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生地黃湯
組成
生地黃、麥門冬、升麻、犀角、秦艽、葛根、知母、甘草、連翹、天花粉、白芍。
整體功效
主治
牙宣(齒衄)是指牙齦出血,多因熱盛血燥所致。生地黃、麥門冬、升麻、犀角、秦艽、葛根、知母、甘草、連翹、天花粉、白芍均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合用可以有效治療牙宣(齒衄)。
方解
生地黃、麥門冬、天花粉、白芍均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可以滋潤口腔黏膜,緩解牙齦出血。升麻、犀角、秦艽、葛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清除牙齦炎症,止住出血。甘草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牙齦出血引起的疼痛。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可以消除牙齦炎症,緩解牙齦腫痛。
注意事項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二:「生地黃湯,治牙宣,牙齦出血,牙齒疼痛,口中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此證由熱盛血燥所致,宜用生地黃、麥門冬、天花粉、白芍養陰生津,升麻、犀角、秦艽、葛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甘草緩解疼痛,連翹消腫散結。諸藥合用,共奏涼血止血之功。」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赤茯苓、澤瀉、豬苓、甘草(生)、茵陳蒿。
滲濕清熱。
引用燈心,水煎,食前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黃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八。 組成:生地黃1兩,續斷1兩,白朮1兩,甘草半兩,紫菊葉半兩。 主治:婦人熱入血室,其血不止者。
生地黃湯,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生乾地黃半兩,赤芍藥3分,赤茯苓3分,柏葉1兩,阿膠半兩,當歸半兩。 主治:鼻衄,面無顔色者。
生地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生地、麥冬、升麻、犀角、秦艽、葛根、知母、生甘草、連翹、花粉、白芍。 主治:牙宣(齒衄)。
生地黃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一。 組成: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赤茯苓、澤瀉、豬苓、甘草(生)、茵陳蒿。 主治:滲濕清熱。主治:胎黃輕證。
生地黃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生地黃5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耆3兩,芍藥3兩,茯苓3兩,當歸2兩,芎藭2兩,黃芩2兩,通草2兩,大棗20枚,淡竹葉(切)3升。 主治:癰疽虛熱。
生地黃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生地黃10兩,竹葉4升,黃芩3兩,黃耆3兩,甘草(炙)3兩,茯苓3兩,麥門冬(去心)3兩,升麻2兩,前胡2兩,知母2兩,芍藥2兩,瓜蔞4兩,大棗20枚(去核),當歸1兩半,人參1兩。 主治:發背,發乳,癰疽,虛熱大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