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授太乙散

SHEN SHOU TAI Y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七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1%
肺經 21%
肝經 12%
心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授太乙散中含有升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1. 疏散風熱: 升麻性微寒,味甘,善於疏散表邪,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扶正固本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下陷、久瀉不止等症狀有輔助治療效果。

神授太乙散方中,升麻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疏散風熱、升陽舉陷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授太乙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緩急之功效。方中所治病症多伴有疼痛,白芍能舒緩疼痛,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瘀血消散。
  2. 和解脾胃,協調藥性:白芍亦能健脾和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避免燥烈之性,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

神授太乙散中包含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神授太乙散主治風寒咳嗽、痰多喘促,而紫蘇葉的藥性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咳嗽、喘促症狀,並促進痰液排出。
  2. 行氣寬胸,止痛化瘀: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寬胸、止痛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悶氣滯、心痛等症。神授太乙散除了主治咳嗽,也兼治胸悶、氣逆等症,而紫蘇葉的藥效則可以緩解患者的胸悶、氣逆等症狀。

神授太乙散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神授太乙散主治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等症,香附的加入,可有效緩解肝氣不舒,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 香附還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神授太乙散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與香附共同作用,可更好地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增強體質。

神授太乙散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肌發表,祛風止痛:葛根具有解肌發表、祛風止痛的功效,善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神授太乙散作為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的方劑,葛根的加入有助於疏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升陽解表,通經活絡:葛根還具有升陽解表、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神授太乙散中加入葛根,可以更好地發揮升陽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的目的。

神授太乙散中包含白芷,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1. 通鼻竅,止流涕: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散風寒、止流涕的功效。神授太乙散主治鼻淵、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有效疏通鼻竅,驅散風寒,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白芷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症。神授太乙散中加入白芷,可輔助其他藥物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白芷在神授太乙散中發揮著通鼻竅、止流涕、解毒消腫等多重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神授太乙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效,有助於化解藥物中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2. 行氣消滯: 陳皮能行氣消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成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此外,陳皮亦具芳香化濕之效,可協同其他藥物治療濕濁內阻的病症,使藥效更加顯著。

神授太乙散中包含青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

二、消食化積:青皮還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

因此,青皮在神授太乙散中,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消食化積,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神授太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神授太乙散中其他藥材可能存在寒涼或溫燥之性,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性更趨平和,減輕副作用。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抗炎、鎮痛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其療效,如與黃芩、黃連等清熱瀉火藥材配伍,可以提高其清熱解毒的效果。

主治功效


神授太乙散:溫病中醫方劑

神授太乙散概述

神授太乙散出自《瘟疫論》,為中醫治療瘟疫的常用方劑。該方劑由升麻、白芍、紫蘇葉、香附、葛根、白芷、陳皮、青皮、甘草組成,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益氣健脾的功效,主治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無常,瘟疫流行,很多人得病,包括陰陽兩感,風寒濕痹等疾病。

神授太乙散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3.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4.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5.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6.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7.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8.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9.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神授太乙散總結

神授太乙散為中醫治療瘟疫的常用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益氣健脾的功效。該方劑組成包括升麻、白芍、紫蘇葉、香附、葛根、白芷、陳皮、青皮、甘草,各味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神授太乙散主要用於治療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無常,瘟疫流行,很多人得病,包括陰陽兩感,風寒濕痹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青皮(去瓤)1兩,川芎(不蛀,新者)1兩,白芷(不蛀,新者)1兩,桔梗(去蘆)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柴胡(去蘆)1兩,陳皮(去白)1兩,香附子(炒,去毛淨)1兩,蒼朮(去蘆皮)1兩,防風(去蘆,不蛀者)1兩,藁本(去土)1兩,甘草(不去皮尖)1兩,細辛(去土)1兩,藿香葉(去土)1兩,赤芍藥1兩,羌活1兩,乾葛(有粉者,不蛀)、升麻、紫蘇葉(去枝土)。
如久發熱,胸痞肌瘦,去薑蔥,新水依上煎,溫服3服;久患頭痛身疼,每服加川芎、白芷、赤芍各1錢,薑蔥依上煎,熱服;時毒,頭面項頸腮腋皆腫,咽痛,去引子,白新水,加鼠粘子、荊芥
上為粗末。
小兒5歲以上,每服3錢,新水中盞半,生薑3片,棗3個,蔥白3根,同煎7分,去滓,通口服1大盞,滓再煎;10歲以上,每服半兩,新水2大盞半,生薑5片,棗五個,蔥白5莖,同煎7分,去滓,通口
時毒,頭面項頸腮腋皆腫,咽痛者,忌辛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授太乙散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肺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神授太乙散, 出處:《百一》卷七。 組成:川升麻、白芍藥、紫蘇葉、香附子、乾葛、香白芷、陳皮、川、青皮、甘草各等分。 主治:四時氣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及陰陽兩感,風寒濕痹。

神授太乙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經驗秘方》。 組成:青皮(去瓤)1兩,川芎(不蛀,新者)1兩,白芷(不蛀,新者)1兩,桔梗(去蘆)1兩,枳殼(麸炒,去瓤)1兩,柴胡(去蘆)1兩,陳皮(去白)1兩,香附子(炒,去毛淨)1兩,蒼朮(去蘆皮)1兩,防風(去蘆,不蛀者)1兩,藁本(去土)1兩,甘草(不去皮尖)1兩,細辛(去土)1兩,藿香葉(去土)1兩,赤芍藥1兩,羌活1兩,乾葛(有粉者,不蛀)、升麻、紫蘇葉(去枝土)。 主治:四時瘟疫流行,不問陰陽兩感,頭痛壯熱憎寒,拘盡急痛,無問大人小兒孕婦,久病肚熱胸痞疾嗽,悉皆治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