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地黃湯

SHENG JIN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26%
心經 20%
腎經 6%
脾經 6%
肝經 6%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生津地黃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生津: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的功效。生津地黃湯以滋陰生津為主,而天花粉能清熱瀉火,可輔助地黃、麥冬等滋陰藥物,達到更好的生津效果,並防止滋陰藥物過於滋膩而產生痰濕。
  2. 利尿消腫: 天花粉具利尿消腫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解除因熱邪鬱結而引起的口渴、尿少等症狀。與地黃、麥冬等滋陰藥物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改善陰虛火旺所致的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等症狀。

生津地黃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源於其滋陰生津之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養血潤燥的功效。生津地黃湯的組成,旨在滋陰潤燥,緩解因陰虛燥熱所導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養陰液,使津液充沛,從而達到生津潤燥的效果,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生津地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生津: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功效。它能清泄肺熱、腎火,並滋陰潤燥,與地黃、熟地等滋陰藥合用,可更好地滋陰生津,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
  2. 配伍調和: 知母性寒,可制約熟地、山藥等滋膩藥物的燥性,避免滋膩過度,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同時,知母還能與生地、麥冬等清熱生津藥物相配合,共同達到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的效果。

生津地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可潤養肺陰,生津止渴,改善因陰虛津傷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與生地黃、玄參等藥物共同滋陰生津,相輔相成。
  2. 清心安神: 麥門冬入心經,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與熟地黃、當歸等藥物共同清心安神,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生津地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地黃性寒,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藥性、補脾益氣的作用,可減緩地黃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負擔,使藥物更平和地作用於人體。

2.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甘草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進一步發揮藥效,達到更好的滋陰生津效果。

主治功效


生津地黃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天花粉、生地黃、知母、麥門冬、甘草,具有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痘疹、內實作熱、大便堅實而渴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天花粉用於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生津地黃湯中的各味中藥材相互配合,共同起著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痘疹、內實作熱、大便堅實而渴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天花粉、 生地、 知母、 麥冬(去心)、 甘草。
水煎服。
《痘疹全書》本方用法:竹葉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於痘疹內實作熱,大便堅實而渴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生津地黃湯,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天花粉、生地、知母、麥冬(去心)、甘草。 主治:痘疹,內實作熱,大便堅實而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