽冷忽熱」

患者體溫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升高和下降的現象,這種體溫變化,通常是先發熱,後發冷,或是先發冷,後發熱,反覆交替難以固定。

少陽病與少陽經

有趣的是,人體有一條「膽經」位於人體的側邊部位。古人認為人體的背面屬陽,前面屬陰,而身體的側邊就介於陰陽之間。

這條膽經就被命名為「少陽經」,理論上一個人得到「少陽病」時膽經就會異常,出現膽經相關的症狀。

事實上也是這樣,「少陽病」的多數症狀,就是位於膽經之上,例如頭部的頭暈目眩、偏頭痛,胸部的肋痛胸悶。連動手少陽、三焦經的耳鳴耳聾...等等。

少陽經半表半里,體溫變化反覆交替
少陽經半表半里,體溫變化反覆交替

人體的少陽病有「忽冷忽熱」的現象,秋天的天氣也是有忽冷忽熱的現象,早上起來的時候很冷,就有點像冬天一樣,到中午的時候非常熱,到晚上又開始變冷。

秋季的早晚溫差相當大
秋季的早晚溫差相當大

從季節角度來看,溫差最大季節就是秋季,因為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過渡季節,氣候變化較為劇烈。夏季的熱氣逐漸消退,冬季的寒意尚未到來,因此一天之中的溫差較大。

所以在進入秋季之後很容易感冒,而也很容易與所謂的「少陽病」狀態相應。

少陽病與肝膽脾胃疾病

各位讀者可以查看「少陽病」的症狀清單,會覺得這些症狀與肝病很類似,而少陽病的中藥確實也是肝藥,所以可以說少陽病與肝病密切相關

尤其是這個「口苦」就是膽汁的味道,現代醫學發現,膽囊相關疾病會使膽汁分泌排泄異常流到胃部,隨著胃酸逆流到食道,讓嘴巴有苦澀的味道。

當一個人胃火很旺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口苦、口乾口渴,總之這類屬於熱病,不是「少陽病」就是「陽明病」。

也就是因為這個熱,很容易影響到胃,所以會出現食慾不佳,感到噁心嘔吐。

少陽病容易出現消化系統障礙
少陽病容易出現消化系統障礙

也可以說,有一定比例的人的脾胃疾病,就是因為火熱影響到肝膽脾胃疾病,所產生的一系列消化系統障礙,這都是源自於體內的火熱

而運用「小柴胡湯」確實可以快速改善口苦、口乾與食慾不佳,症狀較輕微的人,甚至只要服用一次科學中藥就會大幅改善。

現代人的經絡型態與少陽病

從大樣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推論,現代人很容易出現少陽病,原因就在於有一定比例的人,體內的少陽經、陽明經長年呈現實證,而最嚴重的時間點就是位於夏末至初秋之間(7-9月)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看三焦經(開啟連結)與大腸經(開啟連結)的圓運動數據,就可以清楚看到經絡能量趨勢的變化。

因此從經絡數據模型推演,如果有一種人經絡體質火熱,少陽經、陽明經長期實證。但是,體內又有寒氣的話,就有可能經常出現「少陽病」。

怎麼可能一個人體內有火氣又有寒氣呢?不要懷疑,這個就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綜合經絡型態」。

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到,這種體質的人經常上半身的少陽經、陽明經實證,下半身的少陽經、陽明經經常虛證。體內又寒又熱,完全符合少陽病的特質。

少陽病最常見的經絡體質現象
少陽病最常見的經絡體質現象

理論上如此,事實上也經常被會員提出證實,有一些會員回報他們感冒時容易出現「忽冷忽熱」,而他們通常就是屬於這種體質。

有些人是純粹的鐵三角經絡體質,不論上半身火下半身,少陽經、陽明經都是實證,這種體質的人也很容易出現少陽病,因為很少人體內是純熱的,多少都還是有寒氣。

而那些感冒直接就感到發冷的人,通常就是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他們可從來沒有出現過「忽冷忽熱」,感冒直接就是「少陰病」或是「太陽病」+「少陰病」。

少陽病經常會出現胸悶、胸痛、肋痛,而這種經絡型態發展到極致現象時,整個胸部的經絡(肺經、心包經與心經)都會是阻塞的。

類似的真實時案例非常多,某會員在2023年進入秋季之後,就是感到頭暈、噁心嘔吐食慾不佳、整天疲累、眼睛乾澀與模糊,當時的經絡圖如下:

2023年秋季發熱,後腦暈,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疲勞憂鬱案例
2023年秋季發熱,後腦暈,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疲勞憂鬱案例

當時他運用「經絡檢測個人版」,填寫相關症狀之後,系統中藥建議是「柴胡桂枝湯」,他比對了這個方劑的症狀,發現也大致符合,認為可以嘗試一下。

結果他買了一罐科學中藥,服用了大約2天之後,全部的症狀消失了一大半,他很興奮地回饋說:「中藥怎麼會那麼厲害呢?」

事實上,依照不少會員過去長期觀察驗證,發現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在感冒時,確實最容易出現「太陽病」與「少陽病」的症狀,而「柴胡桂枝湯」可以同時改善這兩種病。

2024年進入8月秋季之後, 有好幾位會員都發現自己出現口乾口苦,也是服用小柴胡湯沒多久之後就改善了,他們普遍屬於「綜合經絡體質」。


總結:秋季的天氣早晚溫差大,屬於忽冷忽熱的季節,是很容易感冒的季節。也因此秋季感冒很容易進入「少陽病」階段,運用中藥改善效果非常好!

每個人如果可以掌握季節的特性,同時也知道怎麼樣運用中藥來改善一些困擾的症狀,就可以在每一個季節自我療癒,同時精確地預防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