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桂枝五物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四肢冰冷、關節疼痛、脈象沉緊等症狀,桂枝能起到溫經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 黃耆補氣固表,桂枝溫通經脈,二者配合,可起到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功效。對於體虛易感風寒、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疾病,黃耆桂枝五物湯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黃耆桂枝五物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可溫中散寒,助陽氣,與桂枝相輔相成,增強其溫經散寒之力,有助於緩解寒邪入侵體內所導致的發熱、惡寒、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二、和胃止嘔: 生薑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入侵所引起的胃寒嘔吐。在黃耆桂枝五物湯中,生薑可以協調藥性,減少桂枝的溫燥之性,避免傷陰,使藥效更溫和。
黃耆桂枝五物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緩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黃耆、桂枝等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負擔。
2. 增強補益效果: 大棗與黃耆、桂枝相配,可共同發揮補中益氣、溫陽化寒、調和營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黃耆桂枝五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 桂枝性溫,擅長發汗解表,但容易耗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滋陰養血,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避免過度耗損陰液,使藥性更平和。
二、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 桂枝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但容易出現氣血偏盛的情況。白芍養血柔肝,能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更順暢,避免因氣血運行過快而造成虛損。
白芍的加入,不僅能降低桂枝的燥熱之性,更能協調藥性,使黃耆桂枝五物湯的功效更為全面,達到溫陽解表、調和營衛、滋陰養血的效果。
黃耆桂枝五物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桂枝辛溫解表,與黃耆相輔相成,既能溫陽解表,又能補益正氣,適合於表虛自汗、氣虛乏力等症。
- 溫經通絡: 黃耆能溫經通絡,與桂枝合用,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同時,黃耆的補氣作用也能提升機體抵抗力,增強藥效。
方劑介紹
黃耆桂枝五物湯,出自於古代醫學典籍《傷寒雜病論》,這個方劑的主要功效是:補氣、溫暖經絡、調和氣血,並且可以疏通經絡,治療由氣血不通引起的痹症。
原文是這樣描述:「血痹,陰陽俱微,或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這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血痹」,也就是指血液運行不暢,導致皮膚麻木、感覺遲鈍不靈敏、皮膚有疼痛感、腳冰冷、舌頭呈現暗紫色或青紫色、脈象微弱緊、沉細的狀態。
張仲景認為,血痹的病因是由於「營衛氣血不足」(免疫力差)所造成,也可以說是一種感冒傷寒後遺症。
他將血痹分為輕症和重症,分別採用針刺和湯藥的方法來治療。雖然血痹是發生在四肢的病症,且與氣血不足有關,但它與其他關節性疾病和虛弱性疾病有很大的不同(註1)。
傳統中醫認為,當人體的正氣充足時,外來的邪氣就很難侵入。但如果正氣不足,身體的防禦機能失調,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導致血管和經絡被阻塞。
當氣血無法順暢地流經全身,無法滋養肌膚時,就會出現皮膚麻木、感覺遲鈍的症狀。由於血液運行受阻,脈象就會變得微弱且緊。
古人認為「痹症」會導致全身及關節疼痛,另一種需要探討的是「風寒濕痹」,也會出現四肢關節的疼痛。
「血痹」主要發生在體質虛弱的人身上。發病時,外部邪氣(如風、寒)只是誘因,根本原因還是患者的體質較弱,體內的營衛(免疫力)不足,導致四肢麻木、感覺不靈敏等症狀。
「風寒濕痹」的病因主要是外界的風、寒、濕邪侵襲四肢關節。邪氣較強,病情到後期常會累及肝腎,臨床上多見關節腫脹疼痛。
血痹和虛勞都屬於正氣虛弱的病症,所以血痹在發展到後期,也可能轉變為虛勞,也就是各種慢性疾病,這也就是感冒為萬病之源的理論基礎。
要理解黃耆桂枝五物湯的組成,就要先學習桂枝湯。中國大陸名醫懶兔子在《醫目瞭然》書中就解釋,《傷寒論》中的第一方桂枝湯加大芍藥的用量,再加入飴糖,這個藥就變成了治療脾胃虛寒特別有名的方劑「小建中湯」。
如果在桂枝湯加入黃耆,去掉甘草,就成為治療痹症的「黃耆桂枝五物湯」,簡單理解這五味中藥的功效如下:
- 黃耆:主要是用來補充元氣,幫助體內正氣抵禦外邪,並保護肌表。
- 桂枝:能溫暖經絡、疏通陽氣,同時也可以驅散外邪。它與黃耆搭配使用,可以補氣溫陽、調和血液,使經絡通暢。
- 白芍:滋養血液,並與桂枝搭配調和營衛,驅散表面的風邪。
- 生薑:用來發散風邪,溫暖血脈,幫助桂枝的作用。
- 大棗:與生薑配合,協助調和營衛,增強整個方劑的效果。
有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黃耆桂枝五物湯裡面沒有甘草?有學者研究黃耆與甘草的配伍規律,提出當黃耆用於發揮通陽的功效時,甘草的甘緩特性可能會阻礙黃耆向外通達陽氣的作用,也會阻礙生薑溫通血脈和宣通陽氣的效果,與黃耆桂枝五物湯「通陽宣痹」的目的不符合(註2)。
別小看桂枝湯的加減運用,效果是非常強大的。《劉渡舟醫論醫話100則》書中記載經方大師劉渡舟,曾治療一位婦女,每次月經之後就會全身疼痛,就是運用桂枝湯加減成「新加湯」(重用芍藥、生薑,加人參),再加上當歸12g,連服5劑之後就痊癒了。
近代中國大陸對於黃耆桂枝五物湯的研究相當多,不少研究對於糖尿病、中風後遺症與類風溼關節炎的療效,具有明顯效果。
黃耆桂枝五物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關節疼痛和晨僵等症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註3)。
現代應用:本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皮炎、末梢神經炎、中風後遺症、肩周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後遺症、雷諾氏病、坐骨神經麻痹、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綜合症、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
加減調整法:如果患者氣虛較重,可以加倍黃耆,並加入黨參以補氣、固表、通經。如果血虛,可以加入當歸和雞血藤來補血、調和血液。如果陽虛肢體冰冷,可以加入附子以溫陽散寒。如果筋脈痙攣、麻痹,可以加入木瓜和烏梢蛇來舒筋、通痹。如果風邪較重,可以加入防風、防己來祛風、散邪。如果伴有血瘀,則可以加入桃仁、紅花以活血通絡。
註1: 周聰, et al."血痹病機與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理論探討."中國醫藥導報 17.09(2020)
註2:楊瑩,陳彥靜,and 張治國."黃芪桂枝五物湯“無甘草”之探討."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9.08(2023):1345-1347
註3:張穎霞."黃芪桂枝五物湯對類風濕關節炎療效分析."光明中醫 35.07(2020):968-971.
傳統服藥法
組成藥材:黃耆9克、白芍9克、桂枝9克、生薑18克、大棗4枚(有的方子會加入人參)。
用法:將所有藥材放入六杯水中煮,煮到剩下兩杯水時停火。將藥液分為三次,每次溫服七合(約半杯),每天服用三次。
黃耆桂枝五物湯的經絡型態
桂枝湯類方,包含黃耆桂枝五物湯等,最適合基於「脾經」與「膀胱經」虛證的經絡型態,所產生的各種疾病,也就是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基本方劑。
相關證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