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黃耆桂枝五物湯功用是「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緊。血痹之證,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本方主治血痹證,其狀以肌肉麻木不仁為主或兼有輕微的痠痛,脈微澀而緊,血行障礙,有如風痹之症狀。
《素問》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充足,在內則臟腑氣血調和,在外則可抵抗外邪的侵襲。
若人體正氣不足,營衛不和,感受風邪,邪遂客於血脈,使氣血閉阻,個能濡養肌膚,故見肌膚麻木不仁。邪滯血脈,凝澀不通,氣血運行受阻,故脈微澀緊。
方中黃耆大補元氣,扶助正氣,祛邪外出,固護肌表,為君藥。桂枝溫經通陽,又可去散外邪,與黃耆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耆,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耆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
芍藥養血和營通痹,與桂枝相伍,調和營衛,驅散在表之風邪,共為巨藥。病在肌表,以生薑發散風邪,溫行血脈,以助佳枝之力,為佐藥。大棗調和諸藥,與生薑相配。諸約相伍,使風邪除,氣血行,則血痹可愈。本方配伍特點:補氣養血與通經散邪同施,使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
黃耆桂枝五物湯在近代被廣泛應用,分類如下:
- **小兒疾病:**南京中醫學院運用黃耆桂枝五物湯治療小兒多汗證150例,中藥組優於對照組。中藥組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總有效率32.55%。
- **手腳四肢發麻、肩周炎:**黃耆桂枝五物湯最常被運用於改善手腳發麻,伴隨手臂、肩膀疼痛、肩周炎,歷代醫家均有紀錄。近代經方家劉渡舟的醫案中也提到,患者肌膚麻本不仁、肢體強直屈伸不利、腹部拘緊如有束帶,現代儀器確診為脊椎型頸椎病,運用此方將主要症狀治癒。
- **頸椎異常型暈眩:**現代醫家運用本方治療頸性異常型眩暈52例效果顯著。這種暈眩,伴隨其他症狀如:頭痛、頭昏,耳鳴、胸悶,噁心嘔吐、頸部疼痛、上肢麻木,肩關節痛,所有病例皆根據X線頸椎正側位攝片及腦血流圖檢查確診,治療結果全部治愈(臨床症狀全部消失,腦血流圖恢復正常34例;顯效(眩暈改善,其他症狀消失或減輕,腦血流圖未恢復正常15例,無效3例,有效率94.23%。
- 產後尿滯留:現代醫家運用本方加減治療產後尿湘留35例,取得滿意療效。
- **不寧腿綜合症:**此症以雙側小腿和足部探處絞痛,因為脹痛、沉緊、發癢或燒灼...等等難以形容和忍受的不適感,黃昏或睡前特別嚴重。現代醫家運用本方加味治療31例,並與針刺治療作對照,效果顯著。
- **末梢神經炎:**現代醫家運用本方加桑寄生,雞血藤、當歸治療51例,總有效率92,2%。
- **治療肩周炎:**現代醫家運用本方加減治療肩周炎65例取得良效。
- **原發性低血壓:**現代醫家運用本方治療原發性低血壓60例,總有效率96.8%。
- **治療坐骨神經痛:**現代醫家運用本方合烏頭湯化裁,治療坐骨神經痛54例,結果痊愈40例,顯效11例,總有效率為94.4%。
- **其他:**現代醫家運用本方治療冠心病、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硬皮病、皮肌炎、褥瘡、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單純性肥胖、血管閉塞性脈管炎、中風後遺症、小兒麻痹症、上肢神經炎、末梢血行障礙、類風濕關節炎...等病證,均有一定效果。
傳統服藥法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是桂枝湯去甘草,倍生薑、加入黃耆而成。方中黃耆補氣行血;桂枝既達肌腠,又入血分,既活血和營,又祛風通絡。 黃耆配伍桂枝,既益氣活血,又能祛風除痹,相使為用;白芍酸寒,養血歛陰,配桂枝則活血通絡,桂枝得白芍則祛風而不燥;生薑、大棗辛甘以鼓舞脾陽,滋氣血生化之源。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