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滋陰降火,生津止渴。
主治
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氣虛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
本方由生地黃、白芍、麥門冬、熟地黃、知母、地骨皮、甘草組成,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氣虛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
方解
本方以生地黃、熟地黃為君藥,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白芍、麥門冬、知母、地骨皮為臣藥,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涼血的功效。甘草為佐藥,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作用。
注意事項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六:「一陰煎,治陰虛火旺,虛熱發熱,及陰虛動血,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氣虛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
- 《中醫方劑學》:「一陰煎,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氣虛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
傳統服藥法
生地2錢,熟地3-5錢,芍藥2錢,麥冬2錢,甘草1錢,牛膝1錢半,丹參2錢。
如火盛躁煩者,加真龜膠2-3錢化服;如氣虛者,間用人參1-2錢;如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1-2錢;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10粒,或加山藥、山茱萸;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1-2錢;如虛
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止血。
水2鐘,煎7分,食遠溫服。
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陰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生地2錢,熟地3-5錢,芍藥2錢,麥冬2錢,甘草1錢,牛膝1錢半,丹參2錢。 主治: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止血。主治: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氣虛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