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桂枝五物湯功用是「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緊。血痹之證,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本方主治血痹證,其狀以肌肉麻木不仁為主或兼有輕微的痠痛,脈微澀而緊,血行障礙,有如風痹之症狀。
《素問》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充足,在內則臟腑氣血調和,在外則可抵抗外邪的侵襲。
若人體正氣不足,營衛不和,感受風邪,邪遂客於血脈,使氣血閉阻,個能濡養肌膚,故見肌膚麻木不仁。邪滯血脈,凝澀不通,氣血運行受阻,故脈微澀緊。
方中黃耆大補元氣,扶助正氣,祛邪外出,固護肌表,為君藥。桂枝溫經通陽,又可去散外邪,與黃耆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耆,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耆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
芍藥養血和營通痹,與桂枝相伍,調和營衛,驅散在表之風邪,共為巨藥。病在肌表,以生薑發散風邪,溫行血脈,以助佳枝之力,為佐藥。大棗調和諸藥,與生薑相配。諸約相伍,使風邪除,氣血行,則血痹可愈。本方配伍特點:補氣養血與通經散邪同施,使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
黃耆桂枝五物湯在近代被廣泛應用,分類如下: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黃耆性甘、微溫。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
本方是桂枝湯去甘草,倍生薑、加入黃耆而成。方中黃耆補氣行血;桂枝既達肌腠,又入血分,既活血和營,又祛風通絡。
黃耆配伍桂枝,既益氣活血,又能祛風除痹,相使為用;白芍酸寒,養血歛陰,配桂枝則活血通絡,桂枝得白芍則祛風而不燥;生薑、大棗辛甘以鼓舞脾陽,滋氣血生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